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茜茜 《今传媒》2016,(6):67-70
对于电影作品来说,观影认同决定着影片是否吸引观众,是否满足其观影偏好、观影心理与观影期待等,对于3D电影来说更是如此。提升国产3D电影在观众心中的认同度,对国产3D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观影调查基础上,探究国产3D电影与观众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求对优化国产3D电影观影认同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珊 《东南传播》2022,(3):79-81
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融合大背景下的一个趋势,这也使从电影现象学的角度研究“电影经验”,分析戏剧改编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变得十分重要。从电影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戏剧舞台到“触摸电影”实现了戏剧改编电影作品的感知方式变异。电影主体的视角存在内在认同的强情感性和外在认同的强悬念感的两种选择,“观众身体”与“电影身体”的互动存在“纵向意识”与“横向意识”的混合影响认同模式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卢国祥 《东南传播》2014,(3):107-108
1966—1976年,这十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特殊时期,"样板戏"电影作为这一时期的特定产物,带有时代的鲜明烙印。"样板戏"电影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传播既是社会制度的安排,又是政治任务的规制下观众解码机制失效的结果;同时,也不能排除民众的观影期待与群体认同。所以,"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的传播是一种集规制和认同于一体的全社会的观影运动。  相似文献   

4.
韩璐 《传媒》2015,(19):69-71
源自于"二次元"世界的弹幕电影目前正饱受关注,或质疑或欢迎,因此有必要对弹幕视频进行全面了解.客观来看,作为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产物之一,弹幕电影也是优劣并存.互动是弹幕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实现了观众与电影、观众与观众、观众与制作方之间的互动.干扰是弹幕电影客观存在的弊端,其特有的弹幕功能对观众自身及其他观众观影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吕弘彦 《东南传播》2021,(12):63-66
早期"火车效应"与"吸引力电影"的部分成因可以被理解为是观众关于某项媒介经验的缺失.近二三十年,电影叙事正发生着"媒介经验"转向:一方面,有较多数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电影放映现象以经典电影文本内容作为指涉对象;另一方面,电影作为旧媒介却反过来从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中获得相关经验以作为叙事与表意元素.在近十年的华语电影中,媒介经验具有参与元叙事与作为使用习惯两种身份与功能.媒介经验转向也引发了使电影沉浸感受到了挑战,对观众作出了技术性区分的文化迷思.  相似文献   

6.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奇观性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特性之一,平凡的事物通过影像的形式呈现,继而变得瑰丽多彩,富有层次感.视觉与听觉两大基本元素成为影像与观众之间交流的桥梁,而"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用于视听语言,使电影更加具有奇观性,从而加深了观众对艺术形象的直观感知.文章从电影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出发,论述"渲染"的...  相似文献   

7.
艳照门事件:电影明星制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艳照门事件"涉及电影明星(陈冠希、钟欣桐、张柏芝等)、经纪公司(香港英皇娱乐集团等)和电影观众(普通电影观众、影迷等),涉及到电影工业明星制的三个重要环节。该事件对电影明星制产生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丑闻频出使观众对明星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明星控制系统的异化危及明星制的正常运转;网络民主的泛滥使明星制所依赖的"迷"文化不堪一击。"艳照门事件"显现出电影明星制乃至电影工业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王思 《东南传播》2016,(2):21-23
怀旧是人类永恒的情愫之一,两岸三地以怀旧为元素的电影创作从未停歇过。特别是近些年,怀旧电影创作甚至到了井喷态势,并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究其原因,在于怀旧电影在带领观众回望过去的同时,使处于现代性压迫下逐渐失去自我与信仰的人们在光影交错中找到了情感归属与身份认同。本文主要选取新千年以来我国拍摄的怀旧电影,通过分析其中的怀旧符号与象征仪式,来阐明电影是如何建构起集体记忆的。  相似文献   

9.
徐宇辉 《新闻前哨》2021,(3):109-110
体育电影作为体育与影视的结合,通过电影的形式将经典的体育赛事和典型的运动员经历展示给荧幕前的观众,既让观众看到运动员们光鲜背后的刻苦又传递了健儿们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体育精神。国产体育电影《夺冠》作为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自上映以来,得到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通过《夺冠》电影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主题叙事的新特点:通过着重背景的主题叙事讲述叙述故事,通过个人价值与祖国荣耀之间的统一表达中心思想,通过新的时代赋予“夺冠”新的内涵诠释了“夺冠”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也清晰的向观众传达了体育竞技在不同的时期承载的不同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彭瀚翔  刘英杰 《视听》2022,(4):170-17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大型事件之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体育建筑、中国夺冠历史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访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重点宣传.短视频建构了冬奥会中的国家形象,并促成了国家形象的媒介奇观化,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20):72-75
解读电影植入式广告,观众心理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切入口。本文从观众心理学角度,利用拉康与麦茨的理论以及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对电影和植入式广告进行解读,并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电影植入式广告是观众"理想自我"镜像的刻画者,是观众消费欲望的象征符号,最终成为观众梦幻与欲望的交叠物。  相似文献   

14.
郑冬晓 《新闻界》2013,(14):47-50
在中庸辩证思维框架下审视中国电影六十余年的发展,其问题症结在于"失中"。中庸之道作为中正致和、全面辩证的理论,为中国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论启示。文化、价值观的执中与主体观众的普遍认同共同构成了主流电影质的规定性。"中道而行、融通致和"既是中庸思想的精髓要义,也是对创作主体德与智的要求,更是主流电影在文化立场、价值观诉求以及艺术品格方面应秉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引言 随着电影重新成为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欣赏电影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数字传媒的广泛兴起,电影院也不再是观看电影的唯一渠道,观众的观影渠道日益丰富.电视台上电影频道的开设,使大众可以通过电视观看电影.电影频道播出的影片凭借品种丰富、观影便捷、收购新片迅速、收视免费等特点,①使得这个观影渠道颇受大众的喜爱.而电影影碟DVD凭借价格低廉和方便珍藏的高性价比,成为了大众的又一不错选择.如今,拥有惊人的信息承载量和"超光速"的传播速度的互联网,成为了电影院的强劲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创造出新的物质性和体验感,相关电影理论研究却暴露出某种不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指出观众有意识、无意识活动过程及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在以精神分析学为研究模式的电影第二符号学视域中,电影梦的机制逐渐被技术交互机制所替代,大银幕时代的偷窥性快感转向媒介交互下的介入性快感,导致电影本体梦喻失效、认同机制修改及观众意识始终在场。文章对电影创作意识、装置过程、观众心理等进行初步辨析和建构,试图在技术与哲学的重合视野中阐明电影本体的扩展性内涵,在多元异质化技术媒介背景下对经典电影理论有所增补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庞彦杰 《传媒》2016,(9):76-77
进入21世纪以来,某些中美合拍电影一味遵循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但却遭遇失败的案例不断增多。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显示,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文化语境的误读和对观众文化认同的分裂是导致电影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借助对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经验的审视,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正确理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影《阿凡达》通过在空间尺度、空间组成、色彩与形体组成、主角的活动能力与范围、价值取向、个体尊重与社会认同等多方面刻意采取强烈对比的世界设定手段,从而引导观众观影过程中对异星世界的认同和向往。  相似文献   

19.
传播"仪式观"强调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具有塑造文化力量和形成认同的作用,借助传播"仪式观"看无障碍电影,发现无障碍电影能够帮助残障人士形成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并凝聚社会文化力量,所以无障碍电影不能仅仅以完成播放为目标,要借助无障碍电影,建立起沟通残障人士与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一些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充分利用片头的"风头"优势和结尾因强制性终止观众的角色参与而致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特点,展现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以吸引观众对异域文化的兴趣或是强调突出某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表现民族特色文化的一种有效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