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风筝》和朱自清的《给亡妇》作为现代文学的回忆散文名篇,都体现出对于男性中心话语的主动接受心理。人们在回忆时的主动坦白心理构成了这种话语心理得以被呈现的前提,而中国长期封建礼教文明的影响则是一个无需争辩的因素,精神观念和意识上的成功内化则成为了这种特殊心理的内在原因,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精英意识亦在创作观念上自然地物化为这种隐含的写作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2.
张景 《现代语文》2008,(2):34-35
朱自清先生的许多散文脍炙人口,广为传唱,但最能体现他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柔情眷意的散文一一<给亡妇>却鲜为人知.虽然文章所写皆是生活琐碎之事,但所抒情感真挚动人,感天撼地,不失为一篇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主题及艺术两方面,比较了 《给亡妇》与《怀念肖珊》之异同,认为这两篇悼亡散文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两文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堪称悼亡散文的杰作,至今仍很有魅力,对散文创作仍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主题及艺术两方面,比较了《给亡妇》与《怀念肖珊》之异同,认为这两篇悼亡散文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两文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堪称悼亡散文的杰作,至今仍很有魅力,对散文创作仍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从眼神中可以分辨出相爱的两个人。那么,从眼神中能否找出可以相守一生的两个人呢?1931年4月。北平,大陆春饭店。  相似文献   

7.
说到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北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创作于1933年的冬天、发表于同年四十号的《中学生》杂志上的《冬天》,尽管叙写的是发生在冬天里的三件平凡而又寻常的小事,却给人带来一股暖意,一股春意,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在“唐宋派”中文学成就最高,他长于散文,曾被后人推为“明文第一”。其创作成就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内心感情的抒情记事散文。这类文章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不事雕琢,通俗畅达。《项脊轩志》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散文。文章不仅写了书斋的营建过程,而且描述了家庭生活的变化。所写虽然是琐细的事情,却充满生活情趣,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以情动人,是《项脊轩志》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不…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讲述了三代人的若干生活琐事,没有细致地描摹与刻画,寥寥几笔,却能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种独到而精准的细节描写值得细细品读。文章从《项脊行志》中的"以指叩门""以手阖门""凭几学书"等细节描写和简洁却富有深情的人物语言入手进行分析,试图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感受寻常之事的动人心弦和细微之处所流露出的真情。  相似文献   

10.
岁月采撷着每夜的心情交织成本春夏秋冬依然是这曲折而反复的生命孤独地划过夜空日日不变的风景无法逃避的依然还会是你的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是现实依然无法逃避的是你今夜你在塘边听那渺茫的歌声暂隔你如期而至的命运读朱自清《荷塘月色》@陈小玲$广东广州东环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1.
徐军强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36-37,50
《绿》一文,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独具匠心的构思,创造了一种严谨、自然的结构方式。同时,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形象来描述,组织成一幅美丽、生动、感人的风景图画,造成一个新鲜优美的散文意境。从而歌唱出充满青春活力的“绿”的赞歌。“绿”的成功创作,是跟作者崇高的思想基础、严肃的写作态度和高深的艺术造诣等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杨绛女士的新作《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历程。杨绛所记叙的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平凡的生活琐事,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我们仨》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结构上看,作品三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统一;从三个部分的关系看,虚实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整个作品含义丰富、蕴藉多端。  相似文献   

13.
《威尼斯》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欧游杂记》,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朱自清早期散文,被人们赞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无论是描写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还是描写清华园里的月色荷塘,无论是描写梅雨潭的“醉人的绿”、“奇异的绿”,还是描写从寒冬中刚刚苏醒的盎然春意,蓬勃生机,各篇无不观察精细入微,结构严谨缜密,文字朴实传神。三十年代以后写的《欧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四年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浙江温州,以那里优美的山水风景为题材写了一组散文,名叫《温州的踪迹》。《绿》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描写了温州附近梅雨潭的风光。这是一篇把诗的抒情浓厚、画的境界优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熔于一炉的写景佳作。任何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风景也是这样。为了把某处风景准确、清晰地告诉读者,就必须抓准风景的特点来写。《绿》这一篇写梅雨潭就是如此。作者通过自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背影》以背景为线索,通过质朴无华的语言对生活琐事,特别是车站送别等场景的描述,使深挚浓烈的父子之爱跃然纸上。饱含深情的笔触正是《背影》成为经典散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仿佛已经把冬天推开,向着春天走去,我沐着春风,抚摸着春天的脉搏,贪婪地闻着春姑娘芬芳的气息;看到春姑娘粉红的脸蛋,我真想吻一下春姑娘永恒的微笑……朱自清的《春》,为我展开了一幅活生生的春景图,使我感到了春天的生之力.我细细品味着《春》.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世界的每一个分子都在活跃地撞击.春天的草是嫩的,绿的,软绵绵的,给人一种恬静的境界;春天的花,象火,象霞,象雪,为我打开了一个斑斓多彩的天地.春风,春雨,春歌,春笛……春天的一切,都在拨动我心中的琴弦.  相似文献   

17.
记得于1988年,在朱自清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笔为<背影>题诗:"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江泽民同志的这首诗,是对<背影>一文的高度评价.的确,"背影"问世80余年来,这个至真至爱、至善至美的艺术形象,一次又一次引发人们诸多感慨,一次又一次触动人们多情善感的心魄,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春》大约写于1928——1937年间,在这个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朱自清面对着黑暗的现实,茫然四顾,找不到出路,怀着苦闷徬徨的情绪,走进书斋,专心从事“国学”的研究,对现实采取了逃避的态度,《春》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出来的。面对春天万象更新的景象和大自然的一片生机,他尽情的歌颂春天的美好,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苦闷徬徨。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尾的时间和地点是:“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1927年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稍有现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一时期,北伐战争最终失败,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国民党在全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军阀混战连年不断。特别是1926年发生了段祺瑞政府残酷屠杀各界群众的“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这场惨案的亲历者,他在事件发生后第五天,写下了《执政府大屠杀记》,悲痛地  相似文献   

20.
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他无论写人、记事、写景都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