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分析每个改革阶段体制的变化对科技服务业的制约、激励和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阻碍科技服务业的产生,市场化程度低、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科技成果转化限制为制约因素;(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体制保障、技术商品化的合法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因素激励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3)两种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的人力要素、服务平台以及服务生态带来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服务最大程度市场化,逐步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以及提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能力与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姜江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14-22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产生一定的制约、激励和双重叠加影响,具体表现为:(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阻碍科技服务业的产生;(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体制保障、技术商品化的合法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因素激励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3)两种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的人力要素、服务平台以及服务生态带来双重影响。建议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服务最大程度市场化,逐步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以及提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能力与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3,(8):60
<正>为贯彻落实《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服务业项目管理,开展科技服务业战略研究,科技部高新司于2012年12月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研讨会"。科技部高新司胡世辉副司长一行、现代服务业领域总体专家组部分专家、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成都高新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科技园和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15个省市科技部门及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业更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传统仅依靠政府作为科技服务业的唯一支撑点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呼吁有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科研服务当中去。科研创新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其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治理手段,是今后我国进行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治理模式。对科技创新治理模式下的我国科技服务业做了简述,分析了其种类以及发展态势,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如何优化其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分析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研究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何文祥  陈宣文 《科技广场》2012,(12):110-113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中,重点是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提高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模式.本文结合科技工作职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协同创新为目的,建设创新型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高辐射能力的特点,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发展相融合,将有助于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营造活跃的环境和平台,为广西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从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与科技的关系出发,系统分析广西现代服务业面临的科技创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进广西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广西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有一定先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当前,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正在进行.欧洲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可能会使我们沉思.以下仅就我们在挪威、英、法和德国的耳闻目睹,向大家作些客观介绍.  相似文献   

10.
高玫 《科技广场》2007,(8):29-31
服务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充分就业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未有的发展机遇,应抓住时机,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成为武汉等特大中心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与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管理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和要素,对科技创新管理如何全面融入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创新——推动21世纪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是信息世纪.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使我国信息服务业保持健康、快速、高效地向前发展,首先必须从宏观战略上构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具备3个要件:①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发明体系;②新的信息技术流通辐射、传播扩散体系;③新的信息技术社会消费应用开发体系.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我国21世纪信息服务业向新的高度迈进.  相似文献   

13.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国家创新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才能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证。因此,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为实现新世纪三大任务服务。   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从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来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和知识库;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的作用对创新将发挥重要影响。国家创新系统实质上包括“国家系统”和“创新”两部分,“国家系统”最早由德国学者李斯特提出,他率先提出“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国家专有因素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选择的巨大影响,提出了后进国家应采取的国家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工作方面,前儿年科技体制改革是很成功的。现在我们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科技真正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科技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改革的各项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是从改变拨款制度开始的,改变了投入,体制不改也得改。当时国家科委推行此项  相似文献   

15.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信息服务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周柯  胡毅翔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13-119
为促进河南省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根据河南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河南省和部分发达地区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利形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双一流"建设战略落实、政策支撑有力和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创新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失衡发展严峻和创新氛围薄弱。最后从4个维度提出基于融合创新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对策:强化创新动力,打造创新资源动力;优化创新人才,完善创新发展新队伍;深化创新理念,形成创新发展新思想;净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发展新氛围。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初,青岛高新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为科学部署青岛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文章从其科技服务业总体概况与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地调研工作,对青岛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青岛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为促进青岛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许欢  侯大怿 《情报科学》2005,23(6):932-936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针对目前的现实问题和发展问题,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站在战略层面对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模型展开了研究。借鉴先进国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二段式发展战略模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现代服务业的概况、世界服务业以及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如何在现今社会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实现人生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昆船牌"仓储式物流自动化系统国家名牌产品昆船公司遵循高技术、高起点、系统集成战略,成功开发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包括了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AGV自动导引输送系统、巷道堆垛机系统、往复式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