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认为国家需要哲学的改造和引导,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并"合乎人性"。为了证明哲学在改造国家中的重要任务,马克思反驳了基督教国家负有教育人民责任的看法。马克思揭示了哲学在人类解放中的意义,与现实世界、文化之间的关系,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是从社会和历史视角来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方法。在西方,这一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追源到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知人论世"言论。此方法论的集大成者主要有法国学者丹纳与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丹纳在《艺术哲学》一文中归纳,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受到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分析文学现象须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此后20世纪社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者作为一种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无疑都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得以表达和确立。而作为这一立场转变时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发点和基础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详尽阐发。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生活》在哲学根基上仍然坚持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二分,其创新性在于将超越性的社会概念具体化,从而发展出一种微观的社会建构主义立场,它在根本原则上与强纲领之间具有一致性,并与柯林斯、塞蒂纳等人的早期立场一致。拉图尔后继工作的核心特征是通过塑造实践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消解二元论,就此而言,《实验室生活》只能代表方法论上"转向实践",而非本体论上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廉政观构建在辩证法与宇宙论的哲学基石上,《道德经》以事物的差异性为基石,阐释了包容性行政的理念.《道德经》廉政观体现出从"道德修持"到"为政导向"的转变.寡欲情操下的廉洁政府,慈爱品格的民本政府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高效政府成为《道德经》廉政观的核心内涵.《道德经》廉政思想具有浓厚人文色彩,其廉政追求与当代廉洁、高效的政府建设多有理论契合.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文学史上,涉及音乐描写的作品并不少见。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传世名篇。晚清时期,又出了一位描写音乐的圣手——刘鹗。他对音乐情有独钟,在杰作《老残游记》中使出了浑身解数,倾注了全部的才情,动用了长期的生活积累,借助中外文学的艺术手法,让"白妞说书"一节垂范千古。  相似文献   

8.
文人传奇《琵琶记》与民间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题材相同,但故事结局、剧作主题、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等已发生了彻底转变。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剧分别作为文人之作和艺人之作的不同。由于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赵贞女蔡二郎》与《琵琶记》在偏重于情感宣泄或理性思考、声讨或回护文人阶层的立场以及美学旨趣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研究一般以为,《大学问》也就是《大学或问》,是阳明关于《大学》精义的阐释,其意义在于它乃阳明《大学》观的晚年定论。本文认为《大学问》论述的是成就大人之至高,是最大的学问。阳明关于"大人之学"的具体论述处处贯彻着阳明哲学的基本原则、基本取向与价值理,堪称阳明哲学纲领,可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此观点:《大学问》对程朱,尤其朱熹的批驳,反映了阳明中年后一贯的态度与立场;《大学问》对"良知"的界定与阐述与他以前的有关阐述,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高度吻合;《大学问》对"致良知"的阐述可谓阳明"致良知"说的概要。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界以三次革命高湖,作为中国近代史时期划分的标志,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文章指出,要准确地反映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9月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完整过程,应以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去作为近代中国110年时期划分的标志。只在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完全沦入和结束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阿毛姑娘》、《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三部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构成丁玲农村题材小说的一个序列,它们的组合表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视野中的乡土中国在时代大潮中的变化,而这其中不曾变化的是丁玲始终不渝的人道主义立场。丁玲一直是以感同身受的赤诚为中国农村和农民探寻着一条通向“人”的解放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墨经》哲学是先秦时期科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墨经》哲学中墨家体现出能够运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出一些科学定义,其中蕴含着的科学理性是同时代诸子百家所不能相比的,墨家科技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的特点和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周易》思想在齐地盛行,与齐文化融汇无间。田陈世族与《周易》有着密切联系。《周易》思想对《孙子兵法》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变"的发展观、现象分析的"两点论"、普通联系和矛盾转化思想四个方面;在军事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慎战思想、战备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观、"师出以律"的军法思想、战术思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图景初步呈现在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在这11条的《提纲》中,马克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新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区别,对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和理论特色做了扼要的阐发。《提纲》精要地表达了新唯物主义之"新"的8个方面的表现:即对"外部世界"有新的理解,对唯物主义的"物"有新的解释,对认识的基础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有新的判定,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新的思考,对宗教问题有新的发掘,对人的本质有新的界定,对哲学的立脚点有新的认识,对哲学的社会功能新的推进。只有回到马克思,重新研读理解马克思的原著文本,才能正本清源,还原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来面目,真正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来。  相似文献   

17.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无神论的转变过程。1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在《谢林和启示》等章中,恩格斯在无神论立场上对宗教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表明了他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革命民主主义立足的确立。促使这一转变的有两个决定性的环节,一是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二是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走进社会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18.
《孟子》文本中"心"概念的使用较为频繁。我们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对其"心"概念进行分析和注解。在《孟子》文本表达的语境中,其"心"概念的涵义主要指心理意识活动。后世学者在注解《孟子》"心"概念的过程中,出现了将其形而上学化的倾向。这是注解者根据自己的哲学立场作出的过度解释。获取对"心"概念的合理解释途径,需要正确分析心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老子》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的"自然"哲学主要阐发民"自然"、君"无为"的政治理念,根本上是以政治自由为旨趣的自由哲学。《庄子》以"无待"的"逍遥游"为话语形式的哲学思想则大体上是探讨精神自由何以应当、何以可能的自由哲学。此一精神自由哲学无疑主要取资于《老子》,是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主、自由义前提下对"自然"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对外在的政治自由的追寻偏移至对内在精神自由的探求,《庄子》对《老子》哲学的这一转进,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林纾曾从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提倡白话文学。他创作了一篇小说《妖梦》,恶毒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小说写一白话学堂,到处充满鬼影。校长元绪是白话文学的积极提倡者,学校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