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自珍是中国历史转变时期的一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写了大量愤激犀利的文章,而且写了大量诗词。但以前有关龚自珍的研究,较多的是从哲学思想和诗文方面着眼,很少涉及他的词。本文着重研究龚自珍写的词,认为其特点为沉郁忧愤,清丽绵邈。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即将向近代转型的时期,所作诗文,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民生的艰难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所构成的巨大威胁的认识与警觉,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与思考。仔细研读龚自珍的诗文,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民族灾难即将来临时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众多的研究论著中,不免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疑惑.例如关于龚自珍诗歌中的“格律体”,龚自珍诗文作品的引用、辑佚和鉴别等,就都出现过错误的提法和做法,很有必要予以考辨和订正,从而引起此后有关读者特别是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被柳亚子先生推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遗憾的是,他却没有留下多少专门论述自己创作主张和美学思想的文章,因而给这方面的研究带来困难。不过,我们细检《龚自珍全集》,其中,虽是“东云露一鳞,西云露一爪”,但通过这些“鳞爪”,细加寻绎,或可见其诗文创作主张和美学思想的“全龙”。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在其编年诗《猛忆》中写道:“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心力”即心之力,指个人素质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精神、意志、智慧、胆识、情感、性格。另外,心力与志向和气骨亦有相通之处。龚自珍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是和他的心力之异分不开的。龚自珍超常的心力是通过诗文传达出来的。其诗文极具特色,其中对心力的描写是构成他个人特色的重要方面,有多方面内蕴,有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审美特征,出乎常人又异于常人,堪称一奇。  相似文献   

6.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是龚自珍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游记记叙文。文章通过两次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揭露出国家初露败迹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初露败迹的清醒认知。在这篇文章中龚自珍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初秋"这一意象。龚自珍此文中的"初秋"不同于诗文中常见的"秋"意象,"初秋"代表变革的可能和国家转变败迹的希望。作者锐意进取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就集中体现在此意象的营造上。通过分析此文还可以窥探出龚自珍运用记叙散文映射社会现实、思考社会问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龚自珍的学术讨论会,是一件新鲜的事,因为打开一个明亮而广阔的窗口而窥向近代史的海洋,是别具一格的学术讨论会.人数不算多,但题目却不小.龚自珍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是有他的独立的地位的,我们想一想,在清代,有谁可以和他相提并论呢?近代柳亚子先生说他是清代第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龚自珍的诗文为例,分析他与传统文学的分歧、出现这种分歧的时代背景以及龚氏的新变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夏,因事滞留沪上。偶有余暇,輙继续寻访有关龚自珍的资料。五月初,经顾廷龙先生、丁景唐先生的指示和介绍,承蒙上海博物馆的慷慨帮助,非常幸运地获读了该馆所珍藏的龚自珍一封从未发表的致江矩香的手札。六月中旬,在郑逸梅先生寓,又意外地见到王佩诤编校、中华书局出版的《龚自珍全集》未曾编入的[台城路]《客秣陵时作》词一阕。这两件龚氏的集外诗文,诚如沧海遗珠,至为珍贵,既可补《龚自珍全集》之未备,也为近代文学的研究者增添了难得的资料。现辑录如次,并作简要的说明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衰世先觉者的龚自珍,其心态相当复杂。结合他的诗文从三方面把握其心灵律动的大致图像:一是忧患意识;二是狂;三是孤独和悲凉。  相似文献   

11.
陈建华  侯艳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4):52-53,57
“怨愤”作为一种创作心境,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自我渲泄性;龚自珍虽有“少年揽辔澄清志”的抱负,却实在没有实现抱负的用武之地,诗文里所表现的慷慨、惆怅、幽怨、凄婉的“怨愤”心境,反映了那个时代英才寻找自我的艰难与先驱者的痛苦、尴尬。  相似文献   

12.
晓清的大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写的千古名篇——《己亥杂诗》和《病梅馆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两个优秀作品,以其雄奇瑰丽、不同凡响的风貌,冲破了清中期以降文坛诗界的沉闲空气,开创了一代诗文的新局面,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有着丰富的文献学思想。他对历史考证学有着客观的看法,从学术发展的过程中论证了考证之学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赞许乾嘉考证学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乾嘉考证学的流弊。他对彝器、刻石、墓碑、古印、古镜、瓦当以及诗文的文献价值有精到的见解,扩大了史料范围。他主张用小学的手段考订经史,用古器物来订补文献记载的讹错。龚自珍批判学术研究中脱离现实的埋头考证,但又不否认考证之学的重要作用,广泛论定各类史料的价值,明显继承了乾嘉考证学风。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积极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并结合自己的丰富人生经历加以完善.其思想融通儒佛,出入文史,积极用世.将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融个性解放与忧国忧民与一体并通过诗文创作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杏坛大家     
《教师》2010,(30):F0002-F0002
龚自珍 (1792~1841),字尔玉,又字[王瑟]人.号定庵,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的文坛上,龚自珍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驰名,以至于光绪年间的所谓新学家们“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产生一种强烈的兴奋和激愤。那时人们喜渎龚自珍的诗文,尊为“龚学”,甚至“掇其单句片词,即登高第而猎盛名”(王文濡《定庵文集序》)。自他的文集编成以来,评家相继而起,序跋、评点、专论颇多,大体上都赞不绝口。诗歌暂且不论,就他的散文来说,究竟有什么特色值得人们如此称赞?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创作的诗文的最大特点是对清王朝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他用诗文呼唤改革,并为许多社会问题设计出改革方案。《己亥杂诗》为系列组诗,共315首,是他一生生活、思想、感情的形象记录。《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是作者在鸦片战争前夕写给林则徐的一篇文章,在文中表明自己主张严禁鸦片,杜绝白银外流,提高对外国侵略者的警惕,向林则徐“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浪漫气息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诗文创作中,更集中体现在他的150余首词作中。他的词不负“载道”责任,真实再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文章着重选取了定庵词中多次出现的几种特殊意象,分析其含义,以求窥探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诗词、文学、思想方面.在史学界,龚自珍史学专题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所涉猎;1990年代后,以纪念龚自珍逝世150周年(1841-1991)和诞生200周年(1792-1992)为契机,龚自珍史学研究步入正轨;21世纪以来,龚自珍史学成就开始较全面的被关注,单章节论述龚自珍的史学开始出现,成绩不斐.因史学领域对龚自珍的专门研究起步晚,且偏重于思想方面,龚自珍的史学成就还有很大空间亟待史学工作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教育经济学研究会于1987年10月15日至17日在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举行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代表共30余人。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20余篇。会议着重讨论了安徽省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