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背景下,媒介技术得到快速变革,新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新媒体的应用,对推动相关工作创新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现阶段,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应用新媒体,可以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也能通过网络化的美术类图书出版工作,提升美术类图书出版工作效率,让其形成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种,充分将新媒体时代与美术类图书出版工作相结合,提升读者对于美术类图书的阅读兴趣,让读者达到跨媒体阅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阅读设备的开发和普及,为图书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想实现图书出版行业的新发展,将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相融合就成为了美术类图书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从传统美术类图书出版的发展现状出发,对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意义进行思考,旨在探究两者融合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阅读设备的开发和普及,为图书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想实现图书出版行业的新发展,将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相融合就成为了美术类图书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从传统美术类图书出版的发展现状出发,对传统出版方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意义进行思考,旨在探究两者融合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与出版相结合,"互联网+出版"是出版业的新方向。本文在剖析了互联网对现有三大类图书(即大众类图书、专业类图书、教育类图书)的冲击后,分析了"互联网+出版"的优势,对现有三大类图书的出版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出目前"互联网+出版"与传统出版可互相补充,推动出版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图书的营销模式,许多专业美术出版社在经历了实体店业绩下滑的情况下,纷纷拓展自己的互联网营销渠道和建立专业网络营销队伍。美术类图书由于装帧设计的多样化和出版形式的多元化,更加依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平台,二者的充分融合必将给美术类图书的营销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蒋增玉 《采.写.编》2021,(11):139-14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少儿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少儿启蒙类教育图书的出版量一直在稳步地上涨,少儿英语类图书尤为明显.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阅读模式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对于传统的纸质书出版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此,目前在出版行业当中已经有很多企业提出了融合出版的概念,希望能够以此来减少传统出版业的压力,改善纸书出版窘迫的现状,促进新兴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文章分析了融合出版背景下少儿英语读物的发展方向,指出传统出版业增强融合出版理念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型策略.希望能够为少儿英语读物出版业和少儿英语教育事业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莫大冲击,很多出版社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对于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的科技出版社,科技类纸质图书的生存困难重重,也一样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笔者从事科技类图书出版13年有余,现就当前形势下科技类图书的出版谈一些看法。一、科技类图书具有其特殊性虽然出版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但据2012年结束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显示,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3.9%,比往年的阅读率增加1.6%,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5  相似文献   

8.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7):30-33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了内容传播形态,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移动互联网高于桌面互联网的用户群体,意味着数字移动出版业将比传统出版业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数字出版的移动化转型成为环境驱使之下的必然选择。手机视频是指基于移动网络,通过手机终端,向用户播放的视频。传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视频是以光盘  相似文献   

9.
网上图书销售额已经超过传统渠道,同时国民数字化阅读的比例也已经超过纸质阅读,在图书数字化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传统出版不应将这些变化看作是对出版业的侵蚀,而更应认识到这是出版业发展的机遇,在出版经营的各个环节,引入"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促进自身的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毅 《网络传播》2020,(1):92-93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传统出版业面临巨大挑战。我国传统出版单位如何突破旧有发展模式,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动能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当下,智能出版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出版业。因此,出版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文化和科技相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为“全民阅读”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行业变革和融合变得更加紧迫,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转变、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出版业必须进行组织变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和出版业的新特点,总结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业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下出版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新动向,提出了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组织变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术类图书应该发挥美术类实体图书的优势,把图书的实体特点放大,凸显美术类图书的多种呈现形式.如图书内容的实用性、集群性,实体图书的触摸感、归属感;发行渠道的创新和发展,通过适应和满足现代读者新的阅读需求,来探索一条适合现代美术类图书的出版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字出版的春天——3G时代的手机出版《时代》周刊头牌书评人列夫·格罗斯曼认为"出版业没死,而是在进化"。随着新型媒介的不断涌现,出版模式也不断革新,传统的出版产业运行模式将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数字出版。数字化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书、在线阅读、移动阅读也是大势所趋。在网络出版  相似文献   

14.
期刊上网好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菊芝 《传媒》2001,(2):54-55
如今,互联网早已风靡全球。从目前看,可以说出版行业是最受互联网威胁的行业之一;从长远看,网络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是致命的。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改造传统出版业的各个环节,甚至可以绕开传统出版业,进而代替传统出版业。如何将互联网带给出版业的抑制变成发展机遇,将互联网加以有效地利用是信息时代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蕾 《编辑之友》2010,(7):53-54
数字出版是信息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不断普及的产物,已经成为出版业中成长最快、最具市场前景的新兴出版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方式,给传统出版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已成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全球普及,出版业从介质的更新、流程的再造,到内容的管理、阅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每一个环节中.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展,这不仅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李彤 《采.写.编》2022,(2):149-150
美术类图书是美术知识的宣传工具,是美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伴随当代美术的蓬勃发展,市场对美术类图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出版社针对美术类图书编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工作,但是从整体来看,美术类图书编辑的素养与能力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为此,本文对美术类图书编辑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新华  苗璐 《出版广角》2013,(16):30-34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了内容传播形态,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移动互联网高于桌面互联网的用户群体,意味着数字移动出版业将比传统出版业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数字出版的移动化转型成为环境驱使之下的必然选择。北美地区的互联网和数字出版产业长期以来都是全球最发达的。为了深度了解和挖掘北美地区尤其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为代表的传统出版向数字移动出版的转型过程,掌握北美地区数字移动出版转型趋势及特点,探究未来数字移动出版产业发展模式,媒体认证联盟从2009年起开始对北美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何智明 《出版广角》2015,(10):48-49
大数据背景下,以读者为导向的图书出版成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技术,图书出版企业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图书市场的阅读群体.对思想政治类图书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出版企业更好地把握当前阅读群体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出版读者需要的作品.本文首先对政治类图书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类图书出版发行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大数据出版发行政治类图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育类图书出版环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新媒体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带动下迅速崛起。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短视频、网站社区已成为当代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得纸媒市场被快速挤压,从而导致教育类图书出版物热度在不断降低。传统教育类图书出版在新媒体背景下受到冲击,市场压力较大,不过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类图书也能够获得创新、转型、升级,文章就教育类图书出版现状展开探讨,并提出教育类图书出版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图书编辑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