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语言学批评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分析,追寻其中深隐的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而语言形式包括韵律、用字、造句、意脉、意象等各个方面,这正是语言学批评分析唐诗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展示了语言学批评的基本思路,并由此探讨了语言学批评在唐诗研究中的基本原则,以及语言学批评与传统诗歌批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诗学对初期白话诗人审美心理的潜在影响,使得他们在进行新诗创作的时候,较多地借鉴了传统诗歌的诗境构造方式、语言形式,和“比兴”手法,因此一部分初期白话诗体现出了比较突出的民歌风味。传统的“比兴”在初期白话诗中的运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表层的“修辞学”的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审美思维方式的内在引力,生动地展示了在“汉语言文学”这一大文化背景下汉民族诗歌的“特殊话语形式”对新诗的原型影响;同时,这种运用也显示了新诗在表现方法上的无限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小海的诗歌表现时间形式非常有意味,其“绝对化的时间”“静止的时间”和“沉重的时间”所支撑的艺术空间充溢着哲学之思。“绝对化的时间”,即“理想的时间”,是探索生命本源的时间,是一种假设的时间,在小海的诗歌中呈现的形式是对自然的眷恋与打量。“静止的时间”,即“现实的时间”,是书写生存状态的时间。“沉重的时间”是一种“纠结”与过渡的时间,是一种等待填充的时间,也是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暧昧不明的时间,其显形需要借助某种“中介物”实现。三种时间交相辉映,共同建构了小海诗歌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4.
田力 《文教资料》2006,(30):164-165
文学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选择的艺术。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之一,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诗歌存在不可译性。本文比较了两首耳熟能详的唐诗的不同翻译版本,探讨了唐诗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之间的关系,主张唐诗的翻译应努力做到用另一套语言形式来忠实地传达原诗的“意美”,并力求做到三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5.
要欣赏诗词,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赏析。诗歌中的每一字句都能体现作者遣词用字的精妙运筹,因此读诗要咬文嚼字。好诗都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精练又含蓄,要通过联想比较来帮助眼前意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用字扩词说话”训练集中识字实验,近年来又有新突破,提出了“用字扩词说话”的语言训练原则,给识字提供了更广阔的语言空间。其具体步骤是,学习每一个汉字时,除了要结合课本上特定的词语或句段外,还鼓励学生动脑,从自己已有的语言中寻找出含有这个字的其他词语,并用这个词说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若干句子来,这样,就为识字教学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如何“补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空白”,在西方理论中称为“未定点”,它需要读者或观众以自身创造性的理解力、想象力去补充、去丰富。譬如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空白也是画”的说法,讲究在画幅上留出空白,为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艺术虽有不同门类,但彼此之间往往相通。作为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更是深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精髓。诗的“留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多比较含蓄,或借助于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借助于具体形象。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则往往隐藏在它们的背后。这种理解上的不确定性通常成为诗歌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二是诗歌语言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表义功能,它不象日常实用语言仅仅为着传达和交流服务,而是借助于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审美主体的某种特定的审美感受或审美体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语言形式问题实质上就是审美主体掌握世界的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的问题。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认为,诗歌就是“想象的表现”;何其芳给诗歌所下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文学的形式,是文学艺术领域的“群山之巅”,中国诗歌含义隽永、形式多样,以唐诗、宋词、元曲扬名海内外。诗歌比任何文学体裁都富有情感色彩,虽然文字量不多,但却是高中生进入语文世界的“金钥匙”。新《课标》强调在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应努力提升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和感知能力,提升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独特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高中生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背诵时也可能会有疏漏,教师在诗歌教学时非常有难度,往往是复述诗意,归纳总结主题,让学生们概括并背诵,教学形式较为僵化。教师有必要改变现状,并为高中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更具趣味性。本文就此加以探究,并为该领域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儿童唐诗教育应首先将唐诗还原到艺术的领域,将儿童唐诗教育还原为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成人应特别重视诗歌中对立因素间的“互旋”.在唐诗的言之层面,引导儿童“观诵”中的自然默会;在唐诗的象之层面,培养儿童“味象”中的反常思维;在唐诗的意之层面,重视儿童在“会意”中的引而不发,由此熏陶孩子“反思”的能力,养护孩子“联通”的灵性.  相似文献   

11.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中南部地区口语中的程度副词,除了“很”、“非常”外,“少”也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四川话口语中的“少”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的副词,不可用于比较;“少”和形容词组合后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补语或定语,但不能作状语;“少”可以用在一部分助动词或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深;“少”没有否定结构;不能直接作补语;只能用于表示已然的主观意向中;“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3.
本是同根生:在音乐中见出诗歌我们都知道,诗歌和音乐原是一母同胞的姊妹艺术,其关系亲密,中外皆然。“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中国古代的诗词,很多都是由歌词变化而来的。荷马的史诗也是吟唱的,并且还有七弦琴的伴奏。音乐性是诗歌形式上的本质要求。而一些流行音乐在音乐性和文学性上相得益彰,浑融一体,在音乐中让人体会到浓浓的诗意。一、音乐的陌生化语言诗歌语言讲求陌生化,它往往要求打破日常的语义或语法模式,以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效应。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打破了常规语言的约定俗成,当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应被打破后,歌词就给人…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的语言生动、自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材料;而李白诗歌,犹以乐府诗最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对李白乐府诗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调查,共搜集到副词102个,包括10个次类;李白乐府诗副词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词义构成系统;其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副词;大约50%的副词至今仍在普遍使用;这些副词在当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标明着词汇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李白诗歌的语言生动、自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材料;而李白诗歌,犹以乐府诗最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对李白乐府诗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调查,共搜集到副词102个,包括10个次类;李白乐府诗副词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词义构成系统;其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副词;大约50%的副词至今仍在普遍使用;这些副词在当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标明着词汇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唐诗中“疑是……”属于典型的判断句式。“疑”不释以动词“怀疑”,而当训为副词“犹”、“似”,用作比喻。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阅读     
一、古代诗歌鉴赏(一)鉴赏诗歌的语言【命题说明】对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命题者常常从遣词和造句两方面着手。在遣词方面,或者考查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或者考查活用、倒装、错位、叠韵、语音等语言现象;或者考查修辞手法;或者考查词语制造的意境;或者考查词语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造句方面,或者考查语句描述的景象;或者考查语句表达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唐诗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同时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欲”字的使用可说是其用字的一个范例。在唐诗中,“欲”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它有时出现在传诵千古的名句中,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有时又会数次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寻声  相似文献   

19.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20.
说“最”     
“最”在现代汉语中作程度副词,在古代汉语中“最除这一功能外,还作时间副词,或与其他词搭配表范围,令人在说诗说词或古诗注释中,常将时间副词”最“误作程度副词,他们忽略了古今词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