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效的分组学习才是合作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屹 《上海教育》2008,(3):88-88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2.
所谓分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座位临近的4—8人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一起开展学习、讨论与合作,以增加互动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对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行分组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高中生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分组化合作学习是实现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罗琼 《现代语文》2005,(2):81-82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Park)、杜威(Dewey)等人的推崇并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个基于社会关系学理论小组活动分组方式,通过该分组方式在一次小组合作任务中的应用,试图证明该分组方式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抽取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反思日记进行分析与归类,以及对合作任务的成功归因,证明了该分组方式对合作任务的成功起积极促进作用。还就该次活动的成绩对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了统计学上的对比,数据显示实验组成绩在统计意义上显著高于控制组,这也证明了该分组方式能间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合作学习教与学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表面化和走过场的现象。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互动”,井然“序动”,思想“灵动”,情感“触动”,而这一切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学生对问题的“静听”、“静思”和在合作过程中的“静悟”基础上。只有“动”“静”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分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化学分组合作学习,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合作教学由“注入式”变为“放羊式”合作教学能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转由学生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来完成,在这种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对合作教学的误解,出现了由传统的单向注入式变为课堂放羊式的现象,教师本应充当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应只是被动的服从和相互信息孤立的关系,而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这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考量目前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笔者却发现在课堂中教师们往往对合作分组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正是这些误区导致了合作学习不尽如人意的客观结果。现例举三点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0.
“合作式”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成为美术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理论由来已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标准,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针对合作学习的班级小组建设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小组合作学走进了课堂,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让学生真正充分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管理,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由"培养"向"学习"转变,变"教学"为"导学"。  相似文献   

13.
操礼明 《学语文》2003,(6):54-54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近两年来 ,我在作文教学中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作了一些探索。首先 ,按作文水平上、中、下搭配的原则编制小组 ,旨在使写作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通过互相帮助 ,互相切磋琢磨 ,使每一个人能得到最大进步。分组规模以4至6人为宜。人数太多 ,各人难于自由发言 ,不能保障自主的 ,创造性的全员参与 ;人数过少 ,难于互相激励 ,引出创见。每个组员在这种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学习任务。小组在一个作文教学单元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而且每个小组培养一名骨干分子(小组长) ,实际…  相似文献   

14.
海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技巧;有准确的教师定位;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差异化的学习过程;灵活多样的学习类型;提供充足和多样的学习材料;因需调配小组人数。  相似文献   

15.
崔培培 《现代教学》2010,(11):57-57
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重点理念之一。为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主导,往往使得一堂课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而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动脑,理解答案,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只听老师讲解,只能记住所听内容的15%。学生先学,老师后讲,则学生可以记住研究内容的65%。  相似文献   

17.
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及其特征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恐惧”。本文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20.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得到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范围及计算机使用频率都在不断扩大,加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计算机教学成为技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章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其教学水平的方式,希望给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