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科技(Nano ST)是在0.1—100毫微米之间研究原子、分子,揭示各种物质物理过程的微观规律,并借助现代微观检测和操作设备(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探针显微镜STM、磁力显微镜MFM、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等)以及一系列微观设备的配合,最终实现按人的主观愿望排布原子制造多姿多态的奇特产品.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6年Scully等人首次研究了用超冷原子注入微波激射后,一种全新的诱导辐射Mazer便成了量子光学的研究热点.应用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在相干态下,研究了原子的布局几率.当原子运动从经典区域进入量子区域时,原子的布局几率出现明显的变化.同时又计算了在热原子区域,原子布局的塌崩和恢复现象的恢复周期及超冷原子区域出现的共振反峰的共振时间.  相似文献   

3.
现今在激光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射电天文学中,原子的高激发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近代物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应用原子状态改变首先要满足的宇称选择定则和耦合的类型对原子的高激发态(里德伯态)进行研究.分别给出几种原子的里德伯态.  相似文献   

4.
原子的研究、影像学说和漩涡学的研究作为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在当前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用原子这一概念来指称构成具体事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即原子内部没有空隙,是坚固的、不可入的,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原子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是眼睛看不见的,即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原子的研究、影像学说和漩涡学的研究作为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在当前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用原子这一概念来指称构成具体事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即原子内部没有空隙,是坚固的、不可入的,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原子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是眼睛看不见的,即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冷和超冷原子碰撞已经由相同原子扩展到了异核原子领域.针对133Cs和Rb原子的碰撞,构建了两种异核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这两种势有相同的相移.另外,对39K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构建了目前为止最精确的相互作用势能曲线.基于构建的势能曲线,并对133Cs和85Rb原子以及两39K原子间的冷和超冷碰撞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了非常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微观上来认识宏观世界就要研究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走进微观世界去研究物质,用微粒观去解决具体物质的化学问题,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奇妙的作用.那么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求解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对原子团簇和原子的电离、光辐射现象和电子的时间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原子没有原子团簇容易电离,原子中电子的时间演化和原子团簇中电子的时间演化不同,光辐射频率也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0.
一、物质的原子论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物质都是由本能再分割的原子组成的,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由于科学技术、实验设备等社会的和自然的条件的约柬,其后的几代人都未能对原子作出更深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才又提出复兴原子学说的思想.继而,科学家通过诸多物理、化学现象的研究得出:原子是保持元素性质不发生改变的最小微粒,而非物理结构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比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前进了一步.既然原子在物理结构上可分,它就必然有自己的内部结构.最早在实验科学基础上提出原子有内部结构的概念的科学家是安培(1775—1836年).他在1814年曾经认为化学元素的原子是由更小的亚原子粒组成的,并且还提出过有关分子环电流的设想,对磁现象进行了解释.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华奥(1774—1862年)、柯西(1789—1857年)、泊松(1781—1840年)等人设想,原子是由一个大质量的核心及其周围不可称量的粒子雾组成的.德国科学家费希纳(1801—1887年)于1828年从安培和毕奥的设想中得到启发,他做出这样一个设想:原子像太阳系一样,每一个“太阳”原子都伴随着一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