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性假设与教育理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要以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为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不同,导致对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的认识不同,对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的选择不同。只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才能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做出正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张婷 《培训与研究》2008,25(4):94-95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教育政策领域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教育政策必须以人性为基础。任何时代的教育政策都建立在这一时代对人性理解的基础之上,每一个时代教育政策的特性,都取决于这个时代对人性的认识。教育政策应以“实践利益人”假设作为自己的人性基础。“实践利益人”假设的提出,将为教育政策的基本研究路向提供新的指引。  相似文献   

5.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人性假设,决定了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人性的假设存在几个基本的悖论,即非善即恶、儿童成人化、个性泛化、总体上的"人性善"和具体教育过程中的"人性恶"的悖论.这几个悖论使得中国传统教育损益参半,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教育的相对稳定发展,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的发展.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当注意克服悖论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对人性做了各个层次的思考和概括,对人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以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在分析管理学中“经济人”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复杂人假设”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人性假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工教育》2014,(16):130-131
管理学研究的激励对象是人,对人性的认识是激励理论建立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人性认识后,复杂人假设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人性假设理论。在复杂人性认识基础上,从激励内容相容、被激励者的心理反应过程、被激励者的行为修正或改造等多种视角展开,激励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研究成果,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方式的变革,源于大学教育活动者观念的变革,即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在大学管理方式中的主体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科学与人性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科学与人性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在本质过程中他们仍会回归到人性。"人性假设"理论是对人本质的正确认识,并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以人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活动。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们希望能够通过寻求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这种核心观念确定教育实践的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如何界定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理论界见仁见智,争议颇多,但有一点至少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即赫尔巴特、凯洛夫的学说代表传统教学论,杜威、赞可夫的学说代表现代教学论。本文即以他们的学说为例,比较说明两种教学论在人性假设上的异同。人性假设是对人的本性,即人的基本道德天性和行动天性,以及人同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基本看法和认识。由人性假设可以引出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以及人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这也是每个教育理论家在建立和发展其教学理论时所必需思考的问题。考察历史上各种教学理论和流派,我们就可以发现:一种教…  相似文献   

10.
人性假设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人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现实的整体,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是实践生成的。教育促进人性发展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应以人性整体生成作为自身的人性假设。教育乃成人之学,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价值秩序的核心是人们的教育价值逻辑.教育系统、社会和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常常是不一致的.目前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系统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价值秩序不具有先进性.为此,教育系统应该通过教育价值竞争,努力让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类理想基础上的教育价值秩序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观念创新到创新教育实践之间,并不存在着线性的关系。在新的教育观念向特定的教育实践的转化中,新的教育观念能否转化为预期的实践行为并取得相应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观念的正确性,更取决于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制度安排所具有的合理性程度,以及这种新的教育观念为人们所接受的程度。因此,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在积极倡导教育观念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合理的教育制度的设计、安排和恰当的组织动员。  相似文献   

13.
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显明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只能采取人的特性的理解方式或教育活动的理解方式。因为教育活动是教育规律之所以“有”的根据,教育规律是产生、形成、实现于教育活动的。以教育活动的理解方式来理解教育规律,我们将发现,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或其本质特性就不仅体现为应然性、自为性,而且体现为选择性、非重性、后溯性等。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性以理性主义、个体主体性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自近代以来,教育现代性在我国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教育现代性与教育前现代性之间的冲突、对立仍很尖锐。在当下话语交叠、并置一处的复调场景中,要吁求教育现代性“到场”,应作多向度反思。也即应从维护教育现代性为出发点,反思教育现代性的内在冲突;应站在发展教育现代性的立场上,警惕文化教育上的保守主义;应在强化教育现代性的本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形成跨文化视野的反思意识,在警惕全球化对教育的负面影响的同时,认真反思、仔细清理教育的非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对教育传播发展阶段划分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文华 《现代教育技术》2001,11(3):16-19,33
目前 ,国内对教育传播发展的阶段 ,一般都是依据媒体发展的进程为标准来划分的 ,而忽视了影响教育传播的其它因素。教育传播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 ,总是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本身的发展密不可分。划分教育传播发展的阶段不能不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等因素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同时要考虑教育传播内部的各要素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据此 ,我们将教育传播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渔猎社会教育传播、农牧社会教育传播、工业社会教育传播和信息社会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16.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公平性考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看,在不具备适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反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全面实施"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发展多元、互通有无的教育格局,积极探寻高考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机制,使学生们在"就近入学"教育政策的主导下能有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不是限制。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应是有思想的,教育研究者应生产有思想的教育研究,但中国教育研究的现实语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却是思想的"贫困"。从思想的角度反思中国的教育研究,求解思想是教育研究的使命诉求,分析教育研究思想的生产何以可能,既是当前教育研究诉诸思想的有力回应,同时,也是教育研究回归其未来使命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教育政策: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支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育政策的支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策,这是由教育政策的基本属性决定的:一方面,科学的教育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受教育发展规律的指导,具有教育理论的特征;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政策作为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支柱,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又具有教育实践的特征。科学的教育政策是将教育理论通过复杂、合理的构建,并系统地作用于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生作用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教育政策系统运行的过程、完善的过程、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弼成 《教育研究》2005,26(5):15-20
已有的教育经济学大多从宏观研究教育与经济的交叉、边缘问题。个体教育经济学需要从个体出发研究学生发展。教与学的劳动价值是教育活动中教育价值的主体部分;个体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弥补能力的不足,使学生得以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和一生中不同时期全面、优化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有效”和“质量”概念考察教育现象,教育的经济原理是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简约性规律。从教育投入力度看,教育质量的实质是学生投入和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4重意义:即设计和拟定教育实践的改革或改进方案;革新或建构 新的教育思想;建构和革新教育化;创造和革新社会化等。目前,造成教育理论研究间义被忽视和轻视的原因,在于教育理论研究意义本身的多重性和教育实践活动机制要素的复杂性。只有将奠基于传统教育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意识和工具意义思维方式彻底清除,才能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