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传俊 《新闻世界》2014,(11):39-40
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缺乏人文关怀与品牌创新,面临"娱乐至死"的窘境。因此,一些电视节目积极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创新。本文以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角度为切入点,对国内两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创新问题,并对电视节目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明 《新闻战线》2015,(5):83-85
传统纸媒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遭遇种种困境已是老生常谈之问题,在媒体风云变幻的今天怎样让新旧媒体更好地协同发展以及让媒体促进社会发展,媒介融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答案。媒介融合的概念讨论及问题所在作为新闻传播业界的热门话题,媒介融合这一概念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兴盛而出现,是当今世界上多个国家所共有的传媒现象。虽然对媒介融合的具体实践是在西方媒  相似文献   

3.
梅珊珊 《今传媒》2016,(10):31-33
伴随着全民狂欢时代的到来,竞技体育传播过度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体育报道的着眼点已不仅仅是体育赛事本身,而是转变为与体育赛事相关的人、事。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体育赛事报道更是将这一传播现象推向新一波高潮。因此本文拟结合里约奥运会的相关报道,分析竞技体育传播的过度娱乐化现状,探究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心敏 《新闻传播》2024,(6):103-10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短视频成为当今传媒领域中最为流行和受欢迎的媒介形式之一。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以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融合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短视频以其简洁而有趣的特点迅速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成为其快速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首选媒体。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融合传播价值和问题,探讨传播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静 《今传媒》2016,(10):38-38
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努力。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及媒体融合的环境下,对信息传播的把控及安全管理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及社会稳定。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研究风险传播对实现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风险研究”栏目着重对媒体融合时代的一些现象及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规制传播风险,促进网络健康传播。庞宇博士提出,媒体融合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对领导者形象塑造的垄断局面和正面宣传,以社交媒体所营造的即时互动、自由宽松的公共舆论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领导媒介形象塑造的过程。颜维君通过分析媒介融合中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大众媒体的变革与人际传播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探讨人际传播研究在媒介融合研究中的应有价值与重要意义,并从人际传播的视角探析大众媒体所面临的困境。孟岚则关注的是融媒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等现象,指出官媒应学会利用信息传播的新型平台来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郝光提出了推进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的思路和路径,即可借鉴长征胜利前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经验,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要素进行分析,以推动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应运而生的信息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的变革,而媒体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媒介认知水平、人文素养以及媒介传播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意文化需求,创造性的发展我国的传媒文化事业。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从媒介素养以及文化理想与艺术诉求展开探讨。首先特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周荣庭教授等撰文《面向公众的科技传播从业人员的素养研究》,该文是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项目阶段性成果,论证慎密,深刻阐述了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媒体融合迈出新步伐,多媒体、全媒体传播推进了传播的新形态,以契合时代传媒为主题的“传媒大讲坛”栏目,着眼于新型传播格局和多元化传播环境,笔谈新媒体时代报刊传媒的发展新动向以及经典传播理论的新解读,以期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在当今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已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态势。媒介融合引领传媒转型,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传统媒体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媒体融合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链高效整合,人才汇聚,这无疑将对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受当今媒体环境影响,传统媒体人才流动转向新媒体,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人才作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对媒体的经营与发展影响重大,培养懂新媒体以及创意传媒人才将对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期“传媒大讲坛”首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宏撰文《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人才需求研究》,文章系统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用人机制及用人策略,详细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人才需求状况,对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地方党报新媒体的发展路径》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CGXW004YBX)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文以《杭州日报》为例,梳理了《杭州日报》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路径与成效,并提出“报、网、屏”互动是地方党报新媒体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选刊的学术成果有望为产业视角下的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与文化产业价值构建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在这种形式发展的强烈需求下,媒介融合的出现,满足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将从媒介融合的概念开始进行分析,从现代媒体生长环境的改变趋势、强化电视新闻传播效力的发展情况和以科学方式评价电视媒体传播效力三个方面开始着手,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研究媒介融合的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在数字信息技术的革新驱动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领域的发展潮流.本文立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进媒介融合发展、 深化媒体转型之路,从它在内容、渠道、用户、平台、品牌、经营和管理七个方面的融合,全面阐释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包含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融合、操作层面的融合与理念层面的融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社会对媒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不断更新传统新闻传播理论和教育观念,加强跨媒体新闻传播教育,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并加强与传媒业界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也将其娱乐功能充分发挥。受众享受电视媒介带来的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过度的娱乐消遣当中放纵沉溺,渐渐失去了理性的、富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语言将或成真。本文分析电视媒介娱乐传播现状,探究电视媒介过度娱乐化背后的原因,以期对电视媒介娱乐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融合深度发展时期,受众倾向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交媒介上,因而,传统媒体也开始入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开始了与社交媒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平台等方面,还表现于新闻报道的修辞等方面,传统媒体做出了改变以适应媒介生态环境的演变。这给社交媒介上新闻报道的修辞的发展,带来了规避低俗化、贴近用户、增加趣味性、融合新技术的机遇,但也带来了过度娱乐化、信息碎片化、催生不伦不类的修辞这样的挑战。从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上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改善修辞思维、强化监管力度、即时反馈信息、提高用户媒介素养、防止过度娱乐化、巧用“碎片化”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河宁 《今传媒》2013,(11):16-16
主持人语: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若要承担喉舌职责,就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传播形象,积极地进行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发挥各媒体组织的传播作用。如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传媒产业逐步走向繁荣,然而问题也随之呼之欲出,激烈的竞争使各媒介组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媒业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事业,它肩负着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树立国家形象的使命与责任。在媒介不断融合、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传播本身的内涵,重视传播对各组织的形象乃至国家形象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期“组织传播”栏目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大众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首篇文章是以国家形象与传媒的关系研究为基点,探析传媒与国家形象构建的机制,并提出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策略。第二篇是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12ZD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并倡议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真实生活和诉求,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最后一篇是中山大学社会管理论坛:公共卫生事件与健康传播机制建设(17000-3161111)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以电影《KONY 2012》为例,探究新媒体环境给非营利倡导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分析公共倡导的策略。本期栏目各研究者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相信能为组织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信息传播形态开始从原先的泾渭分明逐步走向有机聚合,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正从预言变成现实。“媒介融合的出现标志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刘丹凌 《今传媒》2016,(6):37-37
“媒介是一种特殊的启发性思维的制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的表述意在强调媒介作为社会和文化的“基础的构成单位”,在他那里,媒介被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发挥着构成社会、文化存在的本体性作用。过去,我们把媒介视为“数量有限的生产/发行源头向外辐射的产物”,视为社会和文化的建构的结果;现在,技术革新和全球媒体的发展使“什么是媒介”重新成为问题,媒介文化成为一个正在展开的世界,这意味着不仅是社会和文化塑造媒介,媒介也反向塑造着社会与文化,这并不是一种线性的、对等的建构关系,媒体的普遍化趋势无限放大了媒体的意义。因此,“媒介视角”成为一种普泛的社会考察框架,不仅存在于对媒介、媒介产品、媒介现象的考察当中,亦存在于对文化及社会发展的探析当中。媒介在这里被普遍化为一种思维、一种结构、一种构成性基础,最终,从文化价值体系中脱颖而出。本期“媒介批评”栏目立足于大众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及当今媒介文化语境,通过对当今传媒现象的研判,有望促进网络文化建设、推动媒介融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舟 《新闻前哨》2012,(7):39-41
本文试图讨论在危机传播背景下媒介的发展方向。以危机传播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受众的需求为切入点,详述了媒介融合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从受众的注意力分化和媒介自身的优势分析媒介融合之后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媒介分化。在危机传播中,分化更有利于不同媒介发挥各自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彭正媛 《新闻世界》2012,(7):100-101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媒介的融合,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形式和愈加激烈的传媒竞争,报刊媒体纷纷走在了媒介融合之路的前列,而电视媒体却起步较晚,在视频优势资源不再独享,媒体格局巨变之下,如何认清业已变化了的媒介生态环境,在全媒体时代重新定位自己,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电视媒介技术融合道路,是电视媒体应对挑战、开拓发展的首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使得新闻传播出现了新的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传播内容、方式、形态和对象上,这种改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现状,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我国新闻传播的特征和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