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厚今薄古”和“厚古薄今”这是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二条道路斗爭在史学上的反映。近年来“厚古薄今”的傾向,給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这个傾向的作怪,給学生带来很大的毒害。例如个別学生唸了唐詩、宋詞贊叹其写作技巧成就,甚至认为今天也写不出那样好作品,看了各朝的山水和人物画,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由人們自己創造的——这是起碼的真理。然而,如果不估計到人們、首先是全体人民群众、诸阶級的客观規律性,那末,这个真理就会变成毫无內容的空話。”一年来,我系李季谷先生會經多次地强調了这个真理,可是給予我們的印象也仅仅是“劳动人民創造了历史”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相反,我們所得到的都  相似文献   

3.
我們拥护“厚今薄古”的方針。可是,在我們普通中学現在所教的历史課本中“厚古薄今”的傾向是較严重的,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它具体表現有“三多三少”。一、帝王将相的事迹讲得多,阶級斗爭讲得少: 我們都知道,在阶級社会里,阶級斗爭是历史发展真正的动力,历代的农民起义都大大的推动了社会經济向前发展。这不論是大澤乡起义对西汉前期的社会經济发展或隋末农民战爭对唐帝国强盛所起的作用。我們不否认,在敎材內容上,对农民起义情况写得是很多的。但是,这不等于是加强了阶級斗爭教育,从我們实踐讲解过程中都感觉到敎科书里对每一次农民起义它們独有的  相似文献   

4.
“人們的思想常常落后于实际,对于客观形势发展之快估計不足”,这是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开头的两句話。回忆去年社会主义建設全面大跃进,教育方面也紧跟着一再掀起高潮,真是一浪高一浪,大有“后浪安知前浪高”之概,估計总是不足的,这給我們以莫大的鼓舞,也給我們以极为具体而生动的教育。我們在去年大跃进的认識基础上,瞻望今年更大的跃进,对客观形势迅速发展作出正确估計,仍然是要引起深切注意的問題。  相似文献   

5.
(一)在大跃进的形势中,給我們历史教师們带来了一个重大的課題,怎样克服历史課的脫离生产脫离实际的偏向呢?怎样进行教材改革,使我們的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呢?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不容許我們守旧不变,对于教材,我們要坚决地进行砍、补、换,使它更好地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为了使砍、补、換有所依据,首先需要明确历史課在大跃进时期为生产服务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毛主席指示我們:“我們的教育方針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們要結合历史史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問題 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問題,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方向問題,也是“厚今薄古”与“厚古薄今”的一个重要分歧。过去,我們非常強調古代文学的教育意义,并且总是把它的思想內容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們采取了一种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把古代文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分割开来,脫离作品的艺术形象,对思想內容牵  相似文献   

7.
我們在学校中給学生所讲的历史主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历史学之所以成为真正的科学,是馬克思創立了辯証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使之成为历史研究的理論基础和方法論的結果。我們的历史科学不仅研究和考虑一个民族的历史不同于其它民族历史的差別和特征,而且还研究和考虑它們普遍的共同性。斯大林同志曾指出,“历史科学底首要任务是要研究和揭示生产底規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底規律,社会經济发展底規律”,即是研究社会发展最一般的規律。我們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巩固地掌握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系統历史基础知识,了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規律”。这就是说,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按年代順序讲授人  相似文献   

8.
先反躬自問     
最近,我們学校有些学生在村子里玩野火,这样很容易引起火災t众說:“难道老師不教育他們么?”还有,我們的学生,把羣众种在路边村边的樹苗,都給连根拔起了。羣众很气忿,說:“你們的老師在搞啥?我們种树,你們拔樹!”我們也有这样一些学生,每天晚上去民校吵鬧,民師和学員对我們也有意見。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課究竟是一門什么性質的課程呢?这对我們历史教学工作者是必須明确的問题。过去一些文章对中学历史課的性質問題,提法很不明确,什么“加强历史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貫彻政治思想教育”等等。这些提法,我觉得是有害的。因为,往往会給人家一个錯觉,好象历史課和一般課差不多,政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中低年級語文課中,有一部分屬于科学知識的文章,包括自然、生物、生理衛生、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識。究竟应該怎样教这类課文,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問題。我們学校在上語文教学法課时,选了初八册語文課本里的“种子和种子發芽”一課,交給五九级三个  相似文献   

11.
一“緒論”的教学法“緒論”是每一个課本都有的,它是全書的序幕。在緒論中,教师必須向学生交代本門学科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还要闡明学习本門学科的重要意义。“生理卫生”的緒論全文不到八百字,短得很,但我們就得講45分鐘,这就要求教师作更大的努力,根据教学大綱和教材重点,作深入的研究,闡明当中重要的环节,給学生展开生理卫生的丰富而瑰丽的內容,使学生在第一次上課中,就深刻地了解到我們学习生理卫生的目的和意义,对生理卫生发生濃厚的兴趣,給学生以后一年的学习打好可靠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致读者     
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設事业正象万馬奔騰,一日千里地向前跃前,在这样一个不平凡的春天里,“人民教育”又和同志們見面了。五个月来,我們結合整风运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初步檢查,各地讀者也給我們提了不少珍貴的意見,事实說明,七年多以来,由于領导上的关怀和讀者的支持,“人民教育”曾发挥了一定作用,許多同志还感到需要这样一个刊物。但是,我們在編輯工作中的缺点也是严重的。首先是脫离实际,我們对多数讀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沒有抓紧,有时抓了一把,也常是泛泛而談,不深不透,不能解决实际問題,再加上我們的文风,不鮮明,不生动,好比一个厨师一样,作出的飯菜,既缺乏营养,又不合口味,怎能令人读起来感到滿意呢。  相似文献   

13.
兴无灭资,发展历史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看来,历史学的跃进,首先是扫除思想障碍,障碍跃进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这种思想的突出表现,就是陈伯达同志指出的“厚古薄今”的倾向。体达同志说,现在学历史的人“言必稱三代”,这是一针见血的批评。我们应该接受这个批评。当然,伯达同志也没有意思要我们不研究古代史。我国历史悠久,古史也应研究;但是研究古史,也不是为了古人,而是为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社会主义服务。由于“厚古薄今”,就使得史学工作者看不见当前伟大的历  相似文献   

14.
吳厅长写給高小毕业生的信,給我們高小毕业生指引了方向,也使我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們是宿迁县王集中心小学的六年級学生,很快就要毕业了。我們认識到升学与参加劳动都有前途,思想上巳作好升学和参加劳动的两种打算,等待国家挑选。如果我們考取初中,将来一定把初中的基础知識学好,把身体鍛炼好;如果国家需要我們参加农业劳动,我們  相似文献   

15.
前言“教学与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十二期所發表的章奇顺和孟氧兩同志合写的文章,对我們在同刊前兩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批評。他們用一种輕蔑的态度和諷嘲的口吻,給我們那篇文章下了一系列的評語,看来我們的問題似乎是严重的。不过我們觉得,他們的結論未免下得过早了些。章奇順和孟氧同志对我們的批評意見,有許多地方是出于他們的誤解。他們不但誤解了我們的某些基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十一月七日,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紀念。偉大的十月革命給人类历史划出了一个新的时代,給全世界工人阶級和其他劳动人民作出了爭取解放的榜样。我們中国的革命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設的偉大成就,是和苏联的榜样、苏联的帮助分不开的,我们要欢欣鼓舞地来庆祝这个偉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的前兩天,我們二年級語文,根据进度,正好教詩歌“十月革命节”这一課。通过这課教学,要使儿童初步了解十月革命的簡單史实和它的偉大意义,激发儿童庆祝十月革命的热情。为了教好这課,我們作了重点备課。  相似文献   

17.
在与学生个別接触中,我們曾多次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問題:“老师,物理好难!概念、公式这么多,总是記不住,应用吋变化不来,联系不上,到底应該怎样学习物理学?”这些反映,說明了我們教学中存在看缺陷。同时,也給了我們宝貴的启示:他們多么迫切地期望着教师指出一条获得物理知識的途徑,教給他們一些学习物理学的規律。  相似文献   

18.
高級中学課本中国历史第三册(以下簡称課本),是解放以来編写的中国近代史課本中最好的一本。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設大跃进中,以“厚今薄古”的精神来檢查这本課本,它存在着“厚古薄今”“脱离政治”“脫离生产”的傾向,某些地方甚至是严重的。整个中国近代史是外国資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跟中国封建势力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鮮血淋淋的痛苦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最能生动形象地揭露外国殖民主义者和国内封建  相似文献   

19.
<正>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难题,即如何评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解决这个问题实难有所进展。融汇新知固然重要,而进行严肃的理论反思,彻底清除旧的艺术教条主义的影响,恢复马恩文艺思想的本来面目,正本清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正确评价过去被我们长期使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和不容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指示我們:“我们的教育方針,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周总理也給我們指出,要“根据上述方針,在过去几年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对現行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彻底地稳步地加以改进”。1958年新版的高小四册語文課本,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教育方針加以改編的,是为貫彻新的教育方針服务的。与旧課本比較,它删去了“时光老人的礼物”“老实話”“紅領巾”“故乡散記”“草原上的星星”以及全部古典作品共七課,新增“前途”“欢迎中小学毕业生回到农村来”二課及三个关于应用文写作的課文。为什么删去上述五課現代作品呢?这是为了容納一些更适合于新教育方針的課文。同样原因,原有古典作品的删去,也是因为这些課文对于高小毕业生来說,并不是急切需要的。薄一波副总理說:“我們普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相当文化的、身体健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