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874年《申报》有关日军入侵台湾的“论说”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对日本的警惕、对日本出兵台湾的动机和借口以及对台湾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申报》坚持独立舆论,与官方有不同声音。但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时,《申报》与政府保持基本一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爱国精神和正义感。《申报》之独立舆论及其特征,对于研究近代中日两国相互认知、中国人的日本观及其变迁,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申报>在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中,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介的职能作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补正史之不足;究民风之转变;究媒体之效能.但是,由于办报者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在利用<申报>时,必须与其它史料相佐证,才能更好地反映事变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1923年初,江苏省议会决议削减省立各校经费、增加议员经费引起教育界人士不满,酿成"议教风潮",《申报》对事发原委、经过和矛盾双方进行了详尽的报道。随着风潮的扩大,《申报》由第三者的"冷眼旁观"转变为利用自身的话语优势声援和支持教育界,具有鲜明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现实社会的通俗画卷,是社会百态的真实写照。本文借助对《申报》广告相关数据和内容的分析,来重现清末禁烟前的社会背景:无论是在对烟毒认识的深度上,还是在民众对禁烟必要性认知的广度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禁烟运动虽未正式开始,但是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相似文献   

5.
皖蚕桑女学事件是指当时驻守在安庆的倪嗣冲部安武军于1919年8、9月夜间两次结伙入侵安徽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强暴凌辱多名女校师生之事。两个月之后该事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根据《申报》上的相关报道一窥当时各界对此事的看法,以期更好的去了解一段几乎为人遗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申报》舆论的分析,有利于透视《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中国国民心态的变化:不承认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战争的结局抱有明显的侥幸心理;对俄国等西方列强对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割地的干涉,抱有很高的期望心理;反思洋务运动、反省中国强烈的图变心理;关注西方国家的全面改革的开放心理。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舞蹈艺术在新旧文化碰撞中进发出火花的特殊时期,是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和西方舞蹈文化相互交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产生了社会娱乐舞蹈——都市歌舞,其中主要的是舞厅舞(即交谊舞)。《申报》开设的舞艺特辑直观地记载了当时舞蹈的发展,以及舞蹈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兵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63-65,103
新闻舆论客观性强、时效快、传播范围广,在社会中具有强大引导力和号召力,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各方控制利用争夺的目标。在济南惨案中,有关《申报》对蔡公时及其随从死伤情况的认知所经历的认知历程,就是新闻舆论在形成过程中显示出的现实偏差的表征,其原因既在于战争对新闻的控制,又与人为和自然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申报》自创刊伊始就关注西人在沪的音乐活动,所刊文章及消息反映出,上海商业性音乐演出构成了近代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西乐商业演出活动及清末洋人的音乐生活态度,对当时上海人的娱乐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有钱有闲又乐意消遣西乐的文化阶层在西方商业演出的诱导之下正在形成,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多元文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因历史认知的差异,对此事件的叙事呈现强烈反差.事件爆发后,当时的报纸有不同的叙事:《广州民国日报》由于党报性质,将事件“掩饰”为无关紧要的局部问题;《申报》作为对政治事件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商业报纸,因事件诡异,信息不畅,将事件猜测为一场内斗、“反赤”运动.两者与历史事实均有距离,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塑造了时人的事件认知.但该事件在两份报纸的版面上,均未占据重要位置和比例.事件的即时影响力,在蒋介石当局的刻意“掩饰”下,在当时国人普遍更重视的北方政局频出“大事件”的冲击下,显得无关紧要.这与近代历史叙事中浓墨重彩、意义重大的“中山舰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介绍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考证的关于"武侠"的一系列问题:"侠"的起源和发展,"游侠"之所以产生的原因等,引用一些学者的论述,指出书中史料考证存在疏漏的地方,包括"侠"与"武"的关系,侠客佩剑的原因以及"江湖"一词的来源。从陈平原的史料考证中可以看出其作为一代学者所具备的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即使是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家,在考证中也难免出错,这为学术研究敲响了警钟,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老老实实做学问。  相似文献   

13.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等《三边赋》,既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史地著作。其中,《卜魁城赋》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卜魁城的建城历史方面。赋作中,关于卜魁(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名的来源,以及卜魁城在清代的建设过程及布局进行了详细叙述,这些珍贵的史料,对今天研究清代中叶及以前的卜魁城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们虽然不能详细考证《蜀道难》创作之年代,但是我们通过综合论证,还是可以看出作者情感表达的蛛丝马迹。文章主要从史料的角度,论证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必定是有所寄托的,且是"借蜀道艰难喻仕途坎坷",而并非是毫无寄托的山水诗或者另外其他寓意。  相似文献   

15.
开明函授学校在中国近代远程教育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史料所限,研究成果至今仍然匮乏。根据新发现的《申报》对开明函授学校办学情况的记载,较为详细地阐释和探讨了其办学宗旨、函授教育体制、奖励机制、函授讲义编写、发行特点、电子媒介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办学特点,这些办学特点对当今的高等函授教育及高等成人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全面展开。一方面,代表新式教育的学堂日益兴起,一方面,延续数百年的科举制仍在苟延残喘。新旧体制交替、并存的时间仅仅几年,而这几年中的新旧磨擦却是折射历史的一面多棱镜。从中可以窥探出科举废除前后的社会舆论基本动向。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7,(1):75-80
跑马的引入和跑马厅的开创,无形中成为西方向中国展示现代体育文明发展成果的橱窗和传播现代体育精神的渠道。国人追捧跑马的过程,实际也就是国人挣脱声色犬马、玩物丧志等正统观念束缚,接受西方现代竞技体育意识熏陶,认同西方先进文化植入的过程。因此,跑马新闻才会堂而皇之地登上《申报》创刊号的头条及清末各大报纸的版面。跑马并不只是体育运动,而且是彰显国力的政治角力形式。上海人对跑马的热衷,隐含着对富国强兵的文化渴望。恰恰因为上海是租界,这种渴望比其它地方更为强烈,因而体现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18.
1940年4月在青海省乐都县发现的《三老赵掾之碑》,是黄河上游地区发现的数量不多的汉碑之一,也是青海省迄今已知最早的一通石碑。此碑的出土面世,引起当时国内史学界、考古界和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该碑煌煌694字碑文,上补正史之缺漏,下增地方文献之异彩,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7,(9):27-32
《申报》作为近代中国创办最早并有重要影响的报刊,对激烈的民教冲突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和评论,通过对这些报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厘清近代中国民教冲突成因、类型以及民众对西方教会的态度,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明史》、《定陵注略》对明神宗矿税大兴记载的比较分析 ,论证《定陵注略》是考证《明史》记载之误和深入研究神宗朝重大史事的重要史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