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效果较好。1.理解本质——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找准单位"1"的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哪个量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哪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红花是黄花朵数的5/7,是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7份,红花的朵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所以,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的量。2.挖掘补充——在补充扩句中找准单位"1"的量。分数应用题中一些关键句子没有明确告诉"谁"的几分之几,隐去了单位"1"的量,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分析并补充。如:工地运来500吨沙子,用去了2/5,需要扩充为"用去了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小学数学十一册“分数乘法”单元的一个例题:六年级同学为准备国庆晚会做绸花。黄花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此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解题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往往将数量关系理解为“黄花的朵数x1/10=红花的朵数”。而这个例题的这种关系式的理解也是分数乘法单元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效果较好。1.理解本质——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找准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小学数学十一册"分数乘法"单元的一个例题:六年级同学为准备国庆晚会做绸花。黄花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此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解题是本课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六(五)年制第十二(十)册数学第47——48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头列式计算。 (1)红花有8朵,黄花有5朵,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几倍?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通用教材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总是根据课本的图示一次把线段图出示完,以进行应用题的讲解。这样做,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困难。 在教“九义”教材第四册第58页例8时,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把线段图改为分层出示,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效果较好。 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1.先让学生找到题中有哪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学会找错单位"1"?并不是学生缺乏找单位"1"的技巧,而是我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出现了问题. 1.用所谓的"技巧来确定单位"1,忽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些老师这样训练学生:先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句子中的"比、是、占"籽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实际上,从分数意义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图示的方法,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含有"分率"的子,不难找出是把"谁"平均分成若干份,出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相似文献   

8.
缘起…… 以前教学了“分数的意义”一课后,当让学生说出任意一个分数的意义时,比如“3/5”,学生一般都会流利地说出——3/5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据此,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且因其流利可知学生对此掌握得较好。笔者以为不然,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表明这看  相似文献   

9.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最难理解、最易混淆的一部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定向训练。 一、找准单位“1”的训练 单位“l”在分数应用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单位“1”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关键。要找准单位“l”,就必须正确理解题中的分率所表示的意义,而分率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量数。可见,理解分率的意义有助于确定单位“1”的量,有助于沟通整个解题思路。这种训练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反映部分量与…  相似文献   

10.
"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这是教材上的一道例题. 在教学这道题时,我像往常一样问学生:"你会列出算式吗?"  相似文献   

11.
一、整体感知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 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 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学生解比多比少反向叙述题,有较大困难。我试用找标准数的办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例如,‘有红花十五朵,比黄花多三朵,黄花有多少朵?’我先提问:‘比黄花多三朵’是什么意思?(……)红花是同谁去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对比训练,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错误的方法能够辨析。例如:1.红花有25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2.红花有25朵,比黄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有些同学看到题目里的“比……多”,就用加法计算,得出两题的算式都是:25+5=30(朵)。很明显,第2题的解法是错误的。从第2题的条件“比黄花多5朵”可知,红花比黄花的朵数多,红花是25朵,黄花比红花少5朵,要求黄花的朵数,用减法,即:25-5=20(朵)。为什么同样是“比……多”,一道题用加法,另一道题用减法呢?教师应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说情节、明题意,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四类语句. 一般来说,每道应用题都包含了以下四类语句:赋值语句、关系语句、问题语句、复合语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四类语句,是他们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例如:"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在这道应用题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黄花25朵,紫花18朵,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这些是已知的,是题中的赋值语句;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少,是题中的关系语句;做了多少朵红花,是题中的问题语句;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是题中赋值语句和关系语句的复合,即复合语句.学生弄清了这四种语句,也就基本明白了题意,从而有助于他们正确解答这道应用题.  相似文献   

15.
基本应用题     
第三册数学教材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类基本应用题,学生感到困难,特别是对“逆向”叙述,更不易理解。下面设计一例,供复习时研究。例有5朵黄花,还有8朵红花,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8-5=3(朵)(答略,下同)启发学生将上例改编成一道加法应用题(顺向、逆向)和一道减法应用题(顺向、逆向)改编的加法应用题:(1)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  相似文献   

16.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的内容。教材创设了小朋友数花的场景(2朵蓝花,6朵黄花,8朵红花),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倍”,的含义,把蓝花、黄花2朵2朵地圈起来并分行排列,引导学生思考: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3个2朵,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来稿摘登括号是改变原来运算顺序和列式计算的关键。原来用式题讲解“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学生印象不深,列式错误较多。但我采用以下教法,学生作业正确率高,教学效果好。教学时,我首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华做了5朵红花,2朵白花,黄花的朵数是红花...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日听了一堂二年级的应用题复习课。执教者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师出示卡片):红花与黄花共多少朵?要求学生说出所需的两个条件。生_1:要求红花与黄花共多少朵,必须知道红花几朵,黄花几朵。生_2:要求红花与黄花共多少朵,必须知道红花几朵,黄花比红花多几朵。生_3:要求红花与黄花共多少朵,必须知道红花几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生_4:要求红花和黄花共多少朵,必须知道红、黄、蓝三种花共几朵,其中蓝花几朵。……这样的教学,加强了说的训练,充分显示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1.结构训练 (1)补充条件。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补充另一个条件,或由问题补充两个条件。例如: ①红花12朵,( ),红花和黄花共多少朵? ②( ),( ),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③( ),红花是黄花的2倍,红(黄)花有多少朵?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导入1 .(电脑显示 )同学们做黄花 2 5朵 ,做紫花 1 8朵 ,……。师 :这题能解答吗 ?为什么 ?你能补充问题把它解答出来吗 ?(生补充问题并解答 )2 .(电脑显示 )同学们做黄花 2 5朵 ,做紫花 1 8朵 ,做了多少朵红花 ?师 :这题能解答吗 ?为什么 ?师 :你能补充有关条件吗 ?(学生补充第三个条件 ,多种说法 ,教师给予归纳 ,并板书下面的三种 )第一种 :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 3朵。第二种 :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 3朵。第三种 :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 3倍。师 :如果我们选择第一种“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 3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