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阿那克萨戈拉继提出“种子”说后,又在其世界生成说中引入了“奴斯”。但他的“奴斯”在解释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时存在意义上的非统一性。阿氏的“奴斯”并不是与物质相对立的纯精神性本原,而是“力”和“灵魂”及“理智”等多重含义的复合体。当他在解释世界生成时,它是自然科学中的“力”,由于力的抽象性,故阿氏在表述上存在混乱,引起人们误解;在解释生命起源时,它是存在于生命体中的同内涵而异外延的灵魂和理智。阿氏不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将物质和精神相对立的哲学家,而只不过是一个走在了西方哲学史上一元论和后来物质与精神相对立的二元论思想的分水岭上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从解读中说明“宇宙的起源”实指有限宇宙的起源,而这类有限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亦即有限宇宙产生于和存在于无限宇宙之中,以此作铺垫,进而主旨辨析、论证“没有物质的宇宙”观,属于有限宇宙以重子(电子、夸克等中子、质子)物质为基础的普通物质构成的狭义物质观;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是具有先进科学和先进哲学的先进物质观,既包括普通物质构成的有限宇宙及其狭义物质观,又包括非普通物质构成的无限宇宙及其广义物质观,以组成有限无限宇宙大统一的总物质观,从而论证有限无限宇宙客观自然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纯“无”字态,而是自有永有,自动永动,循环转化,无限永恒。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里的“混成之物”指的是“原气”。它是“宇宙生命”的精华:在自然界,指充斥于宇宙的弥漫物质;在躯体,则是神秘性的生命力,甚或“类激素”。它又体现为能够谐合阴阳二性的第三种气,即冲气;“冲气以为和”,也就是“道生一(混沌),一生二(阴阳),二生三(阴、阳、冲气)”以后“三生万物”的过程,近似科学家所说的“混沌事件”。这种“精”或“精气”学说可以看做宇宙生命“一体化”的原子论。而“精”之内还有更小、更基本的微粒———信,就只好看成“亚原子”了。至于“信”的母型还不清楚,有可能是作为原初“真实”存有的“言”,那也许是宇宙生命的基元话语或“元语词”吧。过去一般看法是墨子的“端”类似“原子”,本文揭示《老子》可能也有特殊的“原子论”。  相似文献   

4.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崇高和卑鄙。  相似文献   

5.
先秦哲学家、美学家老子提出了“道”、“气”、“象”的概念。他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气”。“象”即物的形象,如果脱离“道”和“气”,那么“象”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沿着这个思路,魏晋南北朝的宗炳提出“澄怀味象”的命题。他的意思是,既要看到事物的具体形象,又要看到具体形象所显示的宇宙的无限生机,才是美。唐代刘禹锡明确指出:“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记》)此处“象”指具体的物象,而“境”指大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图景,它们更能体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至此著名的意境说诞生了。人们苦苦追求的物象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什么?是运动的物质和人的认识能力及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化论”和三维物质观对宇宙物质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日益突显,对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的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超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经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起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径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9.
画缋五色,并非是具体表示红、黄、蓝、黑、白五种单纯的西画原色、复色意义,它代表的是赤青黑白黄五种意象色彩的色性规律与宇宙自然生命节律高度统一的、朴素的物质变化观念。“杂四时五色之位”建构了复杂有序的七堆宇宙时空结构,它要求艺术创作主体在个体生命、艺术生命和宇宙生命合而为一中,超越时空,打破域界,进入无限逍遥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与审美     
宇宙是活的生命。宇宙生命自我展现为万物的生命;万物实现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实现着宇宙生命;体验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体验着宇宙的生命。当我们通过体验万物的生命而体验自我的生命,并同时体验着宇宙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火与万物的生命之火,以及宇宙生命之火在同一个交点上燃烧了。在那一个瞬间,所有生命的节奏韵律在同频共振了。这是对宇宙场与能贯通万物并将万物熔为一体的体验;在这一刻,我们体验到活的生命向大自然的复归,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这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亦即禅宗所谓“空无妙有,瞬间永恒”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  相似文献   

12.
施启良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上发表了《宇宙统一于信息吗?——与王存臻、严春友同志商榷》一文,对“宇宙统一于信息”这一命题提出种种诘难。其实,施先生误解了这一命题。所谓“宇宙统一于信息”,不过是说宇宙统一于物质的属性,这一命题是对恩格斯关于物质同一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宇宙“统一于信息”与“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之间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一命题以后一命题为前提。同时它又是对后一命题的具体化,它揭示了物质统一性的具体方式。互联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为全息统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全息论正是把中国某种古典思想嫁接到现代科学发展之树上而出现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的选择:从社会化到生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典儒道哲学认为生命是从自然中超升出的天地创造精神,天地以生命为本,天地的根本精神就是不断化生生命,这是宇宙最崇高的道德。人的生命及其蕴涵的生命精神是自然长期进化的最高成果。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是积极地,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或体验来把握。”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条河     
我的血液流淌着一条河。一条深埋在地底下的河,它静静地流淌,穿越时空,让灵魂与灵魂撞击,让生命与生命碰发火花,她创造着宇宙的奇迹,繁衍着生命的种子,她的名字叫语文。  相似文献   

15.
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知识部分内容做了具体的描述,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在“地球与宇宙”单元中指出,要“为学生揭开星空神秘的面纱”。可是翻开现行科学教材,涉及星空宇宙的内容只有四五节课,这与学生们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吗? 在浩瀚的物质宇宙中还存在着另一个与其相似的小宇宙。这里的生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力量简直难以置信,海豚懂得使用超声波来和人体内的胎儿“交流”,青蛙和蛇都可以“解冻”复活,还有可以在水面上疾走的蜥蜴和安然度过四年旱季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宇宙乃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天为大生,万物资始,地为广生,万物成亨,合此天地生生之大德,遂成宇宙。”在中国的宇宙模式中,宇宙是个整体结构,虽然存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但他们之间并非截然分割,各自独立的系统,相反,它们彼此之间是上下贯通而无碍的,宇宙依照层次结构同生命取得联系。因此,在中国的哲学中,生命弥漫于自然,内在于万物,渗透于人的创造活动中,整个宇宙展现为生命的大化流行。中国哲学美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古代哲学观中浓重的生命内涵,作为东方人,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立足现代历史的刻度,可萌生更深一层的感悟。《周易》所阐述的哲理,是对宇宙发生的一种思考,即先把世界看成是混沌未分的世界——太极,再看成混沌中有显隐、静动、刚柔、虚实的阴阳差别,这些再演化成四象、五行,变成宇宙发生的图像。在古人看来,这一切演化都是构成宇宙的一种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现代物理学已发现,物质存在的形式不仅仅是由原子构成的那种间断性的形式,还存在着一种场的连续性形式,电磁场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场的物质存在形式,是…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课堂的终极指向——宇宙和生命关于课堂,关于语文,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却忽略了教育与语文存在的真正旨归——宇宙大生命和人类小生命。“以人为本”的局限性就在于过分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忽视了他者、社会和宇宙。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长久以来兴高采烈地锁定“以人为本”这种看似时髦实则狭隘的价值目标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