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学过程要着重从音乐的感受能力(认识美),审美能力(评价美),表现能力(创造美)几个环节来尝试训练。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  相似文献   

3.
孙海燕 《广西教育》2014,(13):116-117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从根本上说,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感知能力,并在此能力基础上丰富、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之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融入音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董思辰 《课外阅读》2011,(8):214-214
对于普通的中学生来说,音乐的美离他们好像还很遥远,大部分学生无法在音乐中体会音乐之美.因此,通过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普通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培养方向。文章从音乐感受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育按照音乐审美的特殊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审美教育,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达到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品性,净化灵魂,提高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桦 《学子》2014,(5):58-58
正音乐是美育课程,它能够引导学生沉浸在愉悦的享受之中。《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可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在歌曲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在雅曲欣赏中使学生认识美,在唱游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美,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表现美,在多媒体教学中使学生创造美。让他们从小会欣赏音乐、懂得音乐、理解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中学生音乐素质的策略: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普及音乐,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音乐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施音乐的创造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音乐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修养;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音乐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中学生音乐素质的策略: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普及音乐,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音乐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施音乐的创造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音乐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修养;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音乐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生活中审美实践培养出来的,这就离不开审美教育。人的审美教育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其中音乐教育就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放飞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四方面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天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之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并欣赏他的作品《音乐瞬间》。 2、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能大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提高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音乐活动中使学生们感受音乐“瞬间”的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17.
布吉玛 《林区教学》2012,(4):112-113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很重要,它是一种方式和手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培养审美情感、培养欣赏能力、培养感受能力、培养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音乐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为学生建立"美"的乐园。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是一种声音艺术的活动,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一种实践形式.高职音乐教学的本体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高职生对音乐美的发现、感受、鉴赏、评价以至创造的能力,发展高职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概而言之,也就是培养高职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改进音乐教学内容,培养高职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积极创设音乐实践教学情境,培养高职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创新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生音乐审美创造能力;提升音乐教师自身音乐审美素质,加强高职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音乐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20.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理念,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