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是加强“三农”报道的基础和前提 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概括为“五句话、二十个字”。我们地市报要加强“三农”报道。就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这“五句话、二十个字”。过去,我们有些地市报纸在“三农”报道中,往往是就农业报农业,就农村报农村,报道面很窄,报道内容较为单调,只注重于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或政治文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我县也提出了“重农、强工、活商、扩城”八字方针,把重视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存在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如何搞好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主题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于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引导及创新报道,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一、立足长远,积极抓好典型报道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需要媒体去发现并加以报道。尤其是各地农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新农村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媒体应以典型引路,避免一般化报道,用生动的事实来号召广大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月2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党和  相似文献   

7.
构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煜  时新荣 《新闻界》2006,(5):105-10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人才问题,是解决农村信息化问题的重中之重。一、我国农村信息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愈来愈突出。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向全党、全社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存在并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为此,国家档案局近日召开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联系单位座谈会,毛福民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并向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求真务实,开创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的号召。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步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在年初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下功夫、做章、见成效。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围绕农村六大建设,继续深化“三农”档案工作,加大村级建档力度,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体制,努力在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上有所突破,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凸显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档案部门应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三农”新的路线图,破解“三农”档案新课题,为农业农村“三个明”建设服务,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勾画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框架,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党报记者在新农村建设的采访报道中,要不断拓宽思路,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去追踪、记录和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用新闻舆论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采访报道中,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两个“抓住”、两“让”、一个“加强”:两个“抓住”即抓住报道的主线、抓住报道的亮点;两“让”,即让报道贴近群众、让报道反映民声;一个“加强”,即加强报道的示范引导。  相似文献   

13.
陈海霞 《大观周刊》2012,(27):86-8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开始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式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吴劼 《新闻前哨》2008,(1):46-4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学习并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表明了党中央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代表和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理所当然地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好引导舆论的作用。一、引导社会价值观趋于最大的一致与确定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经历着历史性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人的关系和利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三农”档案工作,始终把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作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适应以上形势要求,应将“三农”档案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安徽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是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迫切需要。安徽省合肥市为稳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了“十镇百村”示范工程,本刊与合肥市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手开辟《新农村建设标兵》专栏,并推出首篇《大圩:在都市田园里放飞梦想》。以此展示安徽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特色和成果。希望热心“三农”工作的读踊跃赐稿,介绍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镇、一个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和鲜活经验。[编按]  相似文献   

19.
郭军 《记者摇篮》2006,(7):30-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新闻媒体应努力营造涉农新闻的宣传强势。加强提高农民素质的宣传,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档案与建设》2007,(11):14-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