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识分数”是小学阶段认识分数的开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结合具体情境”既是教学时需要把握的目标.也指明了学生认识分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辨析比较材料——直观感受分数 1.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师:(出示小明一家郊游的图片)瞧这一家子,奶奶、爸爸、小明和妹妹在郊游.妈妈因为加班没能去,临走时吩咐小明:"你是小男子汉,要学会照顾大家哦.我准备了8个面包、4个苹果,你给大家分一分."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么分? 生:每人分2个面包,1个苹果. 师:奶奶想把这1个苹果让小明和妹妹分,可以怎么分?  相似文献   

3.
一 辨析比较材料——直观感受分数 1.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师:(出示小明一家郊游的图片)瞧这一家子,奶奶、爸爸、小明和妹妹在郊游。妈妈因为加班没能去,  相似文献   

4.
《认识时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1时=60分。由于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应在有效情境中展开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针对"有效情境"谈谈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一、在童话情境中展开新课  相似文献   

5.
<正>“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百年党史上的重要事件。红军长征中发生的故事是重要的育人载体,数学教学要用好这些故事,让年轻一代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长征精神、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有效落实学科知识的立德树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7.
狄晓红 《考试周刊》2009,(10):86-87
从教多年,笔者深知只有在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驭课堂。笔者往往得意于一节课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顺利完成,却间或在不经意间发现:课堂好似少了些许“生气”。仔细想来,自己把许多学生可能出现问题、暴露情况的“机会”都给“节省”掉了。知道某个地方学生的思维可能出岔,行为可能脱离教师掌控的范围,干脆绕过不问,或不给予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也就是不让学生有直面此问题的机会,这样一来少了很多“麻烦”。最近接连听了几节课,笔者发现新老教师在教学中都可能存在这种教师有意“回避”的现象,现就“认识分数”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4页。设计理念:本课时教学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让学生认识1公顷,并会进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需要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苏教版教材将“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分别在本册、第六册、第十册三个阶段作了整体安排,本册主要教学把1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本单元教材编写集中体现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编写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读教材、钻教材、用教材的过程中,有必要领会、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秉承教材的编写立意,着力促进学生理解分数意义,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教材先创设了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学生分完食品后,可以引导他们比较几次分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几次分东西都是平均分,只是每次分得的结果不同,有的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出来,有的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出来,从而制造了认知冲突.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需要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苏教版教材将“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分别在本册、第六册、第十册三个阶段作了整体安排,本册主要教学把1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本单元教材编写集中体现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编写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读教材、钻教材、用教材的过程中,有必要领会、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秉承教材的编写立意,着力促进学生理解分数意义,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徐频红 《湖南教育》2008,(2):42-42,36
一堂好课的设计,必定是在教师经过全面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的.看得出,两位教师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都是经过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与全方位的斟酌之后形成的,且各有所长.笔者在充分借鉴两个教学设计的精彩处之余,认为尚有几个方面值得探讨与商榷.  相似文献   

12.
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转换、内化和运用的过程。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这三种语言形式各不相同,但在突出数学对象本质特征方面目标一致。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灵活转换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深化理解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数数是认识数的基础。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数来源于数。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用一一对应的办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数来源于对数量本质的抽象,数量的本质是多与少。因此,数字就是那些能够由小到大进行排列的符号。在数的认识概念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数数实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在数数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在学生数感的发展中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师:(课件出示情境图片)叮叮和当当在野餐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师:叮叮和当当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到2个;把2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1瓶。师:像这样分得的每一份同样多在数  相似文献   

15.
金秋十月,我有幸在安徽黄山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老师所上的精彩的数学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其中江苏张齐华老师上的《认识分数》一课,更是博得了全场4000多名听课老师的两次热烈的掌声。听完课,我与其他老师一样,被张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出色的语言艺术和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不少课,有许多感想。很多课,精彩不够、有效不足,当然也有一些课大放异彩,轻负高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在追求有效教学,为什么同样追求下的课堂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有效教学的基础是什么?我细究其根源,乃是教师对数学的理解到位,即教师的"理解数学"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从认识简单分数开始,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概念。2.正确地书写分数,会读分数。3.认识并熟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环境]局域网络教室。[课件来源]自制。[课件用途]1.应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推动小学数学的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自主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体现一种学生与计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描述一些与数字有关的信息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口头语言,如五点三刻,三点一刻……还有我国常用的市制单位,如斤、两,尺、寸,亩……对年份的认识,如2003年,一般读作二零零三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一种重要策略是与教材进行多角度对话,可从知识安排的角度、知识本身的角度、知识作用的角度等方面入手.以“数学归纳法”为载体,展示与教材进行“对话”的形式,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理解、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潜在的多维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一种重要策略是与教材进行多角度对话,可从知识安排的角度、知识本身的角度、知识作用的角度等方面入手.以"数学归纳法"为载体,展示与教材进行"对话"的形式,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理解、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潜在的多维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