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张志贤准将最近在一所小学的开幕仪式上提出,21世纪的学校,应该向学生灌输“5R”价值观。 这“5R”指的是阅读能力(Reading)、写作能力(WRiting)、计算能力(ARithmetic)、责任感(Responsibility)和冒险精神。张志贤部长说,学校除了负责传授学术知识,还必须对学生灌输责任感和爱国精神。此外,要教育下一代具备自信、不屈不挠和勇于冒险的精神,以确保国家在新的经济体系下不会落在资源雄厚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2.
一、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 学习型”教师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课程,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本课  相似文献   

3.
以学校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脱离和价值观教育知性色彩浓厚为论述角度,分别从价值观教育“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过分诉诸‘灌输’方法,缺乏情感性”、“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忽视”和“人文性与人性化的缺乏”等方面分析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迷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越知性窠臼、走进生活”的价值观教育,以期通过向本真道路的复归,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灌输”式的教育是一种压迫者的教育,是一种使人丧失人性的教育。教育灌输的主要内容是在某些方面不一定靠得住的信仰和价值观,其方法主要是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中充斥着有意无意的灌输。为减少教育中的灌输,应尽可能客观而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正确、可靠的观点,并多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精神追求,认为当前大学德育要密切关注“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指出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理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对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要努力形成一种关心“国家大事”、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难题而“求解”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以“社会需要促学习”的学习理念;要为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创造条件,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才干,培养起担当社会生活重任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民族造就脊梁。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了让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落地落实,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素养导向,标准驱动”“课程落实,整体融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三维多元,全程评价”为基本思路与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劳动教育嵌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崇高理想的唯一途径。基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才”的教育。学校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经历,在这种经历中,儿童和青少年不断了解自己,角色更加丰富。不但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同龄人的伙伴。学校生活应该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并通过学校纪律的约束和社会公共道德的灌输。促使学生从小学会自律,逐步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的责任感。因此,品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就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出现对传统教育中以“两课”教学为主体的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要正确理解和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对“两课”教学具体方法变革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三观”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学生“自律”能力的不断提高来抵御网络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如何去开展工作,是每一位教育者需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学时期是每一个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此阶段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灌输”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灌输”是指教育者将外在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输入受教育者大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转型性变革需要学校教育在整体上做出回应,尤其需要以新的价值观迎接"新人"的诞生.根据社会的期望和人性的需要,"新人"至少需要具备三种素质:因"个性自由"而有"公民责任感";因"身体强健"而有"行动能力"、"冒险精神";因"智慧"而有"创造冲动"、"科学精神".三者一起构成"身体教育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第一次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责任感,第二是创新意识,第三是实践能力。近几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则讲得相对较少,以至于不少学生缺失了对家庭、对学校、对国家应尽的更多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  相似文献   

13.
崔凯 《吉林教育》2009,(6):73-7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此次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明确提出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性,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高中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丰富的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探究能力,增强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复数复习期间,如何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避免学生解题出错呢?笔者认为,适时地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会诊”找出错误根源,制定改错方法,提出防错措施,归纳总结解题经验与教训,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措施。以下就此举例予以说明。 例1.已知a、b∈R,不等式-2+a-(b-a)i>-5-b+(a+2b-6)i成立的条件是__。 错解原不等式化为3+a+b-(3b-6)i>0 则 原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5且b=2 剖析:学生虽然知道“虚数不能比较大小”,但还是很难弄清此…  相似文献   

17.
我校在1999年提出的构建“主动发展”教育模式,是为了进一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以责任感教育为动力,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能力,弘扬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保证国家规定的小学培养目标在学校的全面实现,把学校建成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目前,这个模式已实施了两年时间,由于模式的设计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操性强的特点,因而带动了学校的整体改革,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学语文》2011,(6):9-10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重视“语”的工具性,而忽略了“文”的人文性。而语文新课程改革对此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弥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提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对学生进行情操与精神的培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诸如重灌输、重说教,大而空的不良倾向,无论是课堂上空洞的说教。还是教师声情并茂的煽情演说,似乎都很难激起学生内心的感动,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夏衡 《中国德育》2012,(11):41-42
“传统是学校不可动摇的文化理念,有了鲜明的精神文化传统,学校就有了独特的教育身份。”创建于1902年的江苏省淮阴中学,秉承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竖起脊梁担事”的精神,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