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现实生活中,很多班主任出于树立威信、从严管理的考虑,在学生面前从不敢轻易表露自己。期望通过“深藏不露”给学生以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感觉,以树立“严师”形象,这其实正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误区。在现代社会,学生接触面广,信息来源多,思维活跃且波动性大,他们往往对“不苟言笑”、“不可接近”的教师敬而远之,而迫切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善解人意、和蔼可亲,他们希望接近老师、了解老师,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他们的这一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对班主任的教育反映冷淡,甚至“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2.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是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的规章制度,甚至有些班级还有《量化管理条例》之类的东西、所有这些都属于高高在上的“法”,它们对学生的言行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这些东西是“死”的.它们需要老师去艺术地执行,把这些硬性规定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如果只用现成的条条框框去套、去卡、去压,那这班主任工作做起来也太简单了,这样做事的班主任也就形同虚设了:人是“活”的,是发展的、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3.
一、隐性的校本课程的含义对于课程,因其制定机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是国家课程,另一个是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是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又可分为显性的校本课程和隐性的校本课程。显性的校本课程是指那些确实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的“课程扩张”倾向。它的…  相似文献   

4.
杜琳 《课外阅读》2011,(12):393-393
班主任队伍体系建构,我们一般都只注意一些显性问题,比如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与良好学科教学素质等。通常,我们忽略了一些隐性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班主任体系建构中八大隐性问题:(1)中老青班主任搭配,优势互补。(2)男女班主任搭档,班级工作稳定。(3)班级工作,“最年轻”的班主任想说爱你不容易。(4)多学科教师安排到班主任队伍中,好处多多。(5)学校中层领导扎根到班主任队伍中,让班主任工作开展得更有实效。(6)正副班主任携手走进班主任队伍。(7)让具有较高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老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去。(8)让专职班主任成为班主任队伍中亮点。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设计个案研究主要通过揭示隐性课程在显性课程中的功能实现方式和“嘉庚精神”的内涵研究,探讨如何把“嘉庚精神”纳入课堂,在德育课程中结合校园文化、人文精神、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体现的“嘉庚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人格方面的感化影响,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嘉庚精神”的隐性教育功能,从而达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创新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4,(8):23-24
教师节又到了,老师们都在关心今年教师节,学校可以发多少钱、多少实物。与十多年前相比,现在教师的待遇要高多了,既表现在“显性”的工资上,又表现在“隐性”的灰色收入上。  相似文献   

7.
1问题提出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校本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研究者所从事的关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取舍和修正而形成课堂课程,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校本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实质是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增减、修正,对课程某一点的深入拓展,舍弃一部分课程内容,增补一些内容.这时课程教材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很大流动性,把最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的确,数学的文化内涵往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文化观念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选择和修正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把这种时刻发生着的不自觉的行为引向自觉、自发、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在对课程内容补充、加强的基础上,使隐性的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脱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过渡.研究者所在的湖州二中属于重点高中,学生基础较好,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浓郁的校园文化 ,规范的校园设施 ,独具特色的校园布局 ,催人奋进的校风 ,积极向上的班风 ,整洁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师表形象等等 ,对中小学生的正面影响 ,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 ,被概括为环境育人。但是 ,在一些中小学 ,尤其是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小学 ,对环境育人不够重视 ,甚至不愿意在这方面花功夫。其实 ,广义的育人环境 ,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育理论称之为隐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概念及特性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显性课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 ,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则是…  相似文献   

9.
谢志娟 《宁夏教育》2004,(11):53-54
每当提到课程资源,咱们农村小学的教师就怨声载道,连连叹息:“唉,我们这儿啥也没有,不像人家城市又是图书馆,又是因特网,做什么都很方便,难怪人家城里的孩子懂得多呢!”其实不然,课程资源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厂泛,从课内到课外,从人到物,有动的有静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语文课程标准》指明:“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很多班主任出于树立威信、从严管理的考虑,在学生面前从不敢轻易表露自己。这是班主任工人的一个误区,是玉主任角色意识的严重错位。众所周知,现代学生社会接触面广,信息接收多、思维活跃且波动性大,他们往往对“不苟言笑”、“不可接近”的教师敬而远之,而迫切希望班主任教师能够善解人意、和蔼可亲,他们希望接近老师、了解老师,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如果他们的这一愿望得不到满足,则会对班主任的教育反应冷淡,甚至“无动于衰”。班主任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工作质量和效率必将难以提高,事倍功半,还不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润物无声”,它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高等学校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前高校过于重视显性课程建设,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则相对认识不足。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让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如何找寻适合自己的并加以充分利用,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也许小数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并没有其他课程资源来得那么直接,但是作为一种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报, “传播数学文化、开启思维之门、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习能力”作为办报的宗旨和方向,她更加贴近儿童。她所呈现的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活动、数学历史以及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等,也许不仅“作用”于学生,而且也“反作用”于我们的教师身上。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更有助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和命题设计等等。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她的内容不仅充满儿童化、生活化、活动化的色彩,而且蕴涵着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的渗透。她对于我们进行教学的影响有时是显性的、直接的,而更多的时候是隐性的、间接的。她让我们的教学思路更加宽广,让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 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初中的德育实施途径一般有三种:由专任的思想品德教师上课讲授思想品德内容:由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由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理论上讲,这二三类属于“知识性的德育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课程、活动性的德育课程”^[1]。这些德育实施的途径、方式都指向一种德育课程.即“显性德育课程”。这也是目前初中首要推行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
梁寒冰  陈娴 《物理教师》2006,27(3):48-50,F0003
1问题的提出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范畴.一般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它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所以也叫潜在课程.近期的研究拓展了隐性课程的范围.人们把有些预期的课程也规划为隐性课程,更注重隐性课程的“意图性”和“隐蔽性”.这意味着隐性课程的研究已由注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变为强调有意图的安排,这种概念的扩大对于研究隐性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显性课程已经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而隐性课程在学生的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从隐性课程的涵义、因素、可操作性、对学生影响的作用效果强度及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和控制隐性课程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传统之美     
勤奋、踏实、谦虚。一向都是褒义词。但在如今的年代,人们似乎更看重富有创造力、个性等等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赞美语。传统诚然要保留.但是正因为传统,反而不易吸引眼球。所以,在寻找“人物”时.我们也曾刻意回避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勤奋”、“努力”的优秀老师。因为我们也担心.他们身上是不是没有特别之处。是不是他们身上没有很多普遍意义的东西。本着栏目定位。我们担心,报道流于形式,成为歌功颂德的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建设刍议□刘殊芳随着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化,课程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但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显性课程”的重新探讨,“隐性课程”也不容忽视。“隐性课程”虽不是计划内课程,但其对“显性课程”有所裨益,在素质教育改革中,“隐性课程”建设是重要一环。隐性课...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有显性资源,也有隐性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隐性的教学资源。然而有些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的答题错误处置不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我在一些聋校做过调查,结果显示,84%老师不希望学生答错,62%的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将其显性的专业知识以显性课程的形式作用于学生之外,其自身所拥有的其他众多的隐性文化资源也在以隐性的形式使学生潜移默化,这称为内隐性学习。大学教师的隐性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尤其体现在探究性课程教学中。以探究性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大学教师的隐性课程资源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湖南汨罗是全国最早实施教师量化评价的单位之一。二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教师量化评价,虽然对提高适龄少儿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以及对加强学生特长培养等,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与动力功能,但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考察,量化评价教师也确实存在诸多严重弊端,不容忽视。一、不利于隐性教育目标的考评教育目标可分为相对显性和相对隐性的两类。智育属相对显性的,德育则可属相对隐性的;学科知识属相对显性的,社会知识则属于相对隐性的;答题能力属相对显性的,创新能力则属于相对隐性的等等。不难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