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可谓朗读是阅读的灵魂。那么有感情地朗读更是对阅读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地朗读为美读。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内 容的重要部分。低段学生作为朗读学习的起始年段,应特别重 视朗读训练,通过兴趣培养、方法引导、习惯养成等策略培养学 生有感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有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心灵相通。语言的感受最初来自读,立足点在于读,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朗读"的明确要求。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本文是从“抓住重点词句,增强学生语言感受;引导启发联想,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把握感情朗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强调口诵心惟,发展学生感性思维”这四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朗读训练与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能力来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具有促进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领略其中的奥秘,增强学生的语感,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而以朗读指导为导向的阅读教学,也是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对此,本文着重分析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的重要性,论述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为民 《快乐阅读》2011,(25):149-150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朗读是尤其重要。在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如何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本文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肖梅芬 《考试周刊》2013,(52):39-39,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除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必不可少。通过朗读,感知文本,感悟文本,感受语言及音韵的美,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对话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大力提倡。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该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要体会、感受文章的美,途径之一就是朗读。在语文朗读教  相似文献   

11.
耿益松 《教师》2012,(32):53-5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朗读”的明确要求。在课堂上,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如何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朗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语文内涵,达到情感、语感、乐感的统一,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成效。为此,本文结合人教部编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实例,具体分析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形象中动情,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心灵。因此,引导学生认识、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形象,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一、以读激情朗读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好方法,也是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好方法。因此,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增强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然,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朗读。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如我在朗读《…  相似文献   

14.
朗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直到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反复诵读更能够增强学生记忆文章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朗读促进发展学生的理解力为多数优秀老师所采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不乏朗读气息:课堂解读前的学生自读;解读过程中或情深意切的朗读,或配手势语的朗读,或想象的读。都旨在让学生理解文本意义。本文将以《游山西村》为例,以朗读为切入点,、分析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对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特别重要。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这…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对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特别重要。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深入研究并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文本;创设朗读情境,体验文本;深情范读,感受语感;倡导个性朗读,培养创新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汉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  相似文献   

20.
语感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而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训练学生的语感呢?朗读,训练形象语感所谓形象语感,就是对文章中的形象的准确感受。这种语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获得。朗读是从别人的外部语言向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