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就好     
王涛 《老年教育》2006,(1):21-2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年轻人寻找不到快乐,便向苏格拉底请教。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于是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成一条独木船。年轻人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放声高唱。苏格拉底问:“你们怎么了?”年轻人齐声回答“我们找到快乐了!”这个故事启发了我们:快乐无须寻找,快乐其实源于我们的内心,就在我们的身边。快乐是一种感觉,我们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对快乐的发现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今天中午,我在校内巡查时看到几个年轻人在参观我们的校园,后面还跟着一群学生在看热闹。我正纳闷儿:是什么吸引住了这帮小家伙的眼球?上前一看,才知是放寒假回家的大学生带着一个名叫kate的英国女同学来搞社会实践。在我们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县城,许多人都没有亲眼目睹过外国人,  相似文献   

3.
就业无不胜     
他们是这样一群年轻人———有过硬的就业资格,有青春,有活力,有爱情,在日益丰富多彩的职业社会里,他们是谁都不可小视和轻言战胜的职场“新一代”。  相似文献   

4.
我很高兴能够面对一群年轻人演讲,你们代表着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你们在造就中国的未来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世界上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你们代表着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杭城街头,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用脚下的滑轮宣泄着青春,定义着快乐,他们就是"66族"(即溜溜族)."66族"其实就是轮滑一族,天气晴朗的时候,在西湖边和武林广场,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通常酷爱"刷街"结伴而行,飞驰而过,骄傲地把行人甩在身后.  相似文献   

6.
捷径     
一次著名企业家报告会上,有一位年轻人向做讲演的企业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您过去走过什么弯路没有?能不能给我们年轻人指示一条成功的直线,让我们少走弯路呢?”  相似文献   

7.
论坛版主     
在Web2.0时代,像报纸、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都已经创建了网站,与自己的受众群进行在线交流。对年轻人来说,论坛版主是另一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枪声响起     
一个中年人,身体微胖,有点发福的样子,你很难把他与奥运冠军联系起来。在我们这群孩子的眼里,那些刻着陌生的外文字母的金牌总是照耀着田亮、郭晶晶、李小双乃至占旭刚这样的年轻人。而他,王义夫,那写满沧桑的父亲似的脸,或许早应该去尝试另一种生活了。  相似文献   

9.
一直记得很久以前听到过的一则小故事:有一群年轻人询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快乐。苏格拉底请他们为他造一条船。年轻人一起干了49天,船造成了,下水那天,大家齐声歌唱,快乐无比。这时,苏格拉底才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大家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相似文献   

10.
王可 《学习之友》2012,(12):43-44
“这是王可,她是哈佛的。”在中国,大家总是这样介绍我。而我最珍惜的哈佛教育,是一个生活机会,让我在课堂外与一群各不相同、极富才华、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一起,去学习,去娱乐.去生活——是我的哈佛宿舍生活。  相似文献   

11.
听说,有很多年轻人正备受住房问题的困扰。其实,在浩瀚的海底世界也有一群悲催的“房奴”——比如,我们小丑鱼。  相似文献   

12.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锐话题     
正中国年轻人为何不幸福人民日报曾刊文称: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本该快乐的年轻人,为何不幸福?"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西班牙《世界报》这样回答。成功和拼搏这两个词门乎可以概括中国年轻人生活的全部,但偏偏高昂的房价和沉重的生活压力能将这仅有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张相宽 《考试周刊》2007,(15):87-88
《故乡三部曲》是贾樟柯乡土记忆的一种影像记录。《站台》讲述的是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由寻找到回归的成长故事;《小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农村进城的小偷丰富而脆弱的情感世界,游离而尴尬的社会地位,并通过他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小县城里底层生活的浮世图;《任逍遥》中年轻一代对自由的渴望与诉求,凸现了社会变革中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躁动不安以及那种无可言说的迷惘。  相似文献   

15.
班会课上,全班同学在静悄悄地看着电视。电视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些白领阶层工作生活的片段:一群年轻人,有极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收入、高消费,而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是他们有很高的学历,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电视画面上的年轻人是那么的潇洒、自在。再看看学生,都是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视,是那样的全神贯注,眼里流露出强烈的羡慕、渴望!  相似文献   

16.
《世界教育信息》2009,(5):18-21
我很高兴能够面对一群年轻人演讲,你们代表着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你们在造就中国的未来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世界上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你们代表着我们共同拥有的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你们的努力和才能会使得下一代比上一代人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结识《河南教育》(高校版)是一种缘分。去年的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闯”进了一个叫“辅导员特约作者”的QQ群,群的介绍这样写道:“《河南教育》(高校版)‘大学辅导员’栏目特约作者的沟通平台”。从“群名片”中不难发现,这里聚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高校辅导员。群的管理员叫赵东,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年轻人,约稿和讨论常常都是由他发起和组织的,广泛的话题交流常常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爱米莉的"同谋"》一文认为小说有双重叙述视角,"我们"是与爱米莉同龄的一群男性居民,而且很可能就是曾经追求过她的年轻人,是谋杀案的"同谋"。笔者赞同双重视角的观点,但认为"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全镇居民,因而不是爱米莉的"同谋"。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谁?"写手群上,一个人问大家最喜欢莫言的哪本书,好几个"90后"这样问道。对于同样是文字爱好者的我而言,这是何等的震惊?在另外的几个写手群上,转问了这个问题。同样的,有好多"90后"不知道莫言。每天,我都会收到他们的若干来稿,这群自称热爱文学的年轻人,居然不知道这个文学界最高奖项的中国得主是谁,这让我开始怀疑他们的阅读倾向。  相似文献   

20.
<正>马云有一次去台湾,跟一群企业家吃饭。每个企业家都跟他大谈创新,这些人年纪都很大。马云回去后写文章说:"假如七八十岁的人还在创新,我们的问题就大了,他们不相信年轻人比他们更会创新。其实他们应该尽全力去帮助年轻人创新……"台湾的很多年轻人就在网络上骂:"你别对台湾指手画脚!"但我特别想站出来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