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江 《编辑之友》2018,(3):70-76
文章对浸入式新闻及其引领的主流新闻编辑理念的转型过程做出全面的考察.通过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方法,厘清浸入式新闻的编辑理念的内涵,探讨其构建的新的编读关系,同时对这种编辑理念影响下的数字新闻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归纳.文章认为,浸入式新闻塑造了一种“类导演”的编辑角色,而如何对“新闻导演”的个体创作倾向进行抑制以维系新闻的公共属性,将是浸入式新闻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莉  李晓 《编辑之友》2015,(8):77-79
大数据催生了集成式新闻的发展,使传统新闻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被重新构造、整合及解释.由此,新闻编辑的运作模式向整合式平台转变,其在扮演好传统“把关”角色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功能,而新闻编辑的叙事模式也由单一媒介故事向多媒介故事转变.新闻编辑模式以集成式新闻为突破口,更深层次地带动整个新闻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科技新闻这一重要科技资源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对海量的科技新闻进行聚合已成为新兴的热点话题.文章介绍了新闻聚合的产生,并将现在广泛使用的新闻聚合模式归纳为:人工编辑组织、Digg、Google news、Techmeme四种模式;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Techmeme模式和Google news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二者内部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十二方面的主要差异;同时科技新闻的聚合方式对图书情报行业的信息聚合方式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昕 《编辑之友》2018,(2):87-90
网络新闻聚合平台既要满足用户激增的信息量需求,又要在内容上体现原创价值,这需要网络新闻编辑打破传统编辑理念格局并进行策略调整.以赫芬顿邮报为代表的增量原创内容和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增加聚合敞口,是当前新闻聚合平台在处理内容来源时的两种典型.前者在编辑技术上采取的嵌入式超链接是提高新闻利用效率的有效做法,但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需要编辑人员具备更成熟的资源盘活意识.后者扩充新闻来源能够有效扩容,但也需要编辑人员具备更明晰的把关意识.  相似文献   

5.
数字新闻编辑是当前的新兴职业,它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内容及其影响来推广新闻内容,扩散传播效果,满足社会上人们不断提高的信息需求。相比于传统新闻,数字新闻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更丰富、传播范围更广、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更多样,这也同时为数字新闻编辑带来了极大挑战。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新时代数字新闻编辑的能力构成,首先将他与传统新闻编辑工作作对比,总结归纳数字新闻编辑的能力现状,并对他们的能力构成情况结合案例深入分析,充分证明未来数字新闻编辑对行业业界健康发展与时代引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综合了社交属性与新闻资讯聚合功能,将新闻阅读、信息分享、社交互动、评论交流融于一体,极大调动了普通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的积极性,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美国最为著名的社交新闻聚合网站reddit为例,通过对网站内容来源、新闻发布过程、受众互动等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下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的新闻生产机制以及传播模式,最后分析了这种新闻生产样态对网络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发展对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新闻媒体这一领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作为新闻的最终把关者和主导者的新闻编辑也被赋予了新的任务与新的角色。基于此,以报纸新闻为例,就新闻编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论述了新变化下新闻编辑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孟祥沙 《今传媒》2016,(5):32-33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著作权纠纷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从“今日头条”著作权纠纷案到新京报告“一点资讯”著作权纠纷案,不断揭示着新闻聚合APP转载新闻作品的行为失范,考验着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的智慧.为规范新闻转载行为、构建新闻传播秩序,对新闻聚合APP加强法律规制、增强其自律意识、促进其与媒体的共赢合作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新闻故事化一方面使记者能突破传统模式化报道的窠臼努力发掘新闻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情景,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使记者、编辑在选择报道题材、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时陷入“找故事、说故事”的新窠臼,不仅模糊了新闻与故事的界限使假新闻有机可乘,而且影响记者编辑对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的判断,为追求故事性而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角色,更直接影响了新闻叙事结构的简洁性,使传统的新闻观念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0.
孙新 《新闻春秋》2023,(4):67-76
新闻角色是新闻关系结构中新闻生产地位的动态反映,是新闻角色期待与新闻角色自知在新闻角色扮演中互动的产物。人们对新闻角色要素、角色网络、角色建设的认知与评价,构成了新闻角色观念的基本内容。新闻角色的“职业性”,表现为职业新闻生产地位有着相对清晰的地位边界,以及稳定的职业新闻角色期待与职业新闻角色自知。中国职业新闻角色观念变迁体现出“数字性”时代特征:总体变迁中的“开放性”,社交新闻阶段的“协作性”,智能新闻阶段的“共生性”。中国职业新闻角色观念的变迁形成了三条“中国性”规律:党媒角色在新闻角色系统中的主导性——新闻角色主导律;在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调适新闻角色冲突——新闻角色平衡律;建构新闻角色共同体指示着新闻角色观念演进的方向——新闻角色演进律。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闻界对新闻与新闻报道未做严格区分是造成新闻学理论一定程度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在《新闻本体论纲》[1]中提出: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属社会存在范畴;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关于“新闻”,我在《论纲》中已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试图进一步对新闻报道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新闻博客与博客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忠青 《新闻界》2007,(5):136-137
新闻博客与博客新闻都有自己的传播特性,发挥着特有的新闻传播功能,它们与传统媒体共生互惠,给新闻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压力型新闻报道是对客观性的新冲击。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受眼球经济的刺激,由于对自身相对优势的认识不足,传统媒体与用户自由生成内容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媒体的传播逻辑不断挟持、绑架着传统媒体的传播逻辑,损害了新闻客观性原则,最终影响到受众发现真相的行为。本文认为,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压力下形成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偏离了客观性,并非网络技术的问题,而在于传统媒体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执行力问题,因此,加强高质量的新闻采编队伍、增加基于自身媒介可能性前提下的‘新尺度’是重塑客观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News     
  相似文献   

15.
16.
17.
News     
  相似文献   

18.
News     
  相似文献   

19.
New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