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林  毛清亮 《青年记者》2020,(31):23-26
<正>新闻业界与新闻学界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共建知识融合平台,联合打造科研共同体和职业共同体?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曹林和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毛清亮对话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馨 《今传媒》2016,(6):1-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融入创新教学,教育理念翻新重塑,教育模式多位一体,在新的教育时代,这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新中国天津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摇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素质教育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对新时代教育的理解,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传播优秀人才。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本院院长孙瑞祥教授。孙教授从事新闻教育工作30余年,爱生如子,待生如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肩负着新闻教育的责任,推动着他在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勇敢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孙瑞祥教授和广大学子共同行动,一同思考,为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而不断努力着……  相似文献   

3.
4.
我热爱新闻工作。学新闻,干新闻,现在又教新闻;并希望自己十几年的记者生涯,十几年在“国台办”的实践历练及在工作中广泛结识的两岸新闻界的朋友,转化为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办出特色的资源。——张铭清  相似文献   

5.
于松明  张璧琳 《今传媒》2011,19(3):11-13
2003年10月10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式成立,方延明教授为首任院长。在方院长的带领下,新闻传播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篇专访中,方院长对该院的办院经验予以介绍,同时还探讨了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使命、角色与特点、新闻自由和新媒体等值得学界、业界人士关注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喻教授,您好,非常欢迎您来我刊访谈栏目做客!自2016年3月您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以来,学院各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请您谈谈都有哪些变化呢?其中对学院的改革及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8.
晋筠  吴凡 《新闻与写作》2005,(11):40-41
采访蔡铭泽院长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对认准了的那件事,就要咬着牙坚持到底,也许正是这份执着和创新的愿望逐渐改变着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改变着如我们一样的学子。  相似文献   

9.
传馨 《今传媒》2016,(11):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范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刊采访!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对传媒法制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博弈日趋激烈,随之而产生新闻传播问题也纷繁复杂,贵学院在新闻传媒法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从视经营话题为禁区,到全面探讨媒介产业化、媒介集团化等问题,中国的媒介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之道。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丁俊  相似文献   

14.
张昆 《青年记者》2016,(31):59-61
新闻传播教育的意义 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与人类历史上的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不同,信息比物质在更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运行及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新闻传播作为维系社会的黏合剂,将分散的个体聚合成彼此相依、须臾不可分离的有机体.在社会系统的延续发展中,传播不仅在守望着社会、传承着文化、维系着社群,而且其本身就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作为人类环境的信息传播,不仅制约着人类的思维空间及其生存与发展的物理空间,而且决定了人类的精神境界.在现实的政治语境下,新闻传播更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学科协调,作风扎实,理念创新,科研有用。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院气氛,也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的目标。——方延明  相似文献   

16.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当媒介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每个人的生活时,新闻传播教育在应对信息快节奏、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时,正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肖教授,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了解到,您教学生涯伊始就在新闻学领域教学钻研,三十余载的教授历程,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能否谈谈您最初接触新闻学的感受?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从事新闻学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我常常告诫学新闻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千万不要画地为牢,一定要多学文化,多学科学,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应该把视野放得非常开阔才行,古今中外的文化都要学,要有站在世界文化的平台上作一个‘舞者’的理想才行。”  相似文献   

19.
刘媛 《传媒观察》2003,(7):18-20
新世纪之初,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飞速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90年代后期,我国大学中设有新闻或传播学的院、系、专业点不过60多个,而在2002年9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20多个。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教育要合乎人类实践理性而存在,即不仅要符合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理性,而且要合乎社会文化发展的理性,维护新闻传播教育本应具有的人文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