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年前,我在一所小学工作,教语文。因为年轻,也因为赤诚,一直在教学舞台上"冲锋陷阵":连续几年教毕业班,当班主任,一次又一次代表学校参加上级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深感领导的信任,从未推辞。我知道,教书,或者说教语文,是我今生的职业。我从未想到要丢掉课本,离开讲台。后来,我调到中心学校,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因为不能兼顾教书,要离开讲台,当时的我一直犹豫不决。讲台,是我挥洒青春与激情的地方。多年累积的教学业绩,在地方上颇有口  相似文献   

2.
语文的色彩     
<正>听完赵谦翔教授的"绿色语文"教学的讲座,心里一直翻腾着"教绿色语文,享诗意人生"这几个字。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有多少语文老师能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中,像他一样把教书当成了生命的享受,又有多少老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想过自己的课堂会是什么颜色。匆忙之间,自己在讲台上也走过了20个春秋,前几年学校推行的所谓的教学改革我也是亦步亦趋。我一直感觉到教学无需模式,而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与他的性格和学科素养息息相关。所以,我依旧在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3.
<正>我在山区教书教了34年,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我有很多次机会离开这里,但每次学生听说我要离开时,他们总是不让我走,围着我,甚至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您别走,别离开我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眸子让我牵挂,也屡屡让我打消离开山区三尺讲台的念头!30多年来,教书已经成了我的事业。我觉得,如果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满足于"教书匠",那应付教学并不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4.
我曾在心中多次地问自己,如果不做语文教师,我会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2000年秋,我从学校到教研室工作,虽说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但毕竟不能天天站在讲台上了.我的梦中不知道有多少次又回到了语文课堂上,总是梦到自己未能完成教学任务,醒来后心里还在难受.虽说现在每天工作也很紧张,很繁忙,但仍感到有些失落、怅然.到学校听课,总会设想到自己要怎么去上;每天下班后,我又总是认认真真地阅读语文新教材,进行一些教案设计.我在课本的扉页上写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语文书".是的,是语文课让我快乐,让我充实.我理解语文教学,热爱语文教学,也挑剔语文教学,更感谢语文教学.如果离开语文课,不做语文教师,我将可能一无所用.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已伴随我5年了.刚从师范毕业,我分到一所偏僻的村小教书,得跑20多里路去领它.我教复式班的语文,是它扶着我走向讲台的.那时,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文科版中的每一篇文章,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正因有了它的帮助,我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学区前芧,期末写的《作文指导的点滴体会》也获学区教学论文三等奖."想不到山窝窝里的后生也可畏!"学区主任夸我时,我在内心里感激的是《湖南教育》.5年来,我都是教语文,且有4年是教高年级语文.我边教边学,主要从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开开心心上讲台,坦坦然然为人师。"从第一次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作为我的职业奋斗目标。这句话像熊熊的火炬,点燃我作教师的热情;像指路的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程。从此,我要把每次上讲台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次感动,还当作一次旅行,我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快乐的老师。记得那一次,我的一个同事因为出差培训,学校安排我为她代六节语文课。在没代课前,教那  相似文献   

7.
庙里的日子     
到“寨上女子完全小学”去教书的那年,我19岁。我从未想到我会到这样一个乡下地方去教书。也许没有一个女孩子愿意放弃她那多彩的梦幻,而到一个交通不便的乡下去教书的,除非她是不得已。那时候,我就是不得已。并不是因为我要赚钱养家,而是因为既然家里忽然无力供我升学,我总不能坐在家里做个消费者。出来教书,最低限度,我是在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参加了"2012年山西省小学全员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每天上班之余就在电脑上听专家讲解、看资料,与老师们探讨教学的理论、方式方法等。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书,一直以来教低段语文,我想结合我的教学及这段时间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识字教学这方面的认识、理解。一、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9.
赵永芳 《教育》2012,(4):53-53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的天职。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很深的学问,也是教育探讨的永恒话题。自从踏上三尺讲台起,笔者就默默地暗想,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既然干了教书这行职业,就要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不能误人子弟。实践证明,光靠学生努力没有老师指导也是提不高教学质量的,因为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边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锁定在"着眼目标,求真务实"这八个字上.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自从走进我的教书生涯,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多欢乐,诸多裨益。非常欣慰!可谓教学相长啊!
  初中语文是我教学的主旋律,身处在基层教育的前沿,我一直钟爱着这块讲台,深情地播撒着我的教师梦,一直到今天--爱在教学中延续。但是,随着21世纪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乡在豫东南的一个偏僻小镇里.1996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的中学教初一语文.学校的老师多用家乡方言授课,我是唯一坚持用普通话教书的年轻老师.刚毕业的我对工作充满着激情,课堂上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俨然一个故事大王,一名演说家.有次偶尔听到学生私下议论最喜欢上的课就是体育课和语文课,我曾陶醉不已.  相似文献   

13.
刘莉  郑白 《生活教育》2014,(5):116-118
正接到学校任务——李端镇中心校四年级语文老师要"点菜",请我上一堂习作公开教学课,而且内容是他们已经上过而感觉效果不太好的"园地一"。由此经历了一次磨课过程。针对这个教学内容,针对接班上课,针对"二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开始了备课——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训练要求,又要避免学生因为"炒冷饭"而产生的厌烦情绪。第一次教学设计很快出来了,但没有进行试讲。  相似文献   

14.
自从《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后,我就是她的一个热心读者.几年来,我一直订阅《小学教学参考资料》.1990年我中师毕业,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学校安排我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师.那时,我感到惴惴不安:刚刚走上三尺讲台,没有实际教学经验,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吗?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我被校长找去谈话,要我由语文改教数学,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其时我的语文课教得顺风顺水,几次被区里评为语文学科带头人,几次代表学校参加区里、市里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学校再缺数学老师,也不会让我改。偏偏校长让我改教数学,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因为你语文课教得好,说明你性格要强,肯钻,这些也同样能促使你成为数学学...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一直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孩子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我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既要应对忙碌的班级管理、教学进度、学校工作等,又要疲于备教批辅考,这在很大程度上耗费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精力;其二,语文教学常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者在深入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教材中习得写作的养料,这些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红妹 《教师博览》2023,(11):20-25
<正>踏上语文讲台永远不会忘记。1986年6月,我从上海第六师范学校毕业了。7月15日,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县教育局,参加1986届师范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会议。会上,领导祝贺我们学成归来回到家乡,鼓励我们勤奋工作、爱生爱岗,最后宣读我们的工作单位。因为初中母校的颜校长早已向教育局申请要我回去教语文,我以为到中学教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当领导念到“张红妹,石湖荡中心小学”时,我不禁错愕。我听错了吗?还是领导搞错了?我不是要去中学工作吗?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中,我渐渐领悟到“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就《一夜的工作》先后两次不同的教学为例进行比较。【旧教法,教教材】十年前,初涉教坛,备感“书难教”。幸好老教师“言传身教”,我很快就继承了一套“教书”的方法。靠着这种教法,我一路走来,风雨无阻。在上公开课《一夜的工作》时,其教学流程是: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周总理检查预习,教认生字词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相似文献   

19.
父亲     
一直有个想法,写写我的父亲。父亲是个教书的,并且教过我。那时学校在村头的一座破庙里,讲台是一块被推倒的石碑,前面墙上挂着一块有木纹的厚木板,算是黑板。有时冬天上夜校,谁也不敢早到,都是父亲早早先去。当然那时父亲还年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