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泉见母     
知为林 《良师》2010,(11):40-40
春秋初年,郑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郑庄公战胜了他的弟弟共叔段,独揽了郑国的大权。他因为母亲姜氏支持弟弟共叔段谋反,恨极了母亲,于是把她逐到城颖,并向她发誓:“不到黄泉,我再不跟母亲见面!”黄泉,指的就是死。也就是说,除非死了,他不愿意再见到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黄泉小释     
“黄泉”一词,始见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鄙》一文中郑庄公对母亲姜氏说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一句。这里包含着一个典故: 郑庄公的母亲生他时难产,因而取其名曰“ 生”,待生其弟“段”后,其母姜氏就开始讨厌庄公,一心想让段继承王位,取代庄公。结果段的谋反阴谋最终败露,庄公痛恨母亲姜氏的无情无义,遂置姜氏于城颖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话一出口,又追悔不已。后来他的属下颖考叔体察此情,就给庄公出了一个两全之策:让庄公“掘地见母”。这样,既实现了他与母亲生前团聚的愿望,又使天下人觉得庄公“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理解“有献于公”之“有”的含义。这句话怎么翻译更好?“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相似文献   

4.
东周时,诸侯里势力最强大的是郑国。郑武公活着的时候,已经立了大儿子寤(wù)生为太子。夫人武姜喜欢小儿子段。总是想劝武公立段为太子,武公没答应。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他母亲姜氏心里很不痛快,她要求庄公封地给段。郑庄公就把京城封给段。从此,人们便管段叫“京城太叔”。京城太叔走前,姜氏拉着他的手叮嘱说“:你哥哥一点儿也没有亲兄弟的情分,京城是我逼着他封给你的,你到了京城,要抓紧操练兵马,积聚粮草,机会一到,你就攻打都城,我在城里给你做内应。你能当上国君,我死也能闭上眼睛了。”太叔到了京城,就抓紧操练兵马。消息…  相似文献   

5.
<正> 《郑伯克段于鄢》结尾部分有一句话:“遂为母子如初。”篇后注解为:“从此作母亲和作儿子的还和当初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的《古代汉语》上册74页。) 如果注解只解释成“从此作母亲和作儿子的还和当初一样”,那么无可挑剔。可是接着又作了注脚“即恢复母子关系”,这里不禁要问:“母子如初”,当初母子关系如何?原文曰:“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可见当初姜氏就厌恶庄公,何谈“恢复母子关系”呢? 由于“庄公寤生,惊姜氏”,所以厌恶他,而“爱共叔段,欲立之”,使姜氏与庄公的母子关系从当初的“厌恶”到越来越尖锐化。姜氏曾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一直没答应。等到庄公即位,姜氏替共叔段请“制”,庄公许之以“京”,共叔段违背先王  相似文献   

6.
《左传》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郑庄公镇压姜氏、共叔段阴谋夺国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郑庄公、姜氏和共叔段。对于郑庄公,众多的参考资料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统治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于兄弟间发生的矛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叫武姜。姜氏养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世称共叔段。因为大儿子是难产,姜氏从他出生起就厌恶他,而偏爱小儿子段。姜氏一再怂恿丈夫武公让小儿子继位,但被武公拒绝了。待寤生即位,世称郑庄公,姜氏又要求把制这个地方封赏给共叔段。庄公说:“制,那是个险要的地方,不行!其他的地方随你挑选。”最终姜氏给共叔段选了京那地方。  相似文献   

8.
读了《郑庄公克段于鄢》后,深为庄公宽厚仁智、慈善孝母的行为而叫好。出乎意料,文后评郑庄公却是“老谋深算”,对此我疑问顿生。庄公和共叔段本是一母同胞,庄公为长,他登基就位,应是名正言顺。况且庄公个人素质并无欠缺,然而共叔段在母亲的荫庇下,怀有非分之想,策划阴谋叛乱篡权夺位。先是武姜替他请求封地,然后,又想办法把西部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最后,共叔段厉兵秣马,准备与母亲里应外合袭击郑国。他逐渐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现自己的政治阴谋。正在这时,庄公突然发兵,击败共叔段,共叔段出奔共。由此可见,共叔段阴谋叛乱,可谓是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9.
《左传·隐公元年》有一段文字,各编选者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题,而且在评述此文时,都这样说:"它描写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狠毒和其弟共叔段的贪婪愚蠢,表现了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左隐元年传》:“不如早为之所”(12面)注:“所,处所,地方。早为之所,犹言及早处置。之,仍是代词,代太叔”。 按此注应译为:“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地方”。目前许多注本(如王力本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注译同此。但此注可商。郑庄公把京给了共叔段,共叔段已有封邑已有安排,为何还说要“给他安排个地方”?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各注本对此矛盾大多采用这样一种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周平王时代,郑国国君武公的夫人姜氏先后为武公生下两个儿子。母亲姜氏偏爱老二共叔段,而对老大寤生却以白眼相待。后来寤生当了国君,即历史上的庄公。姜氏不服,为老二争权,并暗中怂恿共叔段搞叛乱。庄公用计平息了段的叛乱,逼得段自杀,并对挑起这  相似文献   

12.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谓之京城大叔。”  相似文献   

13.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这就是武公妻姜氏。姜氏生了庄公及共叔段。初:时间副词,当初,初时,追述以往发生的事情多用此词开头。这里所指的时间,是在“郑伯克段于鄢”之前。郑武公:姓姬,名掘突,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七四四年在位。于:介词,与“鄢”组成介词词组,用在动词“娶”的后面。这和现代汉语里的介词词组一般用在动词之前不同。申:周时国名,姜姓,后为楚所灭。故地在今河南南阳市北。曰:为,是。武姜:武公妻姜氏。“姜”是她的姓,“武”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文献中的词义考释,离不开文献,但仅靠文献去考证,又容易望文生义。这就需要我们在依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词语产生的文化背景去探求词义,许多问题会豁然开朗。兹胪举几例,就正于方家。1.黄泉《左传·隐公元年》:"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对于"黄泉"一词,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是这样解释的:"黄泉,地下的泉  相似文献   

15.
“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伯克段于鄢”究竟是怎样的一桩历史公案?受公羊传统的影响,郑庄公处心积虑谋杀弟弟,几乎成了普遍接受的看法。然而,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呢?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当时的政治形势,或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庄公即位后,母亲武姜要他把制封给弟弟共叔段。制与虎牢,统言可视为一地,分言则为相邻两城,据险共同构成郑国与周王室的交通要塞。考虑制的重要战略地位,郑庄公拒绝了,但把京封给了共叔段。京虽大城,却非险要,且受制于包括制和国都在内的三座重要城市。共叔段倚仗武姜的支持和京的强大,先收边邑,后北据廪延,南控鄢地,意图夹击郑都。经过二十多年的扩张,控制了便于与卫国联络的黄河渡口延津,以及南部重镇鄢地,几乎占有郑国一半的领土,与庄公势成水火,给郑国公室造成严重威胁。庄公凭借地理优势和民的支持,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往卫国,途经庄公控制区域,未遇阻拦。这说明,庄公无意杀弟,所谓杀弟之说实为臆断。  相似文献   

16.
原文阅读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②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④,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相似文献   

17.
从战国时期齐人公羊高和鲁人谷梁赤起,就把郑庄公说成一个毫无友于之情,对其弟叔段必欲诛之而后快的恶人。宋人吕祖谦更铺张扬厉公羊、谷梁之说,构为苛论,他说:“庄公之雄猜阴狠,视同气如寇仇,而必欲致之死,故昵其机而使之狎,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之成。甲兵之强,卒乘之富,庄公之钓饵也;百雉之城,两鄙之地,庄公之陷井也;彼叔之冥顽不灵,鱼尔,兽尔!岂有见饵不吞,过陷井而不投哉?导之以逆而反诛其逆,教  相似文献   

18.
初,以“初”宇起笔。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交代人物及其关系。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说明姜氏“恶”庄公的原因。一个“遂”字。写出“恶”的无理。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妇人昏聩,偏爱幼子,从此种下祸根。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谋立储君不成,又为段索取地盘。母子进一步交恶。  相似文献   

19.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一段著名的公案,原文是这样的: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读罢《郑伯克段于鄢》,众人多认为郑伯实乃阴险狡诈之徒,但在我看来,郑伯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庄公一出生,其母姜氏就厌恶郑伯,屡次想让他弟弟登位,庄公的王位多次受到威胁,两兄弟早因君权之争失去兄弟情谊,这并非他一人之过。刚登位,其母即为其弟“请制”,当其时,他羽翼未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