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对我国53个城乡规划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课程建设调研,分析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选择多样性、前沿课程以及能力培养课程开设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已建立起学科方向较为完整、课程数量满足基本培养需求的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但在跨学科知识体系、研究方法课程开设、前沿课程引领性和能力拓展课程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由此提出引导课程模块差异化、强化学术研究能力训练环节、重视前沿课程建设和跨学科知识储备以及知识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等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拓展性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开设的既拓展学生知识又发展潜在能力的校本课程,它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原发展性学力,并兼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它是学生可以按要求分领域选学的课程。学习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为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我校的拓展性课程分为兴趣型、研究型、提高型、实践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主要课程类型。其中,学术课程承担培养各种学术能力的基本任务,而职业课程承担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专业技术能力的特殊任务。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是为迎合现代复杂的工作世界对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完满职业人的基本需求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课程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更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品德。我以为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专业与课程的关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建设的途径、建设的教学模式、建设的岗位竞争力、建设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课程建设相结合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等师范专科课程改革,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进行全面改革。课程改革要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相结合,要立足于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师资,并应通过多种课程形式的协调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培养的师资,必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方面与培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上有很大的不适应之处。因此,必须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进行改革调整。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为整个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了隐性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特殊功能,以及改革、完善显性课程,探索、重视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能力培养是21世纪高师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而课程教学是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思政专业的特点,从课程教育学的角度,对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师范生科学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重大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达到和谐的统一,进而培养出适应新世纪中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社会技术性变革和挑战,国家和未来社会更加重视基础教育课程对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诠释了课程知识的动力功能,凸显了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满足创新能力培养对课程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必须明释课程结构性变革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变革:树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促进课程知识观的转型,开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加大课程实施观的转向,助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加强课程评价观的反思,确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时代追求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烨 《复旦教育论坛》2006,4(6):24-28,32
政策的本质以及它与制度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教育政策制度分析的必要。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应将教育政策纳入到与教育制度关联的关系模式中,放入教育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应该是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统一,而实现连接的桥梁则是对行动者策略行为的充分关注;作为方法论的制度分析,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制度差异的敏感性、注重制度发展史,关注观念与意识形态等心智结构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教育政策制度伦理公正的考量。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是建构的、开放的,同时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又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部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呈现出淡薄的趋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感恩教育内涵的分析,并以湖南卫视播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栏目《变形记》为例,分析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现状,并从多维探讨了加强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诠释的旨趣在于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将政策视为文本形成了政策研究方法论的诠释取向,探究政策文本的诠释学分析路径是发挥诠释学方法在政策研究中应用价值的必然要求。基于诠释学理论的演进历程提炼出“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诠释学分析要素,结合政策特质以“政策制定者”“政策文本”“政策受众”为三个支点建立教育政策文本的诠释学分析框架,并提出从教育政策制定者行动理解文本意义、从教育政策受众行动阐释文本意义的两条分析路径,进而选取我国《规划纲要》与“双减”等政策文件进行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将诠释学方法引入教育政策研究,不仅可以探明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逻辑,揭示阻碍教育政策共识达成的原因,还可以实现对教育政策意义的深入理解,促进教育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后设伦理学对教育政策伦理进行分析发现,教育政策伦理在其含义理解、规范内容、与道德规范的关系、伦理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取向上在教育政策改革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上述教育政策伦理局限性几方面的分析,是按照先明确教育政策伦理是什么,再分析教育政策伦理的作用是什么,进而追问这种作用产生的原因这样的一种逻辑而展开的。研究教育政策伦理的局限性可以使人们在研究和运用教育政策伦理时,准确全面地把握教育政策伦理,全面发挥教育政策的作用,克服教育政策伦理所带来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绩效技术在国有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入手,详细分析了教育系统的公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而提出绩效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建议,即:加强绩效技术教育应用的适应性研究;重视绩效技术“非教学”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开阔教育技术研究视野,促进教育绩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统计数据,对自2001年到2009年以来的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生结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以学历结构为基础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了这9年中四川省高等教育在学生结构上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得出了表征学生结构变化的计量模型。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学生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翟博 《教育研究》2006,27(3):16-28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从中观层面分析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微观层面分析是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实现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科学地选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素,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基础教育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18.
19.
Within policy circle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emains a problem. It is often understood as an individual phenomenon, overlook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organ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competition for graduate jobs.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compares how graduate employability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within Great Britain and the Netherlands. It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both Dutch and British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xplains how they shape the positional competition for graduate jobs. In addition it shows how perceptions of employability of final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relate to these two educational system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graduate employability in both countries using both micro analysis as well as contextual analysis. The article shows a fit between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employability strategies.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shapes graduates' understanding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competition for graduate jobs.  相似文献   

20.
The early essays of Camus have been underexplored as educational texts. The discussion here introduces these texts for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 The analysis uncovers themes which link to exis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Camus. As these are autobiographical texts they also provide new insight on the genesis of Camus’ thinking on subjects of interest to education, and Camus’ own educational journey into the absurd. The discussion here suggests the lyrical essays explor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earning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as a result, they suggest a concept of education based around seeing the world a certain way; a communion with the natural world a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and happi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