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克和斯宾塞都是英国大教育家,二所处的年代相差了将近两个世纪,但是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对体育都尤其重视。二的观点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很多的差异,如在饮食方面,洛克主张“应该极清洁极简单”,而斯宾塞则认为“应该给儿童吃较有营养的食物”;但是他们却都主张儿童的衣着要宽松。章从洛克和斯宾塞的生活背景出发,对他们的体育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论述,并且做出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将教育的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通常的作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体划分为三类:中国人的传统排列顺序为德、智、体;西方人自亚里斯多德起,多排列为体、德、智,如洛克、裴斯塔洛齐,也有排列为智、德、体者,如19世纪英国的斯宾塞。他被认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述三者的性质、内容、方法的教育家。中国的教育家,从教育目的、功效出发,强调人才的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然将品德伦理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始于西周的“六艺”教育——礼、乐、书、数、射、御,以今天的眼光界定,当然可以理解为…  相似文献   

3.
《教育漫话》简介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日本学者村井实论定:“如果从教育史的谱系来看,可以说,把教育作为一个近代问题提出来的,是洛克。”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漫话》(1693)。这本著作不仅率先为近代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影响甚大。20世纪初,英国学者亚当斯在谈到英国何以在洛克以后很长时期未出现大教育家这一问题时断言,这是由于,只要按照洛克的构想造就“小洛克”,对英国说来,这就够了。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教育的要义归纳为“四件事情”,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这是就狭义“教育”而言的,旨在把孩子造就成善良的、务实的、有文化教养的人。欧洲有产者长期以来倾向于请家庭教师指导自己的孩子。孩子达到一定年龄时,进私立学校(如英国公学)学习。《教育漫话》便是洛克作为家庭教师给家长的建议。它属于教育随笔,娓娓动听,所讲的大都是切实的小道理,一般教师和家长都能看懂,因而很值得一读。(陈桂生)  相似文献   

4.
约翰·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教育家。他创立的教育体系,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意志和愿望。马克思评价洛克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恩格斯称他为“1688年阶级妥协的产儿”。事实上,他确实是适应新兴资产阶级需要而产生的教育理论家。  相似文献   

5.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英国教育家洛克为代表的形式教育派,一种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实质教育派。形式教育派认为人类积累起米的知识浩如烟海,要在一个短时间内把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他们以“心能心理学”为根据,认为人的心灵本身就有各种能力,用一些专门知识(如拉丁文、古典文学、数学等)可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斯宾塞《德育》简介:斯宾塞(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教育家。《德育》一文,原是对洛克《教育漫话》、里希特《教育论》等著作的书评,后辑入其教育代表作《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于1861年出版。这里采用的是《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一书中的译文,译者胡毅、王承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这篇以《德育》为题的论文,发扬卢梭“自然惩罚”说、“消极教育”说的精神,力陈对儿童过多的人力干涉之弊和儿童早熟之害,提出“自然管教”的见解,旨在防止儿童早熟(其中包括道德上的早熟),并使教育适度,以利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德育》行文自然流畅,是一般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可以读懂的论文。耐心地读下去,大家一定会渐渐体会出“读教育名著,学教育理论”的益处多多。(陈桂生)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年)在他的《教育论》中的智育篇里提出:“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在他看来,能在自然形式下获得知识,感到学习乐趣和由于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学生,就有可能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斯宾塞主要是从以达到个人幸福为目的的教育理论出发来阐述他的教育观的,它  相似文献   

8.
周红 《四川教育》2005,(6):47-47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静变成游戏;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中也指出,没有任何教育方法比顺应孩子的兴趣更有效果、更有益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导学生的写作情感是作教学的乎要任务,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富有情趣的教学模式,巧把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9.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是 1 7世纪英国教育家。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健康、德行、学问在人的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尤其是德行 ,对人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洛克关于“绅士教育”思想的论述对今日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古今中外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孔子很讲求良好习惯培养,尤其是早期的培养对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成良好习惯。”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看作“导师的重要作用”之一。他甚至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培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美国教育家杜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等以良好习惯的形成也都有过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也提出了“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思想。的确如此,教育与人息息相关,教育指向人、为了人、提升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追求完美的教育。所谓完美教育,就是不断追求、不断超越、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而提供细致服务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写道:“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观与课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伯特·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年)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又是实证主义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科学知识价值论,冲击了当时风行于英国的古典主义教育的陈旧理论,从此科学教育开始逐渐在英国学校的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当时的英国,把科学教育具体化并加以维护的是斯宾塞,其中最能体现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的是他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教育论文。  相似文献   

14.
英国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CBET)”,是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所进行的职教改革,基本上代表了这样一种趋势.英国80年代以来的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5—16岁)推出了“国家课程”与“国家考试”,重在普教;而在中学后阶段(16—19岁),也就是继续教育阶段,则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先后推出了“国家职业资格”与“普通国家职业资格”两类证书课程;这两类资格的课程与评定,都体现了CBET的特征.本文试图从“CBET在英国的发展”、“英国的CBET体系”、“英国CBET的特征”以及“当前,CBET研究开发中的问题”这四个方面系统介绍“能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是英国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的代表作。斯宾塞的一生地位显赫,他先后获得了英、法、美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机构的院士、博士等荣誉称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被科学界和教育界誉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他在本书中提出的经  相似文献   

16.
洪萍 《教育文汇》2013,(16):37-3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息与习惯形成的。”他还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力量的杆杠。”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自己的幸福往往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用不着记忆就能很自然、很容易的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快乐"。我国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有了"快乐教育"思想萌茅: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一生都在倡导快乐教育。我们本着"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的宗旨,以《纲要》为指导,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勇于创新,更好的构建我们的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18.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2):6-7
名家小资料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著名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学识渊博,著述甚多,被西方学术界称为“思想泰斗”、“现代的亚里士多德”。他反对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制定了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19世纪的科学教育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育思想要点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五种活动和学校课程遵循儿童“心智演化进程”使学生能正确教自己一切教育要带有乐趣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常常会留下家庭环境的深深印痕。从哲学家、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的身上,我们更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斯宾塞出…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要有教育智慧,有智慧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富有教育智慧恰恰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把教育理解为“四件事情”,即“德行、智慧、礼仪、学问”,并认定“学问最不重要”而“智慧最重要”。他认为智慧可使人能干、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事物,并对事物专心致志。因此,做“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0.
崔志钰 《江苏教育》2012,(Z1):42-43
作品简介:《教育漫话》是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J.洛克(John Locke)的教育代表作。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在18世纪,这本书几乎被翻译成所有欧洲语言,洛克以后的教育家,包括让一雅克·卢梭,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和影响。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洛克指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