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反转、网络谣言等事件频发,标志着"后真相"时代到来。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后真相"信息传播主体的狂欢过程,总结角色、观众间的传播机制,反思"后真相"现象。  相似文献   

2.
闫静 《浙江档案》2023,(2):30-33
“后真相”中的“竞争性真相”内涵包含了真实与虚构两个面向。在后真相时代,“档案真实”为“竞争性真相”提供了最为可靠、可信的记录信息;“档案虚构”则衍生了“超越”真相的更丰富的叙述表达。基于“档案真实”建构的身份认同更多是制度导向下的产物,而基于“档案虚构”建构的身份认同则更多是情感导向下的结果。二者蕴含着身份认同的差异逻辑。  相似文献   

3.
俞吾金 《新闻记者》2005,(10):43-44
刚才听到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三位负责人所做的情况介绍,很感动,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在谈价格、价值,而很少有人谈真理、真相、真实的东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传媒还能执着地追求事物本身的真相,认为人们有权了解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中的真相,是令人钦佩的,体现出追求真理的执着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生活充斥着千千万万的碎片化文字.为数不少的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择手段,歪曲事实,搅得社会氛围乌烟瘴气,人心惶惶.为此,树立媒体传播真实声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日报要闻四版《求证》栏目为粉碎谣言,澄清真相,推出的系列报道不仅起到激浊扬清的社会效果,更传递了主流媒体真实客观的理性声音.  相似文献   

5.
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是:一些网民一面高呼要真相,一面却藐视事实。巨大的情绪洪流冲垮了理性,立场代替了对客观事实的评判。毫无疑问,真相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媒体对事实的报道是复杂的,报道者的观察点、立场、价值观、陈述事物的水平,均会影响最终的报道,进而影响真相的真实程度与呈现程度。  相似文献   

6.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更新了现代传播手段,使人人都有麦克风,逐渐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而网络也成为寻求公正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网络爆料,各种信息纷繁复杂.新华社多媒体新闻栏目"中国网事"为顺应网络传播新形势,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而设立."调查""核实"作为其主要报道系列,密切关注网络新动向,积极回应与引导网络热点,已有较成熟的报道风格.  相似文献   

7.
杨成文 《传媒》2018,(9):91-93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之一.当今正处于信息膨胀的时期,人们比以前更易于获得信息,但同时也更加困惑.人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核实真相很难.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这样便进入了一个"后真相"的场域.在"后真相"时代,传统意义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众声喧哗的"后真相"时代,事实让位于情感、观点与立场,网络舆论失焦现象频频发生。本文结合现实案例,从大众媒体、受众、自媒体平台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分析后真相时代舆论失焦产生的原因。社交媒体的情绪动员、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狂欢、官方认证的姗姗来迟以及平台方的低调助攻都为舆论失焦提供滋生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未见得由于信息的丰富,就自然了解更多的真相.相反,有的时候,正是由于信息太多,或者是特定的信息太多,人们对真相的了解反而有许多困难.信息,有时候也成为人们了解真相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与"观点超越事实"作为两种日益突出的新闻真实问题,反映出职业媒体原有报道模式在网络信息环境中面临的困境.上述两种新闻在真实问题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概念内涵、相关事实特征及规避失实问题的技术特点,最后基于"新闻策展"理念和网络互动视频技术,提出在网络信息环境中职业媒体实现两种新闻真实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11.
纪楠  韩茂蕾 《青年记者》2017,(29):16-17
“后真相”经常被视为一个政治学范畴的概念,然而,传统政治机制在数字化时代的失灵和失效,也是媒体格局巨变的产物.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机制、传播渠道以及受众偏好等,都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①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有时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众的情感和观点,一系列事件在公众的情感诉求中形成舆论共同体,然后,又在新的事实出现后突然转向.“后真相”一词已逐步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其对新闻客观真实性及大众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影响开始逐渐引起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真相》栏目打出终结网络传言,还原事实真相的旗号,并定位于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正是这个独特的定位,使之从传统调查性报道跃上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前沿。《真相》只追逐已被网络传播的矛盾与冲突,并以影响网络传播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截屏的本质与摄影相同,都被赋予了复制与分享的内涵,满足人们传递初始信息的需求.截屏功能作为当前一种常用技术手段,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后真相时代截屏传播给受众以"视觉真实"的效果强化己方观点,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编辑、无意识侵权、社交信任危机、图像谣言生成等风险.  相似文献   

14.
客观报道,严谨验证,你就可能揭露新闻的真相;有文必录,主观臆断,你或许就制造出一则失真的报道。无论如何定义新闻,但真实是新闻最核心的部分,这一点不容置疑。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尤其是面对异常的扑朔迷离的信息,怎样获得让人信服的真相?秉持  相似文献   

15.
客观报道,严谨验证,你就可能揭露新闻的真相;有文必录,主观臆断,你或许就制造出一则失真的报道。 无论如何定义新闻,但真实是新闻最核心的部分,这一点不容置疑。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尤其是面对异常的扑朔迷离的信息,怎样获得让人信服的真相?秉持实证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08,(5):76
本刊讯 人民网传媒频道(media.people.com.cn)于2008年4月1 5日全新改版,推出关注电视、广播、电影行业动态和产业信息的"广电视听"栏目;关注网络等新媒体发展动向的"E网天下"栏目;关注报纸、期刊、出版行业动态和产业信息的"平面纵横"栏目等.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传播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融接点何在?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引导舆论?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第一次以互联网为综合报道对象,以网络为信源渠道,利用网络培养、开发新闻信息,运用陈述、调查、核实、盘点、分析等手段迫近新闻真相。这个栏目打破信源相对封闭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网络丰富细节,既讲好了故事,又正面引导了舆论。借助新媒体宣传提高栏目品牌影响力,通过全媒体的分层运作,利用全媒体终端展示报道成果,最大限度发挥了整体传播效应。中国网事栏目的成功,关键是找准了融接点,以权威调查融接开放信源,以主流舆论融接网络舆论。这个栏目的探索和尝试,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了典范,在全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真相"和"后真相时代"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被西方知识精英捧为热词。这两个概念是英美自由知识分子无视真理的来源而制造的假象,用以歪曲和限制民众对社会真相的认识。鼓吹"后真相"和"后真相政治"既是西方主流媒体及其精英对他们信念的执迷与幻觉,又是他们掩盖预测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遭到惨败的遁词。  相似文献   

19.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20.
闫淑慧 《今传媒》2016,(12):33-3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有时新闻媒体通过一些正常的采访形式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在这种情况下隐性采访就大显身手了.隐性采访能使记者获得更加丰富、真实的新闻素材,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和新闻实践意义,但从近年来大量的新闻实践可以看出,它并非"通关令",本文现就徐州台广播电视具体栏目为例,试从法律、道德伦理角度对隐性采访做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