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中国的传媒生态,调动了普通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但社会化媒体在促进公众舆论构建的同时,由于其信息传播方式、用户特点、技术特性等因素,也限制了公众舆论的形成.要想实现社会化媒体在公众舆论中的应有功能,应从有效监管信息传播通道及内容、规范公众信息传播行为、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渗透融合三方面寻求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资源丰富、公众注意力分散、信息传播垄断被打破、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生产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化媒体的崛起在逐步稀释传统媒体的传播覆盖力和舆论影响力,引发传统媒体的生存危机。大数据思维方式和算法规则的引入让数据新闻的崛起成为新闻行业的大势所趋。更简单、更相关、更人性,数据新闻优势尽显,但即便如此,囿于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数据新闻仍有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3.
费士廷 《军事记者》2014,(10):25-26
微时代,传统媒体提高突发事件报道影响力,要利用新兴平台抢占报道先机,争取早发声、快发声、多发声。要遵循微时代新闻规律,创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要观点鲜明,爱憎分明,网上发声要有定力;要引导舆论,不要被舆论所左右。  相似文献   

4.
梁波  于婧 《青年记者》2017,(2):75-76
天津广播微信公众号围绕着“做最有价值的新闻,新闻中有态度,评论中有温度”的新闻理念,在网络空间发出主流媒体的时代强音. 主动发声,立体关注,引导舆论 (一)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准确发声,彰显权威角色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天津广播新媒体编辑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在与已奔赴现场的记者对接和核实信息后,于8月13日凌晨3点41分,也就是事发约四小时后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此次事故的第一条权威报道.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产生巨大变革,传播渠道多样化、舆论形态多元化,致使舆论反转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并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老人在日碰瓷"事件为例,回顾舆论的演变过程,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产与传播机制,建议媒体、新闻从业者以及公众都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格局被打破,新媒体打乱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业务生态,呈现出传统媒体人才向新媒体转移,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的时效性不强等趋势,除此之外新媒体赋权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一枝独秀"的格局,民间话语权的释放削减了官方话语的权威性,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遭遇困境,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品牌化战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目前正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联手构建的移动互联网,使媒体环境在发生巨变,网络媒体以受众广泛、信息量大、服务性强、时效快等自身优势,正不断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首选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广泛挑战,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应如何适应新常态,调整战略,抢占舆论阵地,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舆论氛围?这是传统媒体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改革。一、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客观形势当前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管晶晶 《新闻战线》2020,(2):99-101
全媒体时代,一向“高冷”的科技新闻,在舆论场备受关注。然而一些科技新闻事件先是被夸大解读,然后又被质疑批判,屡屡反转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广泛传播、不断发酵。面对乱象,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内容与手段并重,坚守客观的底线,重构传播新范式,加强议程设置与引导,重新审视内外宣,占据舆论主阵地,抢夺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向子旭 《新闻前哨》2023,(12):34-35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冲击并重构着媒体运行格局,以社交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模式在舆论生态中愈发活跃,将“杂合新闻”理念带入公众视野。本文以“俄乌冲突”为例说明媒介杂合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指出传统媒体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给出其从中突围的出路,以期传统媒体能在多元共生的新业态中保持生机。  相似文献   

10.
核心阅读:新闻舆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都需大众媒体给予及时、正确的反映和引导,因而人们不允许媒体在重事件前失声,事实上,在新兴媒体的有力推动下,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都在尽力发声、及早发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让网络成了舆论的主战场,网络舆论以病毒式的传播模式,让任何一个信息都可能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相关社会问题、政府工作、党的政策等信息,传统媒体在这样一个新闻舆论时代,必须转变传统、落后、自上而下以及一些忽视受众诉求、不切合实际的报道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引领舆论方向,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本文从新闻宣传与新闻舆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新时期新闻舆论的影响因素,论述了传统媒体在新闻舆论时代的理论转变,以期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大大调动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共舆论的构建。但是,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传播方式和用户特点等因素也同时限制了公共舆论的形成。要科学有效地发挥社会化媒体在公共舆论构建中的作用,就要从传播通道和内容上加强监管,并规范公众信息传播行为,加强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渗透,实现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在进行信息报道时对公众产生的舆论引导功能,对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公众既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又是接收者,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进而分析了由于新兴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功能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指出要加强传统媒体的引导功能建设,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15.
沈世纬 《青年记者》2016,(22):50-51
当今,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舆论场正迅猛崛起,全媒体时代已大踏步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场景犹如一个严肃的新闻殿堂,媒体是居高临下的信心中心,人们正襟危坐地洗耳恭听.而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传播的场景则如一个娱乐场,受众可任意挑选自己中意的内容和场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由于垄断话语权而独领风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多元、多变、多样,已成为舆论生态的新特征.少数传统媒体在优胜劣汰中退场.“传统媒体的冬天已经来临”,有人发出悲观感叹.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以大数据、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和舆论生态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是掌握舆论主动权、壮大新闻传播事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的互联网大环境之下,信息平台交互"混搭",媒体界限模糊不分,新媒体技术引领了碎片化的新闻阅读,自媒体使平民"发声",传统媒体主动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以各种适应性变革寻求自身发展壮大之道.各大传统媒体纷纷"上网"之后,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开设开发更使得互联网平台信息聚合能力大增.传统媒体要提高适应性,必须"导入"互联网思维.本文试图从叙事角度厘清互联网与新媒体叙事特征,并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电视新闻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互动叙事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逐渐升级加快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对媒介资源泛社会化、传播网状化的特征,传统媒体的分发渠道优势正在被进一步瓦解。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如何占领分发渠道,吸引受众注意力,从而引导舆论,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从2019年的《主播说联播》《康辉的Vlog》到“慢直播”以及“小朱配琦”的公益“带货”直播活动,央视新闻多次凭借新潮的新闻形式以及亲民的表达方式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主流媒体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出圈”和“破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4G时代加速了自媒体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打造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层出不穷,平台的打造赢得了受众的关注。这样的关注对我们传统媒体冲击很大,受众人群越发缩减,有的难以生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报媒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建立主流舆论场,溧阳市新闻信息中心通过1+X模式推进了媒体融合,建立了强有力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传媒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何引导公众舆论,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是当前广大媒体工作者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相关工作实践,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如何引导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