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彝族先辈在黔西北地区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它们是彝族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梳理和分析,对黔西北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彝族文化资源丰富,本文从人文旅游的角度出发,对作为彝族传统葬俗遗迹古乌撒王"向天坟"的旅游价值进行了思考,尤其结合人文旅游的理念和黔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对"向天坟"的人文旅游价值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等西南地区。彝族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支格阿鲁是彝族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支格阿鲁文化在彝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和国内旅游步入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对利用支格阿鲁文化促进彝族主要聚居的川、滇、黔、桂区域旅游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尽可能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利用支格阿鲁文化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走出书斋深入黔西北彝族文化的田野考察中,感受到黔西北彝族文化的历史底蕴非常厚重,文化积淀内涵丰富,在中国彝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和参考价值,是打开彝族文化许多不解之迷的金钥匙.结合民族学的相关知识,应从认识和保护两个角度展开对黔西北彝族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黔西北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文古籍文献不仅蕴藏彝族历史文化,更蓄存有中华远古文明,是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宝贵文献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通过对黔西北地区彝文古籍资源分析,探讨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化技术的选择,对于实施彝文古籍文献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彝族发展至今,人口达五百四十多万,主要分布滇、川、黔、桂四省,其中滇有三百五十万,川有一百五十二万。彝族是个跨境民族,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有二十多万彝胞。国内彝族在分布上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近、现代,彝族内部分衍出诸多自称和他称,不同的自称和他称形成不同的支系,各支系间语言、习俗等迥异,如出现了诺苏、纳苏、聂苏。改苏、撒尼、阿细等二百多自称和他称,弄清彝族支系繁多的原因,无疑对现代彝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欲从地理和历史两面去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彝族族源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是一个典型的“复合民族”,是从西北南迁的羌人后裔之一,即彝族起源中的“轴心”民族─—“昆明”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其它民族成份,在魏晋时发展为,唐宋时为乌蛮白蛮,元明时期形成今天彝族的前身─—罗罗,此后又不断融合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彝族。  相似文献   

10.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舞蹈作为艺术,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源于贵州彝族特殊的婚俗,生动地反映了贵州彝族的社会面貌。根据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和外国舞蹈美学思想,作者认为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传承和传播贵州彝族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渗透在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从恋爱、婚姻、家庭关系三个层面对黔西北苗族、彝族、布依族的伦理道德试作一些探讨 ,力求挖掘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彝族无断代史和编年史,水西安氏苴穆及其先祖是中国执掌地方政权历史最长的家族,与历代封建王朝关系紧密,其连名谱系可作为研究云贵川彝族历史的近似断代的工具,以破解彝文献记载中一些断代不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古乌撒部属地的今贵州省威宁、赫章两县地及周边地区,魏晋以来至清朝初年,存在过一种同一社会分工、同一种职业的人们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彝族内部实行、并使其支系化明显的同时,还深入到入住同一地域的有关民族。维系和巩固了乌撒部政权长达千余年占据一隅的统治。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不可忽略对这种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余家驹是我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著名诗人之一,又是余氏彝族文学家族的开山诗人。其汉语传统诗歌主要分为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民生疾苦诗五类。诗歌既有黔西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情风貌的再现,也有诗人沧桑的人生历练之后所固有的那种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的独特认知,饱含诗人至真至诚的情感,融汇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余家驹诗歌意象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儒道相容,佛禅生趣;随情入诗,率性而作;巧用典故,意蕴深幽。余家驹诗歌在西南地区乃至国内更大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被写进中国当代较有影响的两部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6.
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及分期,特别是分期的特殊性,是由贵州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与已经出版的彝族文学史的分期不同,贵州彝族文学史可以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和现当代几个时期。在研究贵州彝族古代民间文学的时候,文本的选择就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去学术界许多历史学学者把彝语支民族说成是古代从我国西北地区迁徙到西南地区的.这种认识,随着近年来民族研究工作的深入,对彝语支民族"北来说",人们提出了很多疑问.至少在很多方面证据不足.有诸多证据显示,彝语支民族是自古土生土长在西南地区的一个以"黑""白"为自称的人们共同体.大约在两汉时期分化形成不同的各个语言和民族.  相似文献   

18.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