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防是关系明初政权稳固的大问题。针对海疆不靖的严峻形势,明成祖励精图治,积极筹防。从他在山东的海防作为来看,其海防政策有诸多特点,诸如“以陆固海”、“以海屏陆”、重视海防军政和“行海禁”等,其中重视陆海结合和行政建制是其亮点,并对山东海防有显著作用。但他仍然例行洪武时期的海禁并罢掉海运是其政策的败笔,这对其后中国明清政府一直没有致力于海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一泉  梁秋莉 《考试周刊》2009,(20):232-232
王士性,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宦游”几近全国,晚年著有《广志绎》。面对明代万历年间日渐猖獗的倭患,依据山东自身地理和经济形势,王士性提出在胶州设置备倭府,以巩固山东的海防,抵御倭寇的劫掠。  相似文献   

3.
田照军 《天中学刊》2014,(3):113-116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海防问题成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富国强兵之策,从而形成近代海防战略思想的先驱者,其海防战略思想是中国近代海防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并对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领土被割占,主权沦丧,开放通商,揭开了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序幕。今天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成败得失,对于加深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理解、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魏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守”、“攻”(“战”)、“款”三个方面论述了海防之策。“守”的基本思想是诱敌深入扬长避短,还包含“器利不如人和”及武装民众的思想。“攻”(“战”):一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集中打击侵略者;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是既开放与各国平等互利的合法贸易,又禁止非法的鸦片贸易。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之后海防思想的形成及其在两广和两江期间对海防建设和海防教育所作的贡献。张之洞在晚清海防建设与海防教育方面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身为满清贵族大员的桂良,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原因是受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与投降派之间斗争的经验教训、传统思维认识方式、传统文化和心理因素及君主独裁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世纪40年代初,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岭南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购置、仿制西洋武器的浪潮,并波及到了与岭南同处抗英战争前线的江浙、福建等地。然而它并未带来近代军事工业在中国的勃兴和西洋军事技术的大规模引进,其夭折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教训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扼渤海而屏京师,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受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王士性认为当时山东的海防形势岌岌可危,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应该重视朝鲜半岛的作用,在海防政策的制订中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反对刻舟求剑式的边备政策。其中某些观点具有相当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并对今天我国的海防现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七个方面归纳、分析了林则徐被派往广州后,针对禁烟行动所采取的社会治理策略,以揭示林则徐在广州期间的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11.
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基于来自海上的威胁不断加深,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渐渐形成。总体上看,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国防建设思想,在近代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有具体的海防建设内容,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从各个方面保障这一海防建设的实施,它的失败,一方面有李鸿章个人的原因,同时也有外在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滨州学院学报》2020,(1):27-32
《筹海图编》记载了丰富的海防理论,其中论及山东的海防。山东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是明代抗击倭患拱卫国土安全的重要区域。《筹海图编》的资料可靠,借此可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梳理出明朝山东区域的海防问题。山东处于明朝廷的咽喉之地,也存在倭患问题,所以借助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明代山东的海防,同时也能看出《筹海图编》重要的史料价值。从《筹海图编》中看山东这一区域内的海防情况,根据书中的措施对山东的海域安全做出规划,使山东防区成为明朝的坚固门户。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面对“变局”形势,中国应该大力开展以近代化海军与海防设施为中心的海防建设,其“变局”观的发展与清朝海防建设的实施有重要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使晚清朝野上下开始重视海防建设,一些有识之士更著书立说,以宣传海防思想。康有为作为“戊戌维新”的领袖,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了一整套海防建设思想,从海军力量建设,兵船、舰队管理,海军学堂设立等方面,对戊戌政变前国内外海防建设思想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对近代乃至当代海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主导型火炮都为前装滑膛加农炮,发射火药都为黑色火药,因此,射程都不可能太远。史料反映出中西不同类型火炮射程不同;最大射程与有效射程差距很大。清军千斤左右的红夷舰炮,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新铸的红夷岸炮的射程次于西洋火炮,最大射程可达4千米之外。西洋舰炮和岸炮的种类和规格相对统一,射程较清军同种类和同规格火炮要远。重型加农舰炮有效射程大都不超过0.45千米的距离,最大射程可达5千米之外,但在野战中,为保证其杀伤力,其射程不应超过2千米。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火炮射程近,杀伤力小,西洋火炮则与之相反,此乃清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文章对清朝火炮射程劣于西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多篇文章。阐述了鸦片贸易的性质和鸦片战争发生原因,以及鸦片战争给中英两国带来的影响,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2018,(2)
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关注国内的政治转向对军事海防的关注,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等海防战略思想。魏源海防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当时国内形势与时人的影响,其海防思想可以说是近代海防思想的先驱,对研究近代海防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40年代初,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岭南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购置、仿制西洋武器的浪潮,并波及到了与岭南同处抗英战争前线的江浙、福建等地.然而它并未带来近代军事工业在中国的勃兴和西洋军事技术的大规模引进,其夭折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教训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9,(1):28-41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作为京津门户的大连,见证了英军的侵扰和跋扈。英军在这里的活动虽然主要限于补给和集结等非直接作战行动,但是,英军在大连地区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作战能力。对这段隐匿的历史进行考察和挖掘,不仅有助于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军事活动、作战目标,而且对于理解大连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的原因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