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古板单一,束缚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环境中,与社会、生活体验相隔离,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会使学生抵触数学,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就如何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2.
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用多种手段,多方位地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与活动时,数学教学就会透过文化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从而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作为科学文化的一部分,时时渗透、辐射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数学从一开始就和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时常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生活感知密切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马映谦 《甘肃教育》2014,(11):77-77
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机械地教给学生,学生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对数学就会越来越不感兴趣。这样的教学缺少了鲜活有趣、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立华 《小学生》2012,(9):24-24
新课标强调,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若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必将促进数学与生活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显得更加有意义,他们投入的程度也就会更加强烈。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为生存和发展服务。因此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 ,为发展打基础 ,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有价值、有吸引力 ,处于主动地位。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吸引他们…  相似文献   

7.
刘岩 《黑河教育》2011,(2):30-30
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要把课本学习与生活数学挂起钩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运用数学,让学生产生没有数学就没有生活的强烈意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现在教学就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总结,去联系。那么,如何使数学课“生活化”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打好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能不能真正学好,直接影响到他们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数学是抽象难懂的,小学生如果没有快速学懂,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没有好的开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千年文化的产物,对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数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洗涤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把数学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才文 《考试》2009,(6):74-74,92
数学美丰富多彩,教学中充分发掘数学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美、简洁美、和谐美为特点的数学美,会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美的丰富多彩,因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数学也就感到乐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学在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应该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当代大学数学文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数学文化教学体系研究相对薄弱。教学中应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这就需要从教学大纲制订、课程设置、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来构建大学数学文化教学体系,为实现大学生数学文化教育目标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严志源 《学子》2014,(3):43-43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近学生的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一、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起学生探求  相似文献   

14.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彬 《快乐阅读》2011,(12):60-61
学生如是说:数学枯燥乏味,计算量大、逻辑性强,毫无乐趣。教师如是说:数学教学变成了解题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因此,必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薛志兰 《陕西教育》2010,(11):49-49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数学教学也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学习水平。这样,数学就会因走进生活显得更加精彩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其特点开展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性思维仍处于待开发阶段,因此他们在接触到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症。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引用生活化教学法,使数学教学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其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数学教育,过于注重其文化功能,就会忽视创造功能和育人功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提高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实行数学教学创新已势在必行。现阶段提倡的探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活动课正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数学学科教育革新的需要和新数学教学理念的引领,我们开展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实践能力的途径和策略。不同的数学观,就会有不同的数学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就会采取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传统的数学观使得数学教学远离儿童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应用”这一数学的要义。随着数学观的发展,应当树立以下四大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行为。(一)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把所…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数学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及良好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迎接社会各种挑战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从数学文化视角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教学过程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是包括数学知识在内的整个数学文化,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教学实践表明,这一做法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文化的发展助推了社会的进步。把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课程中,在实现数学科学价值的同时提升数学文化的价值,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有利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