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初以《望长城》为代表的“纪实性”电视片一出道,便构成了对中国电视界的整体轰动和冲击。之后,此种电视片以无可阻挡之势,在多家电视台遍地开花。 纪实是纪录片的一种表述方式,作为创作的艺术表现应该也必然是其表述方式.因为纪录片是依据事实获得主题后的一种创作作品.其中既有演出也有再现,它们是以逼近本质的程度多少为大前提而存在的。一份日本关于纪录片性质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纪录片是根据事实戏剧般地进行再现的一种节目,所以,由于拍摄日程或气象条件等原因导致无法拍摄时,作为再现的演出是允许的。作为纪录片…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中通常会有"情景再现"。这种再现往往动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段来进行人物、氛围的营造甚至渲染,这会导致纪录片这个种类特性的损伤抑或偏移。在遵循纪录片真实纪录特性的原则下,是否有再现的另类界定和手段?再现的拓展中是否存在误区?作者从多年实践的案例出发,围绕最大可能保证纪录片纯粹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论证纪录片再现的多种制作方式。目的是更广阔地拓展纪录片的创作空间,从而让纪录片既有原始生命感,又不失观众接纳的兴趣点,尽可能扩展纪录片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3.
耿乔 《东南传播》2014,(10):38-40
将社会的千姿百态通过影像手段来记录——这不仅是纪录片的职责,也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将社会的历史缩影通过情景再现的手法展示——这不仅是对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也是纪录片迎合市场需求的意义所在。人文历史纪录片不可避免要运用情景再现的创作方法,但是历史不可重演,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便要结合历史文献、口述历史、历史影像资料、特技运用以及多观点融合的不同向度来进行论述。讲述故事、记录变迁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已不再是小众、个人化的艺术品,在情景再现的运用下,它将带给我们一种新历史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4.
这篇论文通过对几个纪录片的片例分析,来论述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核心目的是探讨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否矛盾。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即什么是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为何受到青睐,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探讨,真实再现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从而解析了真实再现与真实性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弥补了影像资料的不足,强化作品的故事性和可看性,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只要不打破纪录片真实性这个底线,坚持真实再现的原则,那么真实再现将为纪录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用纪实手法解释历史、分析现在、预测未来的纪录片,由于审视并再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无疑是一种重要传播手段。纪录片这种样式,由于中西方在创作方式、市场取向、报道方式、频道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产生了富有趣味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对于研究当代纪录片的现实走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是视觉艺术中的精神之巅,本文基于哲思性最强的历史档案形态的纪录片进行研究。基于近年来热播多部纪录片和节目,国内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大明宫》、北京卫视的《档案》等,探讨其"口述历史"、"现代技术还原历史段落"、"演员再现历史情境"等具代表性的叙事手法如何再现"真实"。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再现客观事实的影像艺术形式,纪录片的创作者多是利用客观的影像记录来反映其对现实的思考与表达的。但是近年来,一种被学界称之为观点纪录片的表现形态,逐渐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之中。这类影片借助于声画语言的表现技巧,把客观存在的事实,用一种极具编导主观色彩的结构方式表现了出来,为纪录片添加了浓重的导演意图表达。笔者将具体阐释这类影片是如何利用声画语言的表现技巧来实现编导意图的,并给出笔者对于这种创作风格的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8.
记录片,顾名思义,它是以真实记录生活为基础的,区别于电影等艺术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质就是真实,画面、故事、人物、语言,经过时间的沉积,它的史料性和真实魅力愈发显现出来。但是,在当今的纪录片创作中却引入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一般被称为“情景再现”,这种创作手法以其新颖、形象的特色得到许多纪录片创作者的喜爱,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带有情景再现的纪录片,同时,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理论研究者和观众的争议。究竟在纪录片创作中是否应当运用情景再现,如何把握情景再现在全片中的比重,这都是值得制作者潜心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孙鹏 《视听纵横》2006,(2):21-24
自从约翰&;#183;格里尔逊在1926年2月把罗伯特&;#183;弗拉哈迪拍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以来,我们多少次地争论有关纪录片的基本属性问题,尤其对于纪录片可不可以虚构之类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过。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它通过新闻和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有反对者提出,纪录片不能运用“真实再现”,更不能有任何表演因素在里面。但笔者以为“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0.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界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宽泛地把它认为是重演或再现。我们可以给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利用现时的一切再现历史,营造过去时空,传递给观众真实可信的强烈历史气息的一种创作手法。这里利用现时的一切包括利用主观镜头、道具、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扮演等。真实再现也可称为搬演。  相似文献   

11.
侯炳东 《视听界》2005,(5):57-58
“情景再现”是一个老话题了。只是当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次出现,故事片的手法大量充斥在纪录片中,几乎构成了整部片子的主干时,观者的心理底线被冲破了,人们愕然:纪录片还能这样拍!实际上,在当今的国际纪录片界,创作者运用故事片创作手法,给观众呈现出一个个“现实情景的再现”,已经是一种惯常的做法了。关于真实事件的“情景再现”,有争论是好事,人们很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跟语境有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说什么话。关键在于,其中的事是不是真的。既然是情景再现,就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故事片拍摄手段,使用演员扮演。但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12.
情景再现似乎成为纪录片一个新的潮流,目前国内凡大制作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无一不大量使用情景再现。情景再现是目前国内纪录片又一个流行趋势吗?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真实再现的流行是否会对纪录片的本质——真实性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已逐步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它的形式感日趋完善,故事化结构的方式日益普及,音乐元素的应用也广泛受到业界的认同与重视,成为纪录片创作和欣赏的重要审美因素,在当代纪录片记录、再现、表达生活的认知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但是强调"原生态"再现,强调真实并不意味着编导者不介入,纪录片反映的并不全是生活本身,而是经过创作者选择、整合之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以实拍画面、同期声、真实人物和场景为特点,但纪录片的创作者不是平庸的照相师,他的叙述方式、素材  相似文献   

15.
郑晓华 《新闻世界》2009,(9):164-165
受“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当代的历史纪录片与传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相比,在记录方式上凸显了“细节表现”、“口述历史”和“情境再现”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情景再现是近年来在我国纪录片制作中被大量使用的制作手法.关于情景再现的定义和使用,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认为,在历史人文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是在无法取得客观史料的前提下,坚持真实的原则,采用扮演,现场模拟或光影,声效造型等方式对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人物进行再现的一种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皮新月 《视听》2022,(4):145-147
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的发展迎合了时代需要,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的一种新方式.作为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唯一的感官符号,听觉符号的建构不仅关系到受众情感,也影响着城市形象.听觉符号是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发挥声音情感力量、重塑城市文化符号、再现城市社会变迁、加深听众沉浸体验、构筑城市集体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传播艺术,美国探索频道的纪录片和欧洲纪录片都已经在各自的运作模式、制作方式和核心传播理念上形成了特色性差异。而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变革,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纪录者们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所谓电视纪录片的主题,就是在电视屏幕上用纪录性节目的样式,通过表现大自然,再现现实生活和评价典型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编辑、摄影等纪录片创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选择、提炼、加工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纪录片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电视纪录片是通过远距离播送画面并配合音响的电子传播方式,向观众直观再现生活的电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影像表达的有效方式之一,"情景再现"的功能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如何将"情景再现"恰当地运用于纪录片创作一直是长期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笔者《陕西故事》创作的切身体会入手,分析"情景再现"在纪录片影像表达、叙述功能、主题表现、审美价值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