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而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语文教学蜕变成了机械的应试工具.失去了语文的审美功能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的“多情”,是适应语文新课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养”的要求。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包含着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的情感,渗透着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多情”的语文教师,才能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能力”是学科教学当然也包括语文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课程之始终,更是师生素质提升的审美需要,而“过程与方法”在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同时.更是在教师授课环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在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什么节奏来诠释“过程与方法”这点上浅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我认为,语文老师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我是这样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第一,通过阅读教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陶初中课本上,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挖掘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陶。如,学到布封的《莺》这课,在讨论了莺的特点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莺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要写莺不好看的外表,这是否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呢?”学…  相似文献   

5.
●精心设计导语,以情动情,感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赵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某些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略情感因素、不重视体现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从文本的内涵来说,人文的内容十分丰富;从教学过程和教育手段上来说,人性化教育的特点十分突出;从教学目标来看,语文课适宜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转化后进学生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下,更多的学生处于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或独生子女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在加强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产生“情感冷漠症”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情感因素,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具有情感性,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有情感的存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的亮点,就在于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氛围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进入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境地之中。只有找准文本的动情点,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精彩,才能让学生如沐秋阳,如坐春风,学习并快乐着,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留下不可磨灭的好印象。朱光潜先生说:“语言跟着思想感情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首先必须与教材的情感一致。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体…  相似文献   

10.
多年前语文课上.教师对课文条分缕析.最后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是一门极具思想与情感内涵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的自觉性坚持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首先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增强自觉意识,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既不能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又不能“文”“道”分家,而应自觉和谐的将二者统一起来。其次,育人者要先受教育,以情感人者自须先有情,以理服人者自须先达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自己首先深入理解作品的形象、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重“文”轻“语”,华而不实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但是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  相似文献   

14.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它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本文将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方面论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El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自身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德育的关键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天职,而“育人”是教育最崇高的使命,要“育人”必先育德。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态度,无不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时刻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7.
周晓 《考试周刊》2012,(8):31-32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而且要“授业”。对学生也要由原来的政治性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想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跳出原来的传统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18.
王志水 《教学月刊》2007,(10):26-2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语文知识训练课以致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于是随之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设置的三维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项目标,从课标的制订者到每一位一线历史教师对其概念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而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上,各人的理解却见仁见智,差异颇大,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根据国家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新源里第四小学立足课堂,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以语文学科为首,梳理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
  学校在原有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语文课中蕴含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体现,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更让学科教师站在育人的高度,清晰了每一节课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也明确了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学校还引导教师们将价值观教育当作一项科研去做,边行动、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