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段宝林撰文《中华龙与和合文化》指出,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它吸取和包容了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建设人类最美好的伟大理想——自由平等民主幸福的共产主义,这是最和谐的美好社会——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宝梅 《教育艺术》2005,(8):8-8,13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从而唱响了回归和谐的主旋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陶渊明构想的“桃花源”到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世界”;从托马斯·莫尔描绘的“乌托邦”到欧文憧憬的“新和谐公社”,都表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这一理想的强烈向往。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型,必须大力开展有效的和谐教育,建立起全民终身的和谐教育体系。一、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先行所谓和谐教育,就是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  相似文献   

3.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劳伦斯提供了情节原型。通过分析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不难发现,作家始终围绕着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和谐这一情节原型构思作品,由此展现他对男人和女人美好关系的探求,展现他重构和谐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红字》中,霍桑通过探索女性与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了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的清教社会里遭受压迫和掠夺的悲惨命运。本文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通过对霍桑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男权社会中的自然和女性、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来解读《红字》,批判了男权社会中二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其目的是呼吁人类构建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5.
库切的小说《耻》描绘了受帝国殖民主义以及种族隔离制度压迫的南非,并打破人与动物二元对立的疆界将小说中人物直接比拟为动物。后殖民生态理论批评着眼于人类、动物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打破西方霸权逻各斯中心主义文化,从而审视人物身份从建构到破裂再到重构的动物身份的书写。小说揭示白人日益边缘化以及有色人种逐渐中心化的过程中个体生存艰难的处境,进一步探索库切对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思索以及对多元物种和谐共存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破坏了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严重摧残了人类美好的天性,导致人性异化。安德森借助《虔诚》一文,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严重摧残,提出只有消除人类中心主义、恢复生态平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种族歧视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及黑人、贫困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历程。作品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及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重压下畸变和扭曲的人性。本文将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阐释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及他人之间的矛盾、异化与对立,期冀改善现状,真正建立人类同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社会需要公德,只有人人都讲公德,才能使社会变得美好、和谐。这是我看了华君武画的漫画《假文盲》后才懂得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沈从文认为人性的美好状态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边城》是沈从文表现理想人性的经典性作品。《边城》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人的品格的纯美高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边城》中的人性美具有传统文化(儒道)的内涵。作品中的人性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所提供的理想人性范式是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以心中美好的信念铸就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巨著,“和谐”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曲。首先,在作品中,每当克利斯朵夫需要帮助时,就会有善良的人出现,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次,文中的三大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奥里维、葛拉齐亚分别代表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象征着民族大团结,是社会的和谐。和谐音符无处不在,本文对作品中人与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教学的最好诠释。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乐意上这堂课,是否乐意参与探索、交流等。只有做到学生乐学,能够有所获得,一个美好、和谐的课堂才会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2.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描述,介绍了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希腊人极富智慧,是最早探索人类、探求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用理性来描绘、把握自然而美好的物质世界;他们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这是一种极度完善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3.
查尔斯·伯恩斯坦是当代美国语言诗派的领军人物,《人生众生相》是其第三十部诗集《姑娘似的男人》的开篇之作。通过对伯恩斯坦的诗歌《人生众生相》的结构、内容和韵律,以及诗歌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作手法独特性、读者文本互动性及政治和社会性等语言诗学观念进行分析,力图解读诗歌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即诗人对人类个体的尊重、对所处社会的热爱以及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社会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杨永钊 《现代语文》2006,(12):50-51
文学鉴赏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古今中外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中,能给一代代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塑造出了真实细腻、个性解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作品,有着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爱情,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自然与亲情、友情一道成为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人类生活、表现人类复杂感情世界、探索人生意义的一个重要领域。从《伊利亚特》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红与黑》到《安娜.卡列尼娜》,从《孔雀东南飞》到《红楼梦》,从《伤逝》到《青春之歌》,汇成了一条爱的长河。爱情,永远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路遥,这个从黄土地上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与象共舞》描写的是泰国人与象和谐相处的关系,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欣赏语言的能力,又要体验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从而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得到一次德育的洗礼。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状态。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这是自然主义和谐;尽心知性、与天地参这是伦理主义和谐;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这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秩序井然,这是社会的和谐。和谐也是教育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将“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课程理念,近年来各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中特别注意从同学们的生活、从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从多角度展示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使同学们感到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和谐,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建设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的目的。而人的和谐,应从小培养,从行为到品德逐步完善。还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德育的过程、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使学生逐渐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和谐过渡。  相似文献   

20.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源于和谐,和谐产生美。一幅画之所以美,在于色调的匀称,构图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妙在于旋律的优美,节奏的和谐。和谐体现在自然现象中,体现在人类美好的活动中。和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教育,和谐依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谐能够产生效率,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