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尚玉传统,追根溯源,与史前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密切相关,红山文化的玉器,与兴隆洼文化玉器一样,都是当时社会政教礼仪生活的产物,史前西辽河地区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玉器群与中华礼制文明的内在关系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齐家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都是中国史前玉器的代表,它们在玉质、材料、器型、工艺等方面各具特色,在史前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玉器是红山文化物质遗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出土的红山玉器质料和造型来看,其文化功能远远超越实用功能。某种程度上,玉器承载了红山先民远古图腾、巫术礼仪等文化功能。本人试图以礼器的角度来诠释红山玉器的文化功能及内涵,从而进一步认知礼乐传统下的中国史前文化。  相似文献   

6.
崇龙习俗和尚玉习俗都是中国古代有较大影响的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龙形玉器作为龙形和玉器融合的产物,最早出现于红山文化时期,并且成为红山文化的特色。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黄河中长游地区玉器最早发现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一期文化遗存内,玉器多为小件绿松石质穿孔几何形人体佩戴物。这一用玉传统在河南中部地区延续时间超过千年。同时可知,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迹象表明,玉器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以距今7 000年左右为界,玉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大地湾文化玉器为代表的新突破。陕西宝鸡关桃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内出土玉环1件。这是本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真玉制品,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第一件环状玉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器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玉器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最精美的玉器而举世闻名,儒家审美文化是最早深受红山文化玉器审美文化的滋养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通过基于儒家审美文化视域中的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儒家审美文化深远意义的理解,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文化,更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并使玉学玉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玉器,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论题。本文从玉器的历史渊源、玉器与中华礼制文明、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方面探讨了绵延7000年的玉文化这一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指出: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以游牧为生的契丹民族,在历史渊源上并无用玉的传统。建国以后,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政治礼制、宗教、世俗以及朝聘往来诸领域广泛使用玉器,形成了具有浓郁草原文化气息的玉文化,对其后的金元玉器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玉器系统,为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最新科学发掘的红山文化玉人出土,为全面认识红山文化玉器历史作用增添了又一重要根据。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玉人的信息资源进行社会学视域的综合整理研究,率先探讨了红山文化玉人出土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渊源,并解析了红山文化玉人对中国古代玉人文化发展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玉器时代指距今约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玉器时代包括了仰韶中晚期、大溪中晚期文化 ,以及大汶口、红山、屈家岭、龙山、良渚等相应时期的其它文化并存的共生代。这期间父系氏族公社的瓦解、部族大联盟的形成促使奴隶制社会的提前。我国玉器时代正是有巢氏、太昊氏、神农氏等氏族大联盟从形成走向消亡和三皇五帝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山海经》既是我国玉器时代信史 ,也是三皇五帝王权形成和统治时期信史。  相似文献   

14.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荆和 《现代教学》2014,(12):43-43
2008年,我校成为上海博物馆文博教育基地,为了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博物馆资源,我校依托上海博物馆这个资源库,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综合各学科知识,开设了"玉缘——中国古代玉饰文化初探"研究型课程,课程分为三个研究模块:博物馆中的玉、学科中的玉、生活中的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一、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1.博物馆中的玉专题一:中国古代玉器概述,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玉器发展历史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主张传统与现实的对话,在实践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品味的特征,这些观念已从许多玉器设计作品中隐约透露出来了。在设计语言多元化、产品形式多样性和注重精神感受的消费时代,既是商品又是文玩的中国玉器应该在传统中寻找根基,并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有所突破。同时,玉器设计制作,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用一种现代精神对其进行艺术性的创新表达,才能赋予玉器设计制作以新的时代面貌。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美术鉴赏课本的第二课内容是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石艺术。提起玉石,学生们仅有肤浅的欣赏目光(玉石的光泽、手感等)和朦胧的价值观。而玉石的开发在中国历史悠久,玉器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玉石离我们不远,玉器却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如果有关知识仅靠教师讲解,学生的兴趣肯定不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可利用美术课程资源,供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本区玉器的起源,学者们的主流看法是始于仰韶时代的大溪文化。其实早在距今约8000年前,长江中上游一带就已经出现了玉器,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时期,随着玦、璜、坠、璧和环等各种器类的相继出现,本区史前玉器获得了重要发展。丰富的玉器考古材料表明,长江中上游一带也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基此,本文拟在对已有文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整理基础上,就本区史前玉器的起源及初步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有补于这一学术缺憾。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是中国史前玉礼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兴隆洼文化早期阶段玉器作为实用工具介入人们的生活,为玉器从石器向礼器的转变孕育了基础;至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晚期则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玉礼制度化的萌芽;红山文化时期玉礼器丰富且具有一定功用和类别区分,尽管随葬用玉数量仍缺少严谨规制,用玉组合亦未形成定制,但其玉礼器的使用大体上形成了礼制的雏形;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虽不如红山文化丰富,但出现了玉钺和玉斧等兵仪类玉礼器,在玉礼器的随葬数量与使用对象的身份、性别方面也具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反映出玉礼向制度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就鞍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几件玉器,玉石耜、玉石斧、玉石刻刀做了深入分析,对当时鞍山地区原始人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几件玉石器的文化内涵做了较深刻的剖析,指出鞍山地区发现的玉器与岫玉的关系,以及与红山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