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单一化阶段和商品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多样化阶段。综观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发展的历史,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迅速开展,主要受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心下移、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高等教育区域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一个横跨诸多学科且日益显要的重要概念。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概念史考察和梳理。一般而言,社会技术概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因技术在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基础上被广义化,社会技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以明确提出;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社会技术概念被明确界定,且被诸多思想家、诸多学科使用;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迄今,社会技术概念得以广泛应用,且受到技术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的专门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管理模式经历了四个阶段:过渡阶段的殖民地学院管理;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的“知识工厂”式管理;20世纪的“超级市场”式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专卖店”式管理。“专卖店”式管理模式体现为三个特征:消费者成分日趋复杂;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物美价廉;网络教育异军突起,很可能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专卖店”。美国高校“专卖店”管理模式虽有不足之处,但对中国的高校管理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校具有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知识和直接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成为现代大学的标志。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面对的是地方社会的需求。了解地方社会对高校服务的需求,根据需求调整高校社会服务战略,建构供需匹配的高校社会服务项目,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高效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中,其道德教育方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转型期;二是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现代道德教育方法的萌芽发展期;三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回归兴盛期。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服务社区”思想是高校开始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发展的典型代表。此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区域经济与高校之间关系的探讨就已成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实践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种职能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的模式 ,大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已从理论探索发展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践。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起步较早、成效显著的是美国。综观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 ,其主要特点是社会服务领域多 ,社会服务内容宽 ;服务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服务组织实体化水平和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高 ;服务范围不断扩展 ,开始由国内向国外延伸。与美国相比 ,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起步较晚 ,区域高校的发展以及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开展相对滞后。为了实现 2 1世纪…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教育实验是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社会化整体特征的教育实验,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倡导者的立场,观点并不相同,所办的乡村事业也各有特占,有的以教育为中心,有的以生产为中心,有的以政治组织为中心,有的把政治,经济与教育事业综合进行,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的社会改革与教育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语常用词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研究方法一直缺少系统的概括。本文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前提下,拟就常用词研究的方法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职业能力开发是一种根据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培养、训练来发掘人的从业能力和心理潜质的教育活动.我国职业能力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近20年的发展中,职业能力开发在政策法规、社会机构、开发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体认识性和主动性不高、政府的宣传与执行度低、尚未建立健全职业能力开发体系.因此,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个体职业能力开发的自我意识性,重视政府的宣传度和执行度,建立和完善健全的职业能力开发体系,对我国职业能力开发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流变和自由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流,在启蒙意识和功利思想的作用下,一直承担着时代的使命。而20世纪末中国小说发生了极大的流变,逐渐淡化了“五四”启蒙立场和社会功利意识,日常情感和个人体验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的伤痕反思文学使长期禁锢的文艺政策逐步解冻,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在摆脱文学过重的负荷,回归文学自身的努力中受挫。在严肃文学被冷落的沉寂中,被商品化思潮左右的大众文化直接影响了文学,使之退居边缘,小说现代叙事在回归故事的通俗性、个性化写作过程中成为日常化、个人化自由写作的具体表现。商业化境遇使20世纪末的小说流变形成了90年代小说很突出的边缘化自由写作的形态。“新写实”小说、新生代作家、女性写作,以及其他小说创作的不同努力,构成了90年代小说的多元格局,使20世纪末的自由写作成为可能,文学的多元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史学界有信古、疑古、释古的派别划分。今天看来,这样的划分,仅是对20年代前后的古史研究所作出的认识和概括,并且,对“信古”派的成员及其主张应具体分析,而疑古学说所带来的史学观念的转变即融于中国史学转型的总的趋势中,“《古史辨》本不曾独占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权力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专门探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的历史轨迹,分中世纪后期、17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三个阶段对学生管理权力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以翔实的材料为基础概括了各个阶段学生权力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大学生管理权力的历史发展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权力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探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的历史轨迹,即分中世纪后期、17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三个阶段对学生管理权力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以翔实的材料为基础概括了各个阶段学生权力的特征,最后从其历史演变中分析了大学生管理权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以来,西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导入IS09000并不是一个模糊的景象,西方高等教育机构在传统学术质量管理受到国际化与产业化绩效评估的挑战时,确实认为IS09000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他们更愿意寻求更适宜大学的质量管理方式。在西方高等教育理论的视野当中,IS09000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是一个曾经掀起争论但在现实中已经沉寂的事物。真正的大学只是将教务管理、后勤服务交给IS09000,在教学与科研上则保持学术标准。积极导入IS09000并能在导入过程中获得好处的是一些非正规高等教育机构和新兴高等教育机构,因为在传统学术的竞争中处于下游的它们能在标榜导入IS09000的过程中更好地赢得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从19世纪初到1920年前后为近代城市郊区化的时期,1920年以后至今为现代城市郊区化的时期。推动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等。随着近代郊区化的演进,美国城市的规模、形态、结构和功能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经历了由“社会效率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转变。不同时期,在不同职业教育发展价值取向的支配下,美国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角色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进入新世纪,美国社会开始步入“服务时代”,“服务”正在成为美国职业学校的一种新的经营理念,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开始向“服务型”教师的职业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