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日,被邀请至驻校三年级C班(由5个学生加1个老师组成的课堂)观课。一个班何以只有5个学生?原来,三年级有两个自然班,在前一学期考评中,学校认为这个年级学生数学学业状况不佳,"学习较逊"的学生比较多。于是,从升入三年级开始,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按学业成绩分成3个班,由3个老师分别教学。只有上数学课时才出现的三C班,由"成绩最逊"的10个学生组成。当日因其中5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自然班外出做牙齿保健检查,故此,只剩下5个学生上课。于是,5个学生的课堂,让人看到的是:35分钟里,各有2人、3人的两组学生,共计小组讨论4次,全  相似文献   

2.
某日,被邀请至驻校三年级C班(由5个学生加1个老师组成的课堂)观课。一个班何以只有5个学生?原来,三年级有两个自然班,在前一学期考评中,学校认为这个年级学生数学学业状况不佳,“学习较逊”的学生比较多。于是。从升入三年级开始,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按学业成绩分成3个班,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九十二中学初中三年级两个班,初中入学时,学生语文、数学两科年级总平只有110分。其中有部分农村学生,基础知识很差。通过三年的学习,这两个班的学生语文、数学成绩逐步好转,特别是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逐年上升。初一时及格率仅占47%,初三上期期末考试上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末,我曾在一所小学教高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我带的四(4)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平均分高出(2)(3)两班10多分,与数学教研组长带的(1)班成绩相当.成绩出来后,(2)(3)两班的数学老师十分激动,要求校长把四年级4个班打乱,重新编班.重新编班的理由是:(2)(3)两班生源质量差、学生"笨",老师累死也枉然.其实重新编班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入学时4个班就是按成绩搭配编好的,不存在谁好谁坏.他们言之凿凿,主要是因为我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成绩不应该比他们好.我知道他们的心思,但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我欣然同意重新编班,并要求分出一个"差生"班,由我来带.校长当即同意编一个"差班",把全年级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挑出来组成新(4)班,其他3个班一并打乱按成绩搭配编好.  相似文献   

5.
去年暑假后,我任教初二一个班的数学。该班是全年级数学成绩最差的班,初一年级大考时全班只有两人及格,差生(30分以下)近50%,我在校领导、班主任和备课组老师的支持下,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抓好独立作业这个环节,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在期末大考时均分达69.93分,跃为年级之首。成绩在全年级前5名的  相似文献   

6.
我是1968年开始读小学的,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时期,因此,我的学生涯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年级的学生只有三个,我已记不清是和几年级的学生组成复式班的,只记得当时的老师不会教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7.
怀念恩师     
我在村小上学的时候,学校很小,只有几间简陋的破瓦房,没有围墙,也没有操场,每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所以根据实际情况,一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组成一个复式班.五六年级必须到四五里以外的辅导完小就读.记得当时学校的老师徊少,难得来一位年轻有活力的,就是有也往往呆上一学年就再也不见人影了.校长说:"学校实在太艰苦,留不住人呀!"  相似文献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整、小数四则的基础,也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进行了一次教学实验,探索不同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一、实验方法 1、在三个小学,各选择一个条件相当的一年级班(下称A、B、C班),分别使用三种教材。即A班——部编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B班——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小学数学实验课本,C班——马芯兰的数学实验试用教材。  相似文献   

9.
小学学习"小数"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二是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三年级的老师经常抱怨:"小数的初步认识"不知道怎么上,上得太深,怕上成"小数的意义",上得太浅又感觉即使不学习学生也知道"3.25元表示3元2角5分,或者3元2角5分可以写成3.25元",不知道如何把握教学的"度",有"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本学年我是初一年级四班、五班数学的科任教师.两班学生的组成情况:我校初一共招11个班,入学前,区重点中学办英才班,通过考试已录走尖子生.入学后,择优又编两个提高班(优生班),再根据自愿原则,办了两个英语特长班,根据考试成绩,两班学生又分为两个层次的班,五班是经过三次落选后第4层次的班.开学不久,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慕名前去访问聂亚球老师的。 6月18日早晨,汽车从鄂南山城——通城县城出发,在起伏盘旋的山路中行驶四十多分钟,就到了聂老师所在的学校——通城县石溪乡王坊小学,一个仅五个年级四个班(一、二年级为复式班)108个学生的山村小学。学校只有几间土砖房,但地平墙白窗明几净,收拾得整整齐齐,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 聂老师是该校四年级的“包班”老师,既要教语文、数学,又要教自然及其它课程,整天都与学生“泡在一起”,极少闲暇。  相似文献   

12.
张立红 《班主任》2001,(3):43-43
"班长,该轮到我当小老师了吧!"不,班长,应该是我."听!班里又为明天谁当小老师争论起来了. 说起"小老师",还要从我刚接这个班说起.1999年我接了五年级(1)班,五年级的学生该不会让人太操心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有的竟不会扫地;全班40人,收上来的作业只有十多本,第一次语文目标检测,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是"优",出现了好几个不及格,竟与二班相差一个等级,学生学习意识差,纪律散漫,每天都有人迟到.怎么办?经过反复考虑,我最后决定在班中开展"今天我是小老师"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某校1998-199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探讨教材教法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关系.结论虽无创新,但有些老师在实践中却已淡忘,本文所选用的两道期末考题答题情况统计实例是真实的,有说服力,值得引起我们重新注意.一、背景资料该校为一级达标中学,1998年秋季该校停止初中招生,高一年级招生由过去的6个班270人扩大为10个班480人(该市其他六所一、二级达标中学也如此改革),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该校10个班中A班为理科试验班,由中考成绩最优秀者组成,其它9个班均为普通班.本文选作样本的3个班,A班为实验班,B、C班为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某一普通中学305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考察了年级、性别、班别三个因素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存在着年级差异;(2)初中生数学学习各动机层面存在着性别差异;(3)不同班别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各动机层面上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中卫县第三小学和第四小学进行的“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改实验(第二轮),于今年七月结束。七月初,自治区教研室和县教研室对实验班进行考核验收,验收结果说明效果是好的,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达到了《五年制小学语文(实验用)教学大纲(草案)》的基本要求。现将实验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来源。1982年新招生时,两校均从一年级随机决定一个班参加实验,没做任何择优筛选。学生家庭情况,受学前教育情况等,均和普通对比班大体相同。 2.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至三年级学段由李振和、张学英老师执教,四至五年级学段由李月珍、关金芳老师执教,四位执教老师均为中师学历,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3.采用的教材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改实验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次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校从90年代末开始进行分层次教学实验,从原来两个班的数学单科分层次教学,发展到目前的数学、英语两科全年级分层次教学。有效、合理地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科学、合理地分层次编班 分层次编班是否科学、合理,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学期初,我们按学生数学、英语两科的考试成绩分别由高分到低分为四个班级(三个层次),其中1班是成绩好的学生,2、3班成绩一般,4班是成绩相对低的学生。为使他们主动学习,找准适合学习的层次,对处于不同层次临界线的学生给予试听的机会,试听1-2个周后再确定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4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以便于任课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秋季开始,我市都江堰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第四中学等高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高中一年级进行了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索.他们首先将学生按成绩均匀分配到各个班,然后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中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科目分别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再将三个班(或四个班)编为一组.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市都江堰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第四中学等高中初步总结了分层走班的经验,对学生各科"层"的选择、教师资源的配置、学校的管理等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它们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分层走班"教学的确为各层学生学习提供了切合自己实际发展的空间,为教师把"因材施教"从口号变成现实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化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我以本校二年级(现为小学三年级)的23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其中三个班的120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余三个班的1 18名学生为对照组,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展现情景教学法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9.
<正>上学期,笔者新接了两个三年级班,任教语文课。当笔者满怀信心去上课时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很多学生竟然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当时,我没多想,只按惯例像每年接过六年级班那样,对那些看书写字不正确的学生纠正一下就行了,并在讲台上分别做了正确示范,让学生学习。可学生们还是"一意孤行",没有几个照着做的,并且一会儿在老师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开拓思维的发散性,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启发学生对应用题“一题多解”便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我们在研究“一题多解”时发现,有一些应用题可以一题多解,有些应用题则只有一种解法(不包括用方程解)。由于任何一道应用题都可以用把所求问题作为已知条件,设任意一个已知条件为所求问题的方法进行验算,所以一道应用题至少有两种验算方法。例如“绿化祖国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采集20公斤。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采集25公斤。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公斤?”只有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