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王朝第十五代刘婴5岁当皇帝,不久就被王莽赶下了台。王莽结束了西汉215年统治,建立“新朝”。王莽是位儒学大家,他想缔造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政治体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3.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4.
西汉三次外戚专权的程度及特征是不同的;但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吕氏专权有维持汉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步作用。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武帝停止战争、恢复发展生产的方针,使危机四伏的汉王朝重新走向稳定,为“昭宣中兴”作出了贡献,他是“照宣中兴”的奠基人;王莽在西汉社会后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统治政权摇摇欲坠之机,凭借其姑妈及王氏势力取代了汉王朝,建立“新”朝。他所实行的改制,其用意是解决西汉后期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土地高度集中、奴婢大量存在。但是他的改革失败了,因而也就使得他用非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尝试归于失败。尽管如此,王莽代汉及其改制并不能因此而否定。  相似文献   

5.
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李光霁王莽改制是两汉之际发生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对它的评论甚多,有褒有贬,分歧很大。本文想就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改制失败的原日做些分析和评论,求教于同道。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要从分析王莽改制前西汉社...  相似文献   

6.
刘歆二题     
刘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是争立古文经和依附王莽。刘歆争立古文经是试图用具有原始经典意味的古文经改造腐朽、衰颓的今文经学,挽救刘汉统治的危机,西汉末五德终始说盛行,导致了“家天下”观念的淡薄,刘歆在拯救刘汉统治的努力失败后投向王莽,是合乎逻辑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刘歆在当世并末受到如后世"逆臣贼子"的诅咒。  相似文献   

7.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託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託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託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石像     
枣强旧县村的董仲舒石像,建于明万历年间。它雕刻精美,仪态端庄,为河北省重点物保护单位。董仲舒是西汉听儒学大师,他说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开创了儒家学说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的一统局面。董仲舒也被后世尊为“董二圣”。  相似文献   

9.
王莽是一位在史学界有争议的人物。他以外戚的身份入主朝政,最终代汉建新,并针对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撇开“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王莽政权存在时间很短,但在它存在的15年内,自始自终,确实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活动。这次改革触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其深度和广度是不容置疑的。只是这次改革没有很好地解决当时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绝不能因为它的失败而彻底否定这场改革的必要性与其客观的历史地位,否定王莽的个人才干。西汉末年,…  相似文献   

10.
扬雄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卒于王莽天凤五年。汉成帝即位,他二十二岁。年三十余,才到长安。他享年七十一岁。汉代农业租税的情况,王莽认为: 汉代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隆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汉书·王莽传》)这样说法是合乎实际的。西汉末年,这样现象更加严重,而外戚、宗室、公主、王、侯、大官僚又利用权力进行兼并,于是生产不断下降,形势的发展,预兆出西汉王朝的必然灭亡。为了配合政治统治,实施了独尊儒学的政策,但到这时,原有儒学已不能起协助统治的作  相似文献   

11.
宋玲  尹长舒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55-57,64
西汉王莽当权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法制改革,其中尤以货币制度的立法改革为重心。由于不合时宜,加上王莽个人主观原因,改革最终失败。本文描述了币制立法改革的全过程,分析其失败之因,以期给当代经济法制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于媛 《华章》2013,(32)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外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王莽改制表面上看是一场复古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托古改制,他对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和农民奴婢化这两大社会背景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于是领导了这场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罢黜百家,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宗教,但其郊庙礼乐制度多依据神仙方士之说,不合西周古制者甚多,于是在西汉中后期兴起了一场以复兴古礼为目的的儒学复古运动,其高潮便是“元始改制”,其结果便是王莽代汉。王莽虽然身败名裂,但“元始改制”的成果,西周模式的郊庙礼乐制度被东汉王朝承袭,并成为历代郊庙礼乐制度的正统。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石像     
枣强旧县村的董仲舒石像 ,建于明万历年间。它雕刻精美 ,仪态端庄 ,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仲舒是西汉的儒学大师 ,他说服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从而开创了儒家学说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的一统局面。董仲舒也被后世尊为“董二圣”。  相似文献   

15.
西汉末年,新老奴隶主势力总代表王莽,抛出了一个尊孔复古的政治纲领,演出了一场复辟倒退的历史丑剧。他活象眼睛长在后脑勺上的申公豹,只是向后看,妄图把历史车轮从西汉封建制拉回到西周奴隶制的社会模式中,结果受到农民大起义的惩罚,落得个百姓“切食其舌”的下场。但是,王莽搞复辟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现象,它有着很深的社会基础。在当前深入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重温历史,继续批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王莽复辟的社会基础,对于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论刘歆     
若历史地看待刘歆一生的政治、学术活动,会得出历代封建史家截然相反的结论。作者认为,刘歆争立古文经是为了厘正西汉末今文经学空疏与妖安的积弊,建立致用的学术,他并非一概排斥今文经。刘歆依附王莽的目的,是试图通过王莽的地位和影响对社会现实进行改革,镇定、维护即将衰亡的西汉政权,这与他争立古文经是一脉相承的,是理论到实践的一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曾以西汉皇室外戚的身份代汉建立新朝。新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但它却是连接西汉与东汉的一个朝代,而且还以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王莽改制和声势浩大的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而著称于后世。总之,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而王莽建立新朝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学、大学中国历史教材和许多中国史论著,以及《辞海》等大辞典,普遍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定在公元8年。然而,事实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应该定在公元9年,定在公元8年是错误的,必须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8.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末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王莽掌权后,“托古改制”,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19.
魏晋嵇氏家族成员在思想信仰或个人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玄学色彩。但并非说明自西汉以来的家族儒学已被摈弃。恰恰相反,具有儒学家世的嵇氏三代都研读儒学经典,同时在孝、义、济世等问题上与传统儒家士大夫并没有本质区别。体现出较强的儒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魏晋嵇氏家族成员在思想信仰或个人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玄学色彩,但并非说明自西汉以来的家族儒学已被摈弃.恰恰相反,具有儒学家世的嵇氏三代都研读儒学经典,同时在孝、义、济世等问题上与传统儒家士大夫并没有本质区别,体现出较强的儒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