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即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淡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尚不彻底、历史上的消极影响、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不高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强而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坚持"主导性"与"兼容性"并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瞌睡"现象,各色"瞌睡"场景不时惊现于网络上,成为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诟病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瞌睡虫"出现的主要原因有思想政治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和大学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及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性不强等,防治"瞌睡虫"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加强责任心,积极研究学生心理、注意批评的艺术,同时还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如优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及锤炼授课语言等,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防治"瞌睡虫"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重视,被边缘化,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环境,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4.
孙亚文 《考试周刊》2010,(49):171-172
为了了解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到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作了一次"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影响思想政理论课实效性的原因复杂;需要从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消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问题观",形成应对"社会问题"的合力,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通过长期课堂相处,学生对教师的脾气性格、人品人格、教学方法等个性和特质深入了解后,对其失去新鲜感和产生离心力的现象。消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教师要做到:教学理念新锐、教学方式新颖、教学语言新潮、教学形象新奇。  相似文献   

7.
"一德二能"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德二能"建设,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德二能"建设,对于充分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荔 《文教资料》2011,(20):104-105
"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是近年来界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阐述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和创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是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新途径。构建这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导学"模式。在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导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教师"导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导学"模式的具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但在现实中,实践教学的组织还存在很多困难,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解放思想,将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变学生"被动式"实践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应培养治国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反思我国目前法律人才的表现尤为欠佳,法律职业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法律人的法律伦理、法律信仰、公平正义观念缺失,司法不公和腐败层出不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法学教育的失败难辞其咎。追本溯源,应当改革目前实用主义的法学教育观,加强法律信仰和伦理教育,拓展法学学生的人文视野,整合现有法学教育资源,集约化而不是粗放经营,建设高质量的法学院品牌,走精英化而非大众化的法学教育之路,以真正培养社会满意的治国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英语应用的国际化和普遍化,英语在中国已扎根并普及开来。正如有英式英语、美式英语等一样,Chinglish(中式英语)也客观存在。中式英语现象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原因也是众说纷纭,而语言与文化差异是产生该现象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差生现象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其产生的原因,人们一般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去考虑。用批判教育学的视角去看差生现象,从课程、教师、课堂关系方面来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以及提出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已成为农村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学校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农村家庭教育的离农期望、社区和社会大众媒体的离农影响也是农村学生离农现象不可忽视的原因。为此,应充分挖掘农村隐性的课程资源;培养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农村教师;为农民探索致富之路,转变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规范大众媒体的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Rigorous evidence of program effectiven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ith the 2015 passage of the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ESSA). One question that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xplored is whether program evaluations carried out or commissioned by developers produce larger effect sizes than evaluations conducted by independent third parties. Using study data from the What Works Clearinghouse, we find evidence of a “developer effect,” where program evaluations carried out or commissioned by developers produced average effect sizes that were substantially larger than those identified in evaluations conducted by independent parties. We explore potential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a “developer effect” and provide evidence that interventions evaluated by developers were not simply more effective than those evaluated by independent parties.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s well as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researchers to mitigate potential bias in evaluations moving forward.  相似文献   

16.
针对部分福建省举重运动员上挺比较偏差的原因,通过分析,提出加强借力推训练有助于提高上挺成绩和改进上挺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挂科后的归因偏差普遍存在,并且逐渐将一种新的、危险的归因偏差由"潜"转为"显",即将考试的失败统统归结为教师的意愿,这在高职生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归因偏差不同于以往文献中公开讨论的任何大学生挂科归因偏差,而已有文献中提出的对策也是侧重于正确的归因训练,但对待如此简单极端的新归因偏差,其背后成因的深度思考更具现实预警意义。研究基于学生S的个案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学校层面、宏观社会层面探讨影响S归因偏差的三维因素,认为社会不良风气引发校园考试诚信危机,学校考试机制弊端以及学生的考试道德滑坡和高职生特殊的学习心理是主要因素。并在对个案深层根源探究的基础上提出减少大学生挂科归因偏差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经历的就业偏见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文章从历史、区域、体制和主体等维度来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偏见问题的存在根源,并提出了涉及教育制度和政策、观念转变、民办高校及其毕业生主体性提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作为一个20世纪新兴的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对于这一文化现象兴起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1)科技时代机械复制技术的成果;(2)大众精神层面需求的滋生推进了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3)产业利润的驱使也推动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可以达成理解和信任,是质的研究方法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是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主要工具;但同时人具有高度的主观性,研究者在进入研究之前总是会对研究对象存在某些“前概念”甚至偏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观察者偏见、观察者的角色建构以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