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几天,我听了一节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主题是《珍惜友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发言。老师提问学生:"你们之间发生过矛盾吗?"其中一个学生说:"我是宿舍长,一次晚上睡觉时让一个同学关窗户,他不关,后来我们就打起来了。"老师利用这个事例引导:"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学生纷纷发言:"如果我是宿舍长,我会把他交给老师,让老师批评他。""如果我是宿舍长,我会让那个同学站在窗前为我们  相似文献   

2.
网络在线     
王岚专家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虽然问题很尖锐,但指出了一线老师经常犯的一些毛病,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也要注意这些。(网友:王玲)科学课里内容众多,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学生探究。探究只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真正能放手让学生探究的内容并不多。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对小学生来讲要适当、适度、简洁。(网友:张超)支持“平实”的课堂!(网友:包莉)之前听了几次万(美观)老师的课,今天的课感觉是没有平时上得精彩。这让我想起一次与万老师的交流中她提到的老师情绪与学生情绪和教学的关系。关于课前听算,一开始我也有些疑惑,昨天听了罗老师三年级…  相似文献   

3.
黄映仙 《广西教育》2008,(32):19-19
前不久参加了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节思想品德课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课上,老师在讲完了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后,让学生做练习:请同学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学生纷纷发言:以后别再虚荣了,不能听了恭维的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要多一个心眼……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投以满意的目光。又一位学生举手,她说:“乌鸦,你别难过了,  相似文献   

4.
执教低年级的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上一堂课就像是打仗,有筋疲力尽的感觉。现象一:老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就见学生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同时大声喊:"我来!"一位学生被老师点名发言,发言完了,这个学生高兴得忘乎所以,而别的学生则连声抱怨,不断叹息。现象二:学生回答问题后,请其他学生补充不同意见时,发言的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原来的结果。现象三:上课时,学生虽然两手放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所教的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低年级段很爱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言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些不发言的学生只愿意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而不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面对这样一个现象,要想改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因为教师的理念决定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吴群 《湖南教育》2007,(4):37-38
(一)老师你说错了有次听课,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说得挺好的,很动情。接下来,老师表扬学生。但是,可能是没专心听学生的话,老师显然把学生的意思理解错了。当老师投入地表扬学生的精彩时,冷不防,学生大声说“:老师,我刚才不是这么说的,你说错了!”  相似文献   

7.
一日,听一位老师讲《假如》这一课,老师进行拓展练习时,问道:“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同学们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发言。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发言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听公开课的老师。小女孩说:“我要画一  相似文献   

8.
李晓花 《四川教育》2013,(12):31-31
一、针对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喜欢这样评价学生:“你的回答真精彩!''‘‘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的回答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学生用什么办法读出了哪一种感情?被评价者听了如同在云雾之中一般,“这只是自己一次不经意的表现,为什么得到老师如此高的评价呢?”其他听的同学也没能从中获得启示。这样的评价能有多少价值呢?学生的发言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如果不加比较、分析,简单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那作为教师特有的引导、点拨作用就被弱化了,长期下去,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中学电脑老师,被邀请参加学校毕业班师生半期小结大会,与毕业班各科任教师坐在一起,听师生们小结、讨论发言。当时,我感到很荣幸。会议由学生主持,学生代表发言与各科任老师发言相间有序,笑声不断,掌声不断。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老师和学生代表的发言结束了,主持同学用甜甜的笑脸和渴望的眼神征求与会领导的总结性发言。就在这时,下面有同学议论了:还有电脑老师没有发言呢。顿时,好多双眼睛向我看过来,我的脸一下子热了。我本没有要说的念头,更不用说有所准备了。要是主持同学真要我发言,我该说些什么呢?该总结的,同学们都总结了;该…  相似文献   

10.
张红 《班主任》2012,(11):1-1
正前些天,我接到一位老师电话,谈了很长时间,主题是如何有效实施教育惩罚。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上课,他先后把三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赶出教室罚站,本想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但没想到三个孩子在外面先是窃窃私语,继而谈笑风生,引得教室里的学生心猿意马,恨不得找个茬儿让老师把自己也罚出去算了。我一直记得这个老师的疑问:"我的行为属于变相体罚吗?我冒着被学校处分的风险对学生进行惩  相似文献   

11.
<正>有时候,教师的一小步,会成为改变学生的一大步。梅是班上一个很特别的女生,她一不做作业,二不发言,三不背书。班上的同学都戏称她为"三不"学生。带过她的老师都想过无数的办法,最终都无奈地摇头放弃。由于她不听教诲,本来个子不高的她一直被老师放在教室的最后面,无人问津。还记得第一次上课前,班主任找到我,叫我不要跟梅"较真儿",只要她不影响课堂纪律就行。  相似文献   

12.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不和谐的镜头: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着:"老师,我来,我来……";当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作垂头丧气状,根本顾不了听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所上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说说对夏天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发言时,一句"你来给我说说"传入我的耳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的发言到底是给谁听的?一句"你来给我说说",言下之意是说给老师听的,在这样的暗示下,  相似文献   

15.
钱伟 《贵州教育》2012,(11):25-25
近一段时间,上四年级的儿子常常向我炫耀他被老师表扬的事,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我给他买一个梦寐以求的“溜溜球”还高兴。我问儿子:“是什么事老师表扬了你?”他说一次是他帮助同学扫地,另一次是拾到5角钱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听后,我非常钦佩儿子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赏识学生的做法。同时,也引起我在教育教学中对赞赏学生这一课题的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孙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个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邱少云被火烧时,"我"回过头来看,会不会被敌人发现?  相似文献   

18.
张宁宁 《中国教师》2011,(18):66-67
<正>一、灵感的火花——从实践中来"请某某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来讲解这题!"相信许多老师都用过这样的方法。可是,请某位老师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听课一起发言,可能你还是第一次听说吧!下面就来听一听我和班主任  相似文献   

19.
任妹 《江西教育》2006,(13):64-65
一、问题来源 "任老师,你们班的这个学生实在不可理喻,自己不听也罢了,还闹得课也上不下去!"音乐老师话音刚落,个头矮小的小枫就被拉到我面前,这已经是本周内小枫第四次作为"被告"站在我面前了.班级本来男生就多,受他的影响,课堂纪律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20.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讨。在许多的公开观摩示范课教学中,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楚同伴的发言。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班,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旁观者。有的班级学生有六十甚至七十人,教室里分成了十几个小组,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