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数学在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直觉思维能力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感悟到由于长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感悟到由于长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  相似文献   

4.
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千差万别,学困生往往效率低下,成绩不尽如人意,容易对数学失去信心,老师、家长、学生更是头疼,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黄昭 《考试周刊》2010,(13):67-68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三大目的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文俊 《考试周刊》2014,(80):82-82
<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从小学进入初中,总有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他们的数学思想仍停留在小学已知数的范围里,不适应字母代替数字的新知识,容易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对数学失去兴趣与信心,影响数学成绩,形成两极分化。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是基础的基础。基础打得扎实,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深造中受益匪浅。那么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有什么不相适应的地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该门学科逻辑性较强、抽象的知识内容居多,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觉得比较有难度,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畏难”心理而感到痛苦,千方百计地想要躲避数学。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慢慢变成一名“学困生”。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这种心理情况,学科老师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帮助他们转变对数学的固有思想,让学生正视数学、了解数学,领悟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喜欢上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许多学生认为枯燥无味,从而拒之门外的学科,而几何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让更多的同学一头雾水,这就导致了数学成绩容易两极分化,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突破学生学习几何的困难,还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数学而言,很多孩子是比较惧怕的,非常的不喜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数学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并且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对数学的学习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新的认识。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即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案例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学习。就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学习数学,通过相互帮助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一、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数学是小学阶段学习难度最大,也是学习成绩悬殊最大的一门学科,在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悬殊还不大,到了四年级以后,数学成绩就有了很大的差距,有的最高能考100分,最少的才20多分。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数学课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形成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其实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都因为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被动学习,最后不得已放弃,尤其是在高中数学科目的学习上表现的十分突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其实都有自己的期望和信心,尤其高中学生,对学好数学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  相似文献   

12.
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过多地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学习比较枯燥、单调、抽象,学习时很容易缺乏信心,提不起兴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高中阶段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一生。而高中数学学生普遍反应知识点多,难度大,方法活,不好掌握,有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编织构建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三大能力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学习兴趣。而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下而笔者就直觉思维的培养淡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丁鸿君 《课外阅读》2011,(11):229-229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增长学生的学习后劲。一切数学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让我认识到,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条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教学做为一种数学活动,就应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进入学生的数学课堂,用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信心。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在内心深处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而对于喜爱数学,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却感到了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优秀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感。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就会把学好数学当成一种乐趣,就会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一些体验。”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感性知识丰富,易于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也容易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克服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这种自卑心理扼杀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对这些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把较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使他们尝到“我也能答对问题”的甜头。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能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意志和毅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困难,会有掉队者。教师应该帮助、鼓励和信任他们,让他们攻克难关,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