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清民初,外国诗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和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交流活动。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变革中的中国文化体系,传统一派视之为清帝国的宣教,而新派视之为现代的文化革新,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清民初,外国诗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和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交流活动。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变革中的中国文化体系,传统一派视之为清帝国的宣教,而新派视之为现代的文化革新,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晚清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但实际上评价翻译作品时,仅仅是对原文和译文进行静态和孤立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考虑到译文背后的制约因素,以及译文对译入语社会文化的影响,才能从宏观的角度考虑译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中的人在翻译国外诗歌之时的文体选择、语言态度等,包含着他们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并同样映射出他们对于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理解。经由一则晚清诗歌翻译的著名案例,可以看出,虽然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承认了西方在物质和制度层面的优越性,但在晚清人心中,依旧存有强烈的文化中央之国梦想。是否承认中国中心地位的失去是因为面对一个现代的世界,而并非传统中央之国的暂时没落,可以作为管窥中国现代性发端的一个开口。  相似文献   

6.
晚清翻译与"翻译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对晚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三人的翻译,探讨其翻译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操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晚清翻译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阐释,也为"翻译的政治"理论提供近代中国语境下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晚清是小说翻译的初创时期。由于译者缺乏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加上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主体价值观的操控,使得当时的小说译文普遍存在着不忠实现象。这个时期的翻译小说在原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方法以及对译文的处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把握晚清翻译小说的概貌,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翻译的发展轨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侦探小说的翻译是晚清翻译活动中形式最为新颖,影响最为巨大的文学形式。通过呈现历史时代背景,该文探索了影响侦探小说翻译的社会因素,并分析了晚清侦探小说兴起的原因。在文章结尾,作者得出结论,晚清侦探小说的翻译主要受到意识形态,诗学观以及出版赞助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外国诗歌的翻译有助于中国新诗的文体创新,作者从语言层面的创造新字、改进语言句法和表达方式,形式层面的创造新形式、引入新形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在翻译的过程中创新的文体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和文化属性,进而表明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文体创新具有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初闺秀诗评的批评实绩是在男性批评家和女性批评家合力协作中完成的,它在承继中富有开创性,梁章钜的《闽川闺秀诗话》开地方性闺秀诗评的先河,陈芸的《小黛轩论诗诗》专力用论诗诗的形式来点评众多的闺秀诗作,淮山棣华园主人的《闺秀诗评》展现开放性的批评空间,现代传媒对闺秀诗评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晚清民初闺秀诗评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1902-1927)商会网络结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中国商会网络结构基本发育成熟。清末民初各种新式社团纷设,商会尤为突出,它不仅量上发展迅速,几乎布及全国各地,而且通过扩大自身影响,把众多新式社团网络在周围,因此,中国商会网络结构一方面完成了时空上量的铺张,另一方面不仅完成了商会自身组织结构的拓展,同三级发展到四级,且完善了以商会为核心的层级结构,形成了四大结构层次,核心层次,亚核心层次,协作性层次与边缘性层次,这四大层次在商会网络结构中的地位逐层递减。  相似文献   

12.
"西学东渐"诸多影响之中,中国吸纳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成就,改造了中国高等教育,这已是百年前的一个不短周期的教育运动现象.在今日,在国家走向强盛的时刻,我们以自信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一段中国高等教育演化史的人物和事件,或许会有新的认识,这有助于提升尚显薄弱的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并使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汉语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这种特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也需要更大的胆识。  相似文献   

14.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且各地民情不一,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众多而又极具特色的民商事习惯,与国家成文法一起规范着各类民事和商事行为。为因应民商事立法和裁判的需要,近代中国曾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取得宏富成果,为制订民商事法律、促进民商事裁判提供了参考依据,成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厚重一笔。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竭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达旨术”便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并能有效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成功地将两者融合的一种翻译策略.启蒙思想家严复借此法宣传了济世救国的政治愿望.将严复“达旨术”放在晚清意译风尚盛行的背景下阐述,有利于准确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凯 《鸡西大学学报》2014,(5):78-79,82
由于中国古诗词具有抒情性、凝练性、表达的含蓄性、鲜明的节奏感以及和谐的韵律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古诗词英文翻译时,必须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其的影响,诸如习俗、思维方式以及词汇内涵等等,从而提高古诗词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府和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出台了部分针对新型民间社团的法令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有其进步性,但也还存在诸多不足。近代中国社团法制发展的轨迹,基本上是一条沿禁止;以禁为主,有条件部分开禁;无政府状态下的完全开禁;政府选择下的鼓励与禁止的螺旋上升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20.
1903年在日本大阪、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1905年在比利时列日、1911年在意大利都灵、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各届世界博览会上,湖南都送去了展品,并不断获奖。通过这些参展活动,湘籍人士提高了向西方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以壮大国力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