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教育教学中,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内卷”的生成机制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向内部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的发展,出现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具有量与质两个层面的判断标准,表现为在有限空间内对物质资源的激烈零和竞争。破解内卷的路径是消解对物质资源的过度追求,改变竞争方式。当前教育活动被量化为“分数或成绩”“金钱”“优秀”等与教育本质相偏离的“物”,造成了教育领域的零和竞争。破解教育“内卷化”需要纠正竞争观念,重构教育评价方式、落实科学的学生生涯规划和倡导合理的赏识教育来逐渐消解教育“内卷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进行赏识教育,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家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只有被教师肯定,得到教师的赏识,学生才会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然,赏识教育也具有针对性、客观l生和时效性。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状况,进行合理表扬。  相似文献   

5.
“赏识”二字早已认识了,但对“赏识”二字内涵的真正理解还是源于学校推行的赏识教育,源于一个后进生的转变。原来赏识这么美丽。现在的学生都有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即使不厌学,学习自觉性也不强。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几位学生没有做作业,听课时总有几位学生不认真。其中有一位后进生更是经常没有做作业,学习成绩差,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我使出浑身解数:把他留下来补课,对其进行有关学习目的性的苦口婆心的教育,请家长到学校……十八般武艺用尽,但是收效甚微,我丧气,想放弃,正巧学校推行赏识教育,心想何不一试。赏识教育就是发…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 ,就是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发现并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 ,并加以鼓励、指导其学习 ,使学生增强信心 ,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一种教育方法。  如何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呢 ?  第一 ,教师要满腔热忱爱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赏识的本质是爱。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因此 ,教师应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学困生 ,乐意接纳他们 ,真心赏识他们 ,对学困生要满腔热忱 ,不奚落、不歧视、不排斥他们 ,相信自己爱的雨露能浇出成功的花朵 ,这种爱便会驱动…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众多的教育方法中,“赏识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走向成功的秘诀,是追求幸福的教育。维护、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在孩子做了错事又知道错时,对孩子所表现出的积极给予赏识,维护孩子的尊严,树立其成功的信心。孩子没有做成功一件事,不能表示他无能,  相似文献   

8.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门艺术,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学校开展“赏识你的学生”实践活动,以“表扬、鼓励”为契机,赏识学生,帮助他们自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赏识”二字早已认识了,但对“赏识”二字内涵的真正理解还是源于学校推行的赏识教育,源于一个后进生的转变。原来赏识这么美丽。现在的学生都有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即使不厌学,学习自觉性也不强。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几位学生没有做作业,听课时总有几位学生不认真。其中有一位后进生更是经常没有做作业,学习成绩差,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我使出浑身解数:把他留下来补课,对其进行有关学习目的性的苦口婆心的教育,请家长到学校……十八股武艺用尽,但是收效甚微,我丧气,想放弃,正巧学校推行赏识教育,心想何不一试。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学会运用“赏识教育”,构筑与学生互通的桥梁。那么如何正确的应用赏识教育呢?本文从赏识教育的本质出发,着重分析了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搭建科任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探讨出不少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通过大量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认为“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想就“赏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误区一、只赏识“双优”生、忽视“双差”生。一般来说老师总是“赏识”那些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容易使好学生处于孤立的地位,不利于好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数学之本质在于化繁为简,在于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征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数学是一种美。教学之本质在于深入浅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为学生揭示出简单的道理与规则,使学生感受学习之美。这两种美,在其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一种“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14.
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某个概念的内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种对“类概念”加以很多“限制”的内涵,小学生更难于一下子就完整地把握住。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让学生“下河喝几口水”,使他们亲身经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  相似文献   

15.
如今提倡赏识教育,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从一般意义来讲,是指认识到了人的才能或事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给予赞扬。在班的管理中,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学生并使学生学会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也有助于班主任搞好班的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  相似文献   

17.
刘莉 《教育论坛》2007,(5):6-7,5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在《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公开信》中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是的,我们应当学会对学生赏识。同时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赏识应从关注开始。关注是反映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人或事充满关心与期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教育的目的。关注的不同,表明对学生的具体期待也不同,而这往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以悬置、还原的方法在人类生活世界的现象中探寻事物的本质,走向事物本身,是一种对现象或事物本身的直观洞察与意义建构的认识方法论.本体决定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本体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认识本体才能走向事物本身.个体社会化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教育的本体.社会教育总是在对“事物本身”的守望与超越中前行.  相似文献   

19.
现象的诉说     
“择差”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无论作何解说,是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的。我们知道,“现象”一词,通解为“事物在发展、变化和它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在社会学中,现象是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已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对社会已有一定影响,但其存在和发展之规律尚待去探讨和研究。其实,现象与本质之间,有其统一与同一的一面,但有时,现象也有它自己的诉说——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是以发现学生优点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一切进步都给予鼓励和赞赏,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目前,许多科目都应用了“赏识教育法”,而且效果显著。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法”,有助于实现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