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群体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形成的积怨爆发,如"6·28"瓮安事件;有的是利益群体的集体维权,如"11·3"重庆的哥罢运.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总是走在政府信息公开之前,谣言的传播恶化了事件发展态势.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舆论现象,谣言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如何正确控制谣言传播,使谣言在政府信息公开下融化与消解,对于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观望期、公开期、问责期、沉寂期。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呈现新特征,自媒体传播真实快速地引发受众关注,网络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网络论坛传播对突发信息辨识度增强。传播对网络谣言的形成有三点启示:事件本身的特点制约谣言散播,政府媒体信息即时公开消解谣言散播,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阻止谣言散播。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传播观念。通过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在网络作用下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及政府应对策略,引出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危机公关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政府在危机信息管理中,要从民情应对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传播内容及途径,满足人民知情权、遵循平等沟通的理念、尊重人民的利益及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提高政府处理网络危机的水平和能力,塑造政府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秀维 《新闻世界》2010,(6):118-119
本文以从社会责任理论为视角,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探讨我国媒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责任担当问题。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应发挥预警功能,及时、全面提供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应发挥舆论引导功能,防止出现谣言及恐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保障公众利益;彰显人文关怀,协调沟通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所以,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消解的总体原则是主动、迅速、全面、准确.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中,政府对依法应予公开的信息应该采取符合该信息特点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公开,应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发布平台,扩大社会的知情范围.①  相似文献   

6.
张明  靖鸣 《新闻大学》2006,(1):111-116
本文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案例,分析政府新闻发布在危机公关方面暴露出的某些问题,诸如以类似"善意谎言"、"社会稳定"等借口屏蔽事实真相,既损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也销蚀政府的公信力.文章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政府新闻发布活动及其相关制度,并且从尊重民意、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如果发生社会危机事件,一旦政府、媒体失语,谣言就会出现并迅速增殖,绑架公众,破坏社会稳定。然而谣言止于公开。政府、媒体有责任为危机事件辟谣,在事件传播中要及时公开告知公众事实,更要与公众制造共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湘潭市大桥收费信息公开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公众知情权实现遭遇障碍,政府完全不公开、部分公开或设置限制条件阻碍公众获取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充分实现公众知情权,应该及时完善《条例》相关条款、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及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应该符合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对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各级主流媒体应加强联动机制,集中优势兵力、优质内容、优化平台,信息公开重精准,事件动态重解读,城乡全线覆盖,抢占传播制高点,敲响舆论"定音鼓"。不但要报道来自各方的信息,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还要拓展服务属性,发挥好甄别谣言信息、协助社会沟通、抚慰公众心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原则是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到热点新闻与传播价值倾向的平衡,对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新闻媒体报道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方面的新闻事件,应该呈现不同的观点和诉求,给对立或利益诉求不同的双方平等表达的机会,最终的目标是推进矛盾双方的和解,而不是激化矛盾。新闻媒体坚守传播的平衡性源自新闻报道对于社会传播作用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透明政府”的专门法规.标志着我国各级政府将迈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时代。汶川大地震是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后.国家发生的第一件重大公共灾难事件。此时,政府信息公开也面临着大考。本文通过对“汶川大地震”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情况的研究.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应对中的作用以及需要改善和握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危机信息的传播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中国无可避免地被裹抉其中且情势更为严峻.本文围绕风险社会危机信息的公开和发布,探索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展开博弈的根源、理论背景及其现实状态,分析<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理念、相互关系及其对现实的影响,以期对危机信息的发布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舆论缓释——危机传播下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诗阳 《新闻窗》2009,(4):84-85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而舆论缓释作为危机传播下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核心,对于维护社会舆论稳态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当今社会巳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媒体要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政府危机管理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以及政府危机管理工作中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指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危机信息管理水平低、知情权意识薄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危机下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然而随着近年来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政策界限日益淡化、宽松,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及公开、公正、公平的新闻惯例和操作方法得到社会公认,都为媒介在公共危机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增加了许多可以引证的实例,从而为深入思考和探讨传统议题拓展了广度和深度。媒体应行使社会守望职能,充分满足受众知情权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众知情权,尤其是在诸如新型急性瘟疫、生化危机、恐怖危机等这样的公共危机中,保障社会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媒体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6.
雷霞  李云帆 《现代传播》2023,(3):159-168
谣言易感人群中占比最大的老年群体,普遍认为自己不会传播谣言,并自认为对谣言有足够的感知力与判断力。但在现实的信息分享行为中,老年群体确实容易轻信或传播谣言,由此产生在谣言感知层面和传播层面的认知不协调,继而引发其心理不适。老年群体重视利国利民和正向价值的传扬,在主观层面上不愿传播谣言,加之对谣言认知不协调引发的不适,敦促其启动相应的纠偏机制,通过自律、信息过滤、正向驱动等方式,或规避谣言传播,或“合理化”其谣言传播,以推动自身观念或行为上的调试,从而达到协调。在此过程中,老年群体有望实现个人功利主义诉求与国家利益维护诉求的统一,是值得争取的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有生力量。媒体要加强信息的把关与核验,引领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赵明 《黑龙江档案》2014,(5):123-123
正我国现行有关知情权的法律规定中并没有规定知情权的义务主体。所以,谁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一问题如何在制度上得到切实的保障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公开的主体应是具有义务公开信息的信息拥有者。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和规定来看,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应该是各个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非行政机构的国有单位。一、明确人事档案信息公开的主体(一)单位主体。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8.
郑周源 《大观周刊》2011,(34):100-101
公共危机事件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我国是世界上各种灾难频发的国家之一。对危机的妥善处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及时、有效、准确的公开对危机的处置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的信息公开能够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各种资源整合成高效的危机处置合力。本文从思想意识、制度机制等方面揭示了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不足,并试图全面地探讨存在缺陷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分别从法律法规、公民意识以及具体方法手段等方面给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锐 《编辑之友》2016,(1):52-58
以我国2003年-2015年130起热度较高的地方政府重大舆情危机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地方重大舆情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经历了舆情类型、发生地域、首曝媒介、曝光路径、传播环境等的迁移.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支持公众舆论监督;加强重点地域和媒介信息监测;力促传统媒体转型,强化新兴主流媒体建设;防范网络谣言危机,抑制网络动员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公民个体的权利意识与日俱增,他们对知情权的诉求更加强烈,这使得对各类信息进行公开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也应顺应这种潮流,做好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