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与同行交流,发现一些人物采访之所以失败或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在采访中陷入了被动,往往是被采访客体牵着鼻子走,任凭被采访者夸夸其谈或话不对题,甚至记者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这就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无我”。 相似文献
4.
5.
6.
在采访过程中,特别是在舆论监督的报道采访中,记者往往会遭遇到一些直接拒绝、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结合近几年的采访经历,我认为,与被采访者沟通是解决采访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8.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9.
“徐院士,请给我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也行,再不就十分钟,我要采访你关于大陆科学钻探的问题”(采访提纲我前两个小时就已经传真过去了)。 她肯定地说,不行。她的口吻强硬得让人难以容忍,“如果想让我出洋相,你就来吧!”。 我想了想还是去了。最后,这次采访写出的文章《相约第一井》系列之二受到了行业读者的广泛好评。但是,并不是采访的结果,而是采访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人演出的戏,戏能否演下去,要看双方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互动” 法拉奇曾经说过:“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学者肯·梅茨勒1997年出版的《创造性的采访》一书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地震,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在距离灾区400英里的旧金山,编辑要求记者采访地震目击者,女记者黛博拉·克罗薇素(Deborah Crowe)转向网络寻求帮助。在一个公告板上她发现有几个洛杉矶的网民也在线,她及时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了在线采访,在没有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什么不用电话采访?因为那个时候长途电话线路拥挤不堪,克罗薇素也根本不知道该把电话打给谁。事后得知,克罗薇素并不是那天唯一一个采用在线方式进行采访的记者。 相似文献
11.
12.
避免新闻采访中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人们把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然而,在采访实践中,记者与被采访者又常常出现矛盾,有时会发产生冲突,甚至“对簿公堂”。那么,双方矛盾因何而起、冲突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内在的因素和规律?笔者对此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万阜乡来了个记者,名叫"农村工作指导员"。那时候,连有点文化的村里人也不晓得,什么是记者,还以为采访就是"宣传计划生育"——"现在知道记者什么都好。我们都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找记者帮忙。" 相似文献
14.
15.
有人说,国王、医生、教师这三种职业是最神圣的,他们如果一念向善,就功能无量,影响很多人,如果一念向恶,就万劫不复。其实新闻采编人员也是这样的,新闻采编人员是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以文化人,以文章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就跟国王、教师、医生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所谓表演式采访技巧,是指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取得采访对象的心理认同,让被采访者感觉到 相似文献
18.
19.
都说记者这行是七分采三分写。而对一个煤炭企业报的新闻记者来说,采就更为重要了,也更加困难,所以,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