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一个阅读着的语文教师——生命因“读”而充盈乐于读书,才乐于教书;善于读书,才善于教书。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地去读书。我常常拷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拥有这份精神宝藏呢?1!泛读:拓宽广度有人说,现在有些教师只读三本书:课本、教学参考书和练习册。这样的老师注定是没有发展的。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快餐式”的浅层次的阅读,而要拓宽阅读视野,进行广泛的多元阅读。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会形成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会造成不同的精神结构。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本学科的教学用书,还要系统地研读教育论著,特别是一些教育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2.
丁卫军(江苏南通青年名师):“通过读书采集花粉、通过反思确定酿造方法、通过写作酿出蜂蜜。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习惯,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一个不喜欢读书、不乐于反思、不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1.我爱生活,所以我爱语文;我爱语文,所以我更爱生活。我爱教师职业,所以我爱学生;我爱学生,所以我更爱我的教师职业。2.读书、写作、反思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习惯,成为语文教师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不喜欢读书、不乐于反思、不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语文教师的要务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勤于思考,能够写作。3.我一直坚信无论是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还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都不能脱离汉语特点,都不能丢弃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第一课时师生共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生字生词,探讨了学记生字生词的方法;二是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4.
我的乐于藏书,来自我的乐于读书,而我的乐于读书,又来自我的必须用书。在我来说,藏书是手段,读书是过程,而用书,则是目的。书何以用?用于修养,用于事业,用于研究,用于写作。用传统的观念来看,这或许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了。此时读书,浑然不知书之为用。五、六岁时,父亲在家课我以“三、百、千”,因我生性思钝,死记硬背,颇以为苦。由小学而中学,自己会读“闲书”之后,才渐知读书的乐趣。当时所读之书,仅止随缘涉猎,漫无目的。直到自己当了教师,才有了“书到用时方很少”的感哨.才悟出读书主要是为了用书。后来又…  相似文献   

5.
熊洁 《现代语文》2007,(4):76-76
《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初中阶段要求每个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文学名著。语文教学实践也使我们深刻领悟到: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课外阅读,特别是中外名著的沃土中,吸取精华,加以升华,才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每个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让书籍成为中学生永远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形成自读能力,让学生养成乐于读书和善于读书的好习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又与其他几个领域有着必然联系。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仅仅是纸上谈兵,那是不行的。作为教师,只有走进课堂,走上讲台,面对学生,你才有归属感。因此,思考先行,以研究为依托,以实践为抓手,做一名善于学习、乐于研究、勤于笔耕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专业发展道路上十分重要的目标。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也在实践着。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发现在一、二年级打好学生语文阅读的基础尤为重要。由于这个年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像园丁一样善于等待,静候植物的生长,等待花开的信息,只有给予孩子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草儿才会生长,花儿才会绽放。只有学会静静等候,才不会做出拔苗助长的傻事。今天的语文少了一份守候,多了一份急功近利。因此教师要多向高明的园丁学习,学习园丁守候花开。一、守候花开需要处理好教学和读书的关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孩子们读书的机会和自由,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准则。只有让孩子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  相似文献   

9.
几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让我深感教学的重点还是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得看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使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指导者,必须根据阅读的特点和规律,既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善于读书。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  相似文献   

11.
乐于读书,善于阅读,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凸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语文教师成长的途径很多,但读书却是获得专业发展的必需。读书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是"终身备课",同时更是专业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素养的"活水源头",是教师成为优秀教师乃至出色教育家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要学会读书,善于读书,从而把从书中获取的学识素养转换成专业发展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一、提高自身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一)勤于学习。诚信敬业,严谨治学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提升亲和力和教育智慧。教师要善于读书,乐于读书,提升人生品味和文化底蕴,做勤奋的学习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要以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敬业爱业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严谨治学的精神面对知识,以宽阔的胸襟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4.
曾青 《湖北教育》2004,(9):32-33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我校语文教师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迅速转换观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新课程,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成长。大家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在师生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发展自己。我们是一支平均年龄才28岁的年轻的语文教师队伍,我们虽然缺少经验,但思维活跃,善于学习,乐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做到"三个为主",即在师生的关系上,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为主;在讲与读的关系上,以读为主。引导和启发聋生善于读书,乐于读书,把书读好、读懂。  相似文献   

16.
自从叶圣陶先生倡导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以后,语文老师中见仁见智者多多,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语文老师还是应该常写下水作文。刘国正先生说得好:“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17.
曹熠 《宁夏教育》2013,(4):50-50
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学生,是衡量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教师要乐于和善于读书学习,不断丰富学识、加强积累,才能通过实践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艺术,达到“寓乐于教”。我欣赏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否都很爱自己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众多学生畏惧作文,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是一筹莫展,三年级开始,正式将习作训练纳入教材,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课外阅读,善于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生活的素材,做个读书的有心人,学生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这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激励、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宽松的环境中,潜心读书、乐于探究、勤于动笔、大胆发表、真诚交流、善于倾听、友好合作,从而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七三年三月,我曾就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去信向叶老求教。当年三月十九日、二十二日,接连收到叶老的两封回信。事隔十年,重温叶老的亲切教诲,深感他的见解之精辟。“怎样才能算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我提出这一问题,叶老的回答是:“当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回答,当初我有些捉摸不透。经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才逐步认识到:“帮助学生养成认真看书读书的好习惯”确实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这要比向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要养成学生认真看书读书的习惯,不是靠教师心血来潮地抓一阵子就能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