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甜心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郎平的女儿白浪从美国回到北京,同北京女排在一起训练,笔者闻讯后几经联络,最终对这个在美国长大、媒体鲜见报道的神秘女孩进行了采访。在北京南城的一条小胡同里,我  相似文献   

2.
八角林寻踪     
久闻广西派阳山林场盛产八角,职工自营山林更是闻名遐迩。初夏,我和北京作家陈君慕名前往参观。场长陆福洋和党委副书记李继昌领我们沿中越边境披绿叠翠的群山驶去。在绿的海洋里行驶,实在惬意。  相似文献   

3.
话说这50年     
如果你有机会结识几个北京城胡同里的老爷子、老太太,坐在他们的院子里,泡一壶浓茶,听他们聊聊他们小时候的事,那可真是一种乐趣。什么我曾曾曾祖父就住这条胡同了,那时的北京可没这么大,也没这么多楼,这么多车啊;什么我爷爷领着我去戏园子,名角一出场,那个满堂彩啊,那时候谁见过电视呢,能到戏园子看戏,那是有眼福啊;什么我跟着爸爸从西城走到南城,二三十里路啊,就为了买一串大糖葫芦……说的人滔滔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北京的时令已进入冬季,然而,2006年的11月,仍然秋高气爽,秋意浓浓,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和大街两旁,各色的菊花正在怒放,迎接来自万里之遥的非洲客人。在11月的头五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彩带、国旗、论坛会徽迎风招展,北京呈现出了鲜花和友谊的海洋。  相似文献   

5.
那是1981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有几个第一:第一次在外常驻,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怀孕,然后是第一次生孩子。一个清晨,我的大儿子来到了这个家庭,准确地说,他是早上4:15出生的。我确实知道他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是在北京首都医院出生的,我记得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6.
严冬的夜晚,西北风呼呼地咆哮,北京的胡同里人迹稀少,一堵斑驳的院墙上挂着块“打工妹之家”的牌子,此时从院墙里闪出个漂亮的英国姑娘,她裹着大衣,匆匆穿行在黑古隆冬的胡同中。她是“打工妹之家”的志愿者Caroline Watson,中文名字叫罗琳。每个周日的晚上6点至9点,她都要来这儿教一群打工妹演戏。想起刚才的一幕,罗琳在黑暗中笑了。“我刚从农村来北京打工时,为找工作到处瞎闯,一天,我看见街上有个酒吧的牌子,不知是干什么的,很好奇, 就走进去了。‘请问,您需要什么?’里面的服务员问我。我还没想好说什么,忽然看见一对儿男女搂在一起,吓了我一跳,‘哇’我大叫一声,捂着脸撒腿就往外跑。”一个打工妹说。  相似文献   

7.
北京申奥与对外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6点10分,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二次投票北京胜出,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当萨马兰奇宣布投票结果时,“北京”两个字一出口,莫斯科世贸中心电影大厅里的北京申奥代表团情不自禁地欢呼拥抱,大厅沸腾了,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这一时刻世界聚焦于北京,聚焦于中国,历史永远记下了这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中华儿女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与荣耀!  相似文献   

8.
李彭 《生态文化》2013,(3):48-51
王总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说好了什么时间来谈什么事,没有特殊情况,总是按时赴约。前几天,他打来电话说,他在外地出差,隔天会回到北京,第二天要来找我谈一个合作的项目。可是他没来。现在,我们在一个饭馆里,他就坐在我对面,要向我解释这次回来晚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宗源 《生态文化》2002,(1):43-47
我喜欢森林,这种喜欢里还带有那么一点点遭遇惊险后的无尽的回味。因为,我不仅仅喜欢森林里的美,还喜欢森林里发生的一些故事,惊奇险恶不用谁安排都会自自然然地发生。在我生命的旅途中,就有几次生死攸关的小故事,都与森林有关,也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森林里,而且又都能够有惊无险或有惊又有险地化险为夷,最后平安地继续走我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明的遭遇     
那一天,我坐了火车,从北京回天津.火车的车厢是封闭的有空调的那种,在那种车厢里是不准吸烟的.这一点,没人不懂.然而,坐在我前面几排的两位30来岁的小伙子,却忍不住烟瘾,竞拿出了烟,点着,旁若无人地吸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47年前,我正在吉林师范大学即现在的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68年11月,我得以有机会,与我的同年级同学张振甦一起2,去北京访问李淑一老人。记得,访问是在1968年11月里一个微雪初霁的日子,于北京阜外三里河国家计委宿舍老人住宅进行的3。几乎谈了一天时间,上午没有谈完,下午又继续谈的。我们恭敬地举步迈入老人的卧室兼书房,老人走过来热情地同我们握手并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我们谦恭地坐在了写字台  相似文献   

12.
叩问草原     
早就向往大草原,终于有机会在今年北京最热的那几天,应邀去内蒙访问。乘车上千里,横跨了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赤峰市等盟旗,匆匆地却又印象颇深地领略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色,也初步满足了自己顶礼膜拜、探寻解读它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作为22届万国邮联大会的东道国,中国人热情地欢迎这驾走遍世界的邮车,也欢迎同车到来的2000多位代表。在北京的24天里,代表们除了要出席各种专业会议,共商关系国际邮政发展战略的大事,东道主还为代表们安排了一系列参观访问的活动。在北京的邮政中心,在刚刚建成的邮政博物馆,在印制邮票的机器旁,到处留下了代表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记得1982年岁末,我到李桦先生住的银闸胡同寓所取稿件。那天下着大雪,李老住的是一处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室内没有暖气设备,得靠煤炉取暖。年逾古稀的李老仍康健如壮年人,煤炉里的火始终封着,在大雪天没有打开。李老见我踏雪造访,对我格外热情。我最崇敬的老艺术家对我这个普通编辑的盛情接待,立刻化成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我忘记了自己是在一间没有暖气也未  相似文献   

15.
峰仔 《职业圈》2004,(9):26-27
一 2003年6月10号.非典还没完全过去,我揣上做生意失败剩下的700块钱,在惶惶不安中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层大巴上,看着北京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我心里一阵阵悲哀,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吗?下了车,朋友把我领到一个叫西苑的地方.在高楼大厦后面的一个简易平房里,朋友指着一个单人床说:峰仔,委屈你啦,咱俩只能挤这张床了!我苦笑了一声说,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人才市场去了好几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失望.鳖脚的普通话,专科的学历,因营养不良面色蜡黄的脸……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我主讲的总裁咨询课上,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祝合良教授提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到欧洲旅游,能买回一堆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如果外国人到北京,你说他们能带回去什么品牌?烤鸭?吃到肚子里了.长城?留在相机里了.还有什么?我一时无语.回想前不久到日本考察,日本企业家认真地说,中国要做品牌还要20年.为什么?回答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消费者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7.
我本是重庆市郊区一家穷苦农民的儿子,高考落榜后,就随在北京某酒店当保安的表哥来到了北京.可是我发现,像我这样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者在北京找工作很难.  相似文献   

18.
最早知道灵芝草是六十年代初从一本叫做《白娘子》的小人书上。那时我还没上小学,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岁月的流逝渐渐蒸发了我对那小人书里的故事的记忆,有时在脑际里偶尔浮现出的也是一个个残缺不全的片断。尔后,这些残缺的片断也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流出我的记忆不再  相似文献   

19.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5,(10):28-30
对冯骥才先生的采访,是在天津小白楼他的工作室里进行的。在约见冯先生的过程中,笔深深感觉到冯先生太忙了。据冯骥才说,他几乎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入睡。可每次笔打电话到工作室时,在电话那头,总能听见他宽厚、响亮的声音。 “在我发表的小说中,大概以《三寸金莲》争议最为激烈。”但是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七种字,有英,有越南,有俄。冯骥才的书为什么总是被国外出版界所关注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跟我的小说背景有关,我的小说都有中国化和地域的背景,外国人看你中国的小说看什么?他看的是你的味道,属于中国的味道。《三寸金莲》当年引起争议的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有读认为我在宣扬与赞美‘三寸金莲’,实际上这是读对小说的误读。《三寸金莲》不是那种以暴露中国历史传统上落后的东西来博得外国人眼球的东西。日本有学评论家认为(《三寸金莲》是讲化的束缚力,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三寸金莲》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可我认为,小脚里藏着一部中国历史,但是现在被裹着得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脑袋。” “除去《三寸金莲》,我还写过一本小说,叫《感谢生活》,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不少种字,《感谢生活》写了一个做陶瓷的艺术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个人命运和爱情经历,书强调了中国民间化的美。因此,我觉得是因为我的书里有了化内涵,才有了它受外国读的喜欢。第二呢,是我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特点,《俗世奇人》里就介绍了很多有性格的入,这本书被翻译成法、俄、日本,它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不同,这些入只能存在在天津码头上。即使这些人可能不在了,但是化会留存下来,他们的气质还在,依旧个性鲜明地活在读的心里。”[编按]  相似文献   

20.
槐花依旧     
小时候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区,那时村子里到处长满了槐树。每年五月,槐树开花了,整个村子成了一片花海,一团团,一簇簇,如雪,如云,挂满枝头,悬在树梢,在温馨的春风里,把醉人的幽香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的心里。那时的记忆,是我永远对故乡抹不去的风景,童年的时光,是我现在对故乡最快乐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