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认为青海汉语方言谚语因受地域、民族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语言材料“风搅雪”、雅俗并存等特点;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3.
人口迁移、商贸联系、地区间交往等因素,使青海方言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一方面,历史上的人类活动迁移让其它地方的语言在青海落地生根;另一方面,青海又相对封闭,形成的语言固有形态很少被“破坏”,在俚俗方言中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针对民族地区方言特点推广普通话教学董泽积石山县是甘肃省的一个偏僻县,它与青海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长期以来,该县居住着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羌族、藏族、回族、汉族等八个兄弟民族,各族人民生活在一个团结和睦和大家庭中。在这个...  相似文献   

5.
青海儿歌作为青海民歌的附属品,显示着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和风土民俗。本文通过简述其特征,探讨在保存方言文化,留存风俗历史等方面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相关论著探讨了青海方言研究的现状,并从描写研究、比较研究,兼通其它学科研究的角度简单了解到青海方言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汉语方言中已经融入了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众多世居少数民族的词汇。这些词汇就像冰山一角,反映出这些民族的生活习俗,也丰富了青海汉语方言的表现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不得不注意的是,这样的发展在带来语言活力的同时,也阻碍着普通话的推广,限制了更多读者的进入。因此,认真研究,作出探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青海方言中的助词别具一格,地方特色十分显明。这些助词,许多是青海独有的,虽然有些普通话中也有,但用法却另辟蹊径。不把握这些助词的语意和作用,便无从理解青海方言。因此,为沟通省内外思想交流,找出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研究一下青海方言中的特殊助词便是非常必要的了。这里有几组使用很频繁的青海方言助词,我想对它们的话法作用,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要“有的放矢”张旭一、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发音特点进行语音教学。我们省许多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省份、地区,加之民族的不同,在学英语音素时,有时带有不同的方言特点,在长期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四川口音对[s]和[]、青海口音对[v][];藏语口音...  相似文献   

10.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一种语言中与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藏语的卫藏方言、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即三大方言。方言不仅仅藏语才有,其他民族出一样.如:汉语的北方言方言和吴方方言等,这是人皆共知的。要研究造成方言的原因,就要从这个民族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12.
张蒙  王卫振 《时代教育》2012,(5):187-188
各地方言的语气词都各有特色,在不同的方言中各种语气词的用法与意义也都丰富多样。而青海方言中的语气词与其他方言相比更是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区域特征。本文将青海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作比较,分析了青海方言中一些特有语气词的意义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宴席曲是青海河湟地区社会的、集体的音乐文化现象,作为表现各种复杂内容及情感的民间说唱性歌唱艺术,青海河湟宴席曲在歌词上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展现了当地人民所处时代生活中的甘甜和苦痛,也能看出各民族同化的痕迹。宴席曲具有明显的叙事性和说唱性特点,歌词中渗透着高原文化心理特征和高原民族特有的气质。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更是独具特点,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且方言特点很浓厚。将一个故事从头到尾以朴素坦率的语言叙述下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且易于理解和传唱。  相似文献   

14.
本全面系统地评述了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的进展情况。认为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具有从无到有的开创性质,参加人数不算少、论数量也不算少、内容涉及面也不算窄,但比起兄弟省市来看,相当滞后。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培养后继队伍的问题;缺乏方言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专门研究机构问题;如何将研究内容引向纵深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青海循化方言实际入手,对该县的音系进行了归纳,并结合了《广韵》反切、诗律、入声字,在循化方言词汇中的调值和汉语普通话声调进行比较的同时,对该县学生如何掌握、研究入声字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对青海籍的学生掌握、研究入声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青海汉语方言古今声调作了全面的比较.在比较表中列出了清、次清、全浊、次浊,分析了影响变化的条件,归纳出青海汉语方言古今声调的变化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阴阳.列举了例外字,探讨了青海汉语方言由于长期受民族语言(如藏语等)的影响而逐渐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青海汉族溯源吴承义一提起青海,南方有些人就以为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其实汉族也是这里的世居民族.汉族自汉代陆续入育后,至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青海的主体民族。据青海方志史料记载,明洪武、永乐年间,西宁卫就有“官军户七千二百,口一万二千九十二”。至嘉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苗、侗等民族语言影响下的黔东南方言中否定副词混用的问题为例,论述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地区汉族方言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民族地区方言研究必须以民族研究作为突破口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方言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对河南方言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独特的意义。河南方言是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曾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传承的民族精神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